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与建构

认知与建构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奠定了西方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而李欧梵、王德威、耿德华、安敏成的著作,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注入新的内容,大大开拓了现代文学的研究边界。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书写经验,此一工程内最为引人侧目的反倒不是历史与文学间未曾或已的增益关系,而是历史书写对国家意志的拳拳服膺。
认知与建构_北美学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_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

季 进[1]

本文抽样分析了夏志清、耿德华、安敏成、李欧梵、王德威的五本代表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奠定了西方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而李欧梵、王德威、耿德华、安敏成的著作,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注入新的内容,大大开拓了现代文学的研究边界。海外中国文学研究者由于不同的政治、学术背景及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学术思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结构、形态和构成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修正,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对中国现代文学史面貌的多元构造。

The works of C.T.Hsia,Edward Gunn,Marston Anderson,Leo Ou-fan Lee and David Wang as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ave been sampling analyzed in this treatise.Of the above scholars’works,C.T.Hsia’s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lay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university to study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atch western academic attention about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others’works add new contents for writing of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lso enlarge the boundary of modern literature study.The practice of the literary scholars abroad has mad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tructure,pattern and constitution of the writing of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thanks to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social politics and the trend of thoughts in study.Thus,the histor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presents new look and shows more distinguished feature than ever before.

通常说来,历史书写的趋势是弃宏观而微观。借由各种琐细不急之物,勾连出重大的社会意涵,以小见大。但文学史的编撰却独背此格,而将其注意力持续地消耗在“重要”作家和作品之上。或有论者以为,全景式的历史复原自不可能,于是去粗取精就成了文学史书写的大义所在。但是,这真伪精粗之间的标准到底何在,又一时无法理清辨明,历史记忆与文学虚构之间形成了一种迷魅演义,上达政教观念、伦理承担,下抵审美意识、个人偏好,中间再承教育、传媒、时代语境的推波助澜,这实在是一场欲望与权利的书写角逐。这或许就是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所谓的“浩大的文学社会学工程”[2]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书写经验,此一工程内最为引人侧目的反倒不是历史与文学间未曾或已的增益关系,而是历史书写对国家意志的拳拳服膺。文学趣味搬演党政路线、重要作家代言国家形象,字里行间皆由指导思想敷衍成文,以致于五十年如一日,文学史成了千篇一律的教科书。起自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人提倡“重写文学史”,还其一个众声喧哗、多声复议的品貌。其实“重写文学史”其来有自,并非首创。20世纪之初胡适对中国文学的重新建构,便是最直观的例子。80年代旧事重提,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礼敬、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间历史的线索隐然可见,另一方面也是其直接受教于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结果,横向的位移不容置疑。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因其不同的政治、学术背景及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学术思路,对文学史书写的结构、形态和构成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改人们对中国文学史一成不变,且缺乏重要、多变作家的错误认识。追本溯源,最先致力于此一事业的当推由台入美的夏志清先生,他的第一本英文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可谓是奠定了西方学院内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踵武其后,李欧梵、王德威、安敏成、耿德华等人居功甚伟,大大开拓了现代文学的研究边界,为其注入了新的形象。本文将抽样分析上述诸人有关文学史的论述,考察它们到底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冲击和修正,以此明晰文学史面貌的多元构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