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辨“包装”的世界

明辨“包装”的世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的外表有“包装”。日常交往的语言中常常都含有“包装”。这种演讲中就存在明显的“包装”现象,明智的听众要把握事物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分辨其中的包装,寻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真谛。

“包装”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所以,平日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包装”原则,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理智判断事实,透视“包装”,不要被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以便正确地处事、待人、决策。

§现代社会中商品需要包装,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包装”现象也普遍存在。

人们的外表有“包装”。比如上班族去上班时,都收拾得整齐利落、衣冠楚楚,比在家时不修边幅的形象帅气多了;歌星、影星出现在公共场合,都星光灿烂,夺目照人,与他们的本来面目、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当代女性在美容、化妆上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十分可观,这还不就是给自己一个令人爽心悦目的“包装”!

日常交往的语言中常常都含有“包装”。人们之间大部分的日常寒暄,当面话语,都专捡他人喜欢听、爱听的话来说,都着意给别人戴高帽、夸奖人,这基本上都属于恭维语言,并不一定就是真实想法。外交辞令就更是如此了。

历史著作、伦理学著作、回忆录等文化作品,“包装”现象也很普遍。这些作品对社会运行的真实法则多有掩盖,对统治阶级或当事人多有美化。比如所谓正史,大部分都是官方所属的御用写作班子和御用文人所撰,当然不会说官方的“坏话”;再比如回忆录之类的作品,很少有作者会公开展示自己人性恶的那一面的。就是号称最为坦白的卢梭的《忏悔录》,其中仍然包含许多包装的成分,做不到完全坦白。看这类作品,必须戴着“分析、质疑、批判”的“眼镜”。否则,如果把书中所说的,都当作真实可信的,都当作必须遵从的教条,你就可能越读越迂腐,不明人间事理,在社会上办事,会处处碰壁。智者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从书中走出来”,都是教导我们明辨书中的包装,体会真实的世界。

一些名人或高级干部去世后,悼词在高度评价他们的事功的同时,还常常将其描绘为道德的楷模,这其中就含有明显的“包装”和美化。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异常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出人头地,战胜一个个竞争对手,上到这样的高位,如果不策划、琢磨着怎样战胜对手,如果一点都不发挥人性恶的那一面,往往很难有这样的作为,也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功。

许多成功者往往都具有将崇高理想与痞子精神相结合的特点。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演讲,常常听得人们热血沸腾,演讲者大多讲的是崇高理想、社会责任、敬业奉献、与人为善等。但是商场如战场,在商战中,如何施诡计,挤垮对手;如何偷税漏税、损公肥私;如何掺假使假、短斤缺两等,诸如此类的痞子精神的那一面、人性恶的那一面、不那么光明正大的那一面都没有讲。这种演讲中就存在明显的“包装”现象,明智的听众要把握事物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分辨其中的包装,寻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真谛。

“包装”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所以,平日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包装”原则,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理智判断事实,透视“包装”,不要被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以便正确地处事、待人、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