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藏族的人文旅游

西藏藏族的人文旅游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大学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传统学科优势,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招标项目2项;自治区“教育‘十一五’科研规划研究项目”6项,西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自治区发改委项目4项。西藏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如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的“藏区现状与社会发展”方向;艺术学院的“西藏考古与藏文化

一、总体研究情况

西藏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藏师范学校,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历经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以理、工、农、医、经、管、文、法、旅游、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现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13个,是教育部和自治区共建高校和“211”重点建设大学。

2001年以来,校党委、行政把科研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重视,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始终坚持面向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针,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出台了相应的引导政策,大力推进科研机制和制度建设。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此校党委又提出“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快出大成果”作为校内人文社科研究的切入点,坚持为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围绕此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科研工作从传统学科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方面拓展,在人文社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校有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西藏妇女研究所”在内的10多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所,并以这些基地和研究所作为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研究资源,聚集、造就学术带头人,组织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紧密结合传统学科优势,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西藏大学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传统学科优势,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3项;西南边疆项目4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托重大课题1项(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一般项目26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国家司法部项目3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项目2项;教育部人事司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十五科研规划研究项目”5项。出版了专著、译著55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招标项目2项;自治区“教育‘十一五’科研规划研究项目”6项,西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自治区发改委项目4项。

近几年来,西藏大学紧紧围绕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性。该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以解决西藏实际问题为研究重点。如在藏文信息处理、全藏文界面和藏文短信发收功能的藏文好易通手机和藏文车载电话,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在广大农牧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提升西藏整体信息化水平。该校有关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民族手工业保护与发展研究”、“西藏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研究”、“青藏铁路那曲段经济带建设研究”、“西藏民族地区农牧民选举现状调查研究”、“西藏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西藏民族地区近(现)代化发展历程研究”等,在研究中紧密与西藏社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地处西藏高原的地方高校的开放合作以及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较好的良性互动。如“西藏民族手工业保护与发展研究”根据西藏所处的地理特征、历史特征和经济特征,提出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像、唐卡、工艺品等民族手工业对发展西藏旅游资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成为在旅游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其中包含的经济资源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课题结项后引起了国务院西部发展研究院的高度重视。“西藏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运用西方经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论,通过产业结构演化、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西藏产业结构问题,探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了西藏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及最优化组合,西藏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对策和思路。“青藏铁路那曲段经济带建设研究”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性大学日益向教学科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角度,就青藏铁路通车后那曲段该区域内生态保护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地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的三大任务,即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优势矿业资源开发和高原特色旅游业,认真分析了青藏铁路建成营运后,如何充分利用铁路的巨大运输能力的若干问题。“西藏民族地区农牧民选举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浅谈做好西藏农牧区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暨西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此课题研究对西藏农牧区选举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学校不少科研项目的研究紧密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较好的良性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学校还在《格萨尔王传》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录音带内容,已笔录整理出《天岭》、《门岭之战》、《松巴犏牛宗》、《降生史》、《齐巴山羊宗》、《雪山水晶宗》、《征服北魔王》、《巴嘎拉王》、《汉岭》、《索岭之战》等15部分文字稿。西藏人民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松岭》、《门岭之战》、《降生史》、《齐巴山羊宗》、《征服北魔王》、《天岭》、《巴嘎拉王》、《汉岭》、《索岭之战》、《雪山水晶宗》、《相雄珍珠宗》、《吾斯》、《象雄》、《达斯》、《墓古》、《齐日》、《扎巴老人谚语集》等。2003年11月,“格萨尔王传”研究所与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康巴语频道合作,推出了长篇广播说唱剧《格萨尔王传》,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2.凝练学科方向,加强研究基地建设

西藏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十分注重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中主要依托文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族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史(藏族历史)专业来培养高层次人文社科和藏学研究领域人才。此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在凝练研究方向上下工夫,已逐步形成一定研究基础的学科方向。如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的“藏区现状与社会发展”方向;艺术学院的“西藏考古与藏文化艺术”;文学院的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藏语言文学、西藏妇女研究方向;文学院、工学院的“藏文信息化研究方向”;以经管学院为主体的“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以政法学院为主的“西藏法制建设研究方向”和“西藏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研究方向”等。

这些研究方向均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如中国藏学研究所在“藏区现状与社会发展”方向上紧密结合西藏及其他藏区的民族、社会、经济、宗教、教育和历史文化等开展研究,为西部大开发和西藏与其他藏区的发展献计献策,以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研究方向则着力于藏族历史和汉藏关系以及西藏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内在关联性的探讨。此研究方向涵盖藏族历史、宗教、汉藏关系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政权关系等众多领域,分别涉及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其综合性、交叉性也很强,尤其面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斗争,此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西藏考古与藏文化艺术”研究方向以田野考古为基础,利用考古材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研究藏族文化艺术,用实物材料来证明西藏与祖国悠久的文化联系。

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学校加强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西藏大学妇女研究所、西藏大学人口研究所、西藏大学藏族艺术研究所、西藏大学经济研究所、西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西藏大学教育与心理研究所等藏学研究基地建设。目前,这些研究所都承担有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

三、标志性成果

2001年以来,该校还通过课题研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族美术史略》、《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第四世达赖喇嘛云登嘉措业绩简述及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等6项成果获中国藏学研究第一届、第二届珠峰奖一、二、三等奖;3项成果获自治区“十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7项成果分别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广大教师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建设,也提高了教师从事科研的能力,基本形成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政治、业务过硬的藏学研究队伍。该校获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这是西藏自治区首次获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资助的高校。该校的“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校还在“格萨尔王传”、西藏地方史、西藏民俗、西藏经济、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西藏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摘编。7名博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1.总体要求

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为抓手,以人才强校为基本思路,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以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为保障,努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西藏区域与传统文化特色的研究领域,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不同学科领域的中青年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不断加强社科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与支持,努力提高人文科创新能力和水平,使人文社科研究在建设“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的大学”中起到引领作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2.发挥多学科优势,大力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将在藏族历史、“格萨尔王传”、西藏妇女节、藏语言文学、藏族艺术、西藏区域经济、藏族传统体育、西藏宗教、西藏民俗、西藏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为人文社科研究的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主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校的宣传普及,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教育研究,开展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充分论体系研究,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大力加强藏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该校将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围绕藏族文化、藏族历史、藏族艺术、西藏宗教、西藏民俗、西藏妇女、古籍文献、“格萨尔王传”、西藏发展与稳定和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反分裂斗争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积极鼓励我校广大教师参与西藏历史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4.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好西藏大学“珠峰学者”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文社科研究奠定人才基础。加强学科间的协作、融合与交叉,组建跨学科或跨学院的人文社科学术创新团队。重点建设好西藏地区经济与管理、民族艺术、西藏历史与文化、藏族语言与文学创新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