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建构功能

教育的建构功能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变革的两难困境只能在具体的地方情境中被理解。划分教育的维持、适应、建构功能让我们了解到教育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力量,而且是打破社会稳定并建构新社会的力量。[8]胡振京:《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2,第35页。
教育的建构功能_教育功能的社会学研究

三、教育的建构功能

教育的建构功能是指教育建构社会未来的功力和能量。教育维持社会运行,不是把社会简单地复制出来,而是要构建一个新社会。教育适应社会变化,不是被动适应社会变化,而是主动适应社会未来的变化,去构建一个更理想的社会。因此,在社会进步历史中,教育总是扮演着构建社会未来的角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构建社会美好未来,从根本上讲,就是构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劳动大军。这样的劳动大军不可能自发地成长,必须要靠教育来造就。所以,教育永远是构建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艾沃·古德森对教育变革中出现的各种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国家的学校体系是世界变革力量的折射镜,理解这种社会折射过程,才能发展出一套变革的理论,才能对学校教育保持高度的灵敏度。[12]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内生变革理论一直是变革理论的关键,这一理论关注那些被教育工作者群体用以发起和促进变革的各种资源,而此后,变革理论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分析和比较不断变化的变革的各种条件,对外生关联和内生各因素之间不断变动的平衡作出解释,从而发展出教育变革的“外生关系”模式。教育变革的两难困境只能在具体的地方情境中被理解。

划分教育的维持、适应、建构功能让我们了解到教育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力量,而且是打破社会稳定并建构新社会的力量。

【注释】

[1]迪尔凯姆:《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转引自《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张人杰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2]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3]小原国芳:《全人教育论》,转引自张人杰、王卫东主编《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8页。

[5]迪尔凯姆:《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转引自《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张人杰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6]迪尔凯姆:《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转引自《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张人杰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7]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何凡兴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189页。

[8]胡振京:《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2,第35页。

[9]罗伯特·金·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何凡兴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105页。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5页。

[12]艾沃·古德森、贺晓星、杨灿君:《教育、历史和社会未来》,载《教育学报》,2007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