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好校长的标准

一个好校长的标准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好校长,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成功的校长,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知名度高的校长。因为做一个好校长的确很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校长则更不容易。是做一天校长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还是已经看破红尘,再也提不起过去的斗志?凡是对学校这个大家发展有利的事,要做,要立即去做,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凡是对学校这个大家发展无利的事,不做,或者立即改。

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好校长,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成功的校长,没有一个校长不想做一个知名度高的校长。

但在现实办学过程中,能够成为成功和知名校长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做一个好校长的确很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校长则更不容易。

是的,要想成为一位知名校长,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除了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必须有为理想的实现而付出艰巨劳动的行动,必须有超人的行动智慧和行动体力,必须有让人信服的威信与魅力,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外(即必须自己行外),还必须团结一群人,充分发挥这群人的作用,依靠大家,更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品质,经得起打击、失败、挫折和痛苦,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这里所讲的是有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付出的人太多了,但最终成名者却寥寥无几——付出者未必就能成功。即使未获得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也会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人生不全是为了成功、成名而存在,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已经成功了。事实上,要想成功,付出是第一步,没有付出永远不可能成功,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么,作为一名校长,怎样做才能达到好校长的要求呢?

志存高远是做好一个校长的前提。

如果一个校长自己都没有追求,没有目标,那么这样的校长所带领的学校必然会无所作为、一盘散沙。所以,作为一个校长,要有梦,要有教育梦,没有教育梦的校长,是不能成就大事的;要追求不息,战斗不止,永远像一个战士;只有怀揣美梦,并且不断地“做”着梦,美梦才能成真;一个无梦者只能是混混日子,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们以为,志存高远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是一个校长的基本素养。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校长一旦学校有了名气之后,就不再有追求了,就像洪秀全进了南京城一样,开始过着奢华的生活,那么这所学校的未来一定是不妙的,至少会逐步萎缩,甚至灭亡。

我一直认为,“再好的学校也有问题,再不好的学校也有优点”,“学校下滑总是从校长下滑开始的”,一所名校退步,其根本原因并不一定是在外部,也有可能在内部、在自身。正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身边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所以,校长要志存高远,不只是刚做校长时要有理想、有抱负,做了多年校长以后,特别是学校有了成绩和发展之后,校长仍然需要有理想、有抱负。只有“追求无止境”,才能“发展无穷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

我们校长经常外出学习、进修,学习他人、他校的办学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知名校长,听到他们的讲座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我以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能成为名校长,我为什么不能?我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他校能够做到的,我校为什么不能做到?为什么不能超越他校?只有树立了必胜的信念,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加之不断付出、不断努力,才能够成功。这种信念与信心,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暗示。如此,才能满怀信心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前进与发展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坎坷,但要永远相信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爬不过的山。红军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条件无比优越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通过艰难险阻、不能解决困难、不能到达目的地呢?

在座的各位能走到校长的岗位上,都是有一定的基础与实力的,都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的。不然,也不会成为一校之长。但如何成为一名出众的、成功的校长?是做一天校长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还是已经看破红尘,再也提不起过去的斗志?我以为,一切皆有可能!不奋斗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只有奋斗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更何况,我们在奋斗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享受着其中的乐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永远充满信心地去做校长,最终一定会成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如是教导我们。

在座的各位都有一个家,一个美满的家。这美满的家庭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家中一有风吹草动,哪一个不是奋不顾身呢?是的,只有对家负责,家才能美满,幸福,充满希望。那么,学校呢?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学校怎样才能美满呢?假如在座的各位都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真正的另一个家,那么,就会像一个家长那样付出、那样努力、那样想办法、那样对待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广大教职员工、我们的学生,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让家中的每一个人尽职尽责,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为共同目标的达成而不懈努力,就会时时刻刻地关注家的发展,就会不管自己状况如何都会为家尽最大的责任

“以校为家”四个字,平时我们说得很多,但做到的却很少。或者,只是肤浅地认为,“以校为家”就是住在学校,与教职员工、广大学生打成一片。我以为,这只是一种表象,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已。“以校为家”的实质是以学校的利益为重,时时刻刻热爱着学校,挂念着学校,心中永远装着学校,把自己当成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一个重要的决策人、领导者、实践者。凡是对学校这个大家发展有利的事,要做,要立即去做,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凡是对学校这个大家发展无利的事,不做,或者立即改。

美国当代企业家杰克·韦尔奇说:“激情是成功者的首要标准。”我国教育家朱永新也强调:“实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管理一所学校,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应该是有一种激情,应该是有一种创造的冲动。”

确实,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能,保持精力旺盛。可以说,个人的成功首先源于对所钟情的事业的激情投入。校长有了激情,就像每天都在打仗,都充满着对战争的渴望。校长有了激情,就会燃烧斗志,就会努力,就会充满情致,就会乐观,就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扫除一切障碍,最终走向成功。不仅如此,校长的激情投入,还会影响其管理,还会使他去推行和实施激情领导,以自己的激情激励、感染他人,从而唤起他人的激情,培养激情教师、激情学生,带起一个激情团体,最终建设一个激情校园。试想,如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富有激情地生活与工作,都有冲天的干劲,那么,这个团队怎么可能不成功,怎么可能不超先,怎么可能不捷报频传呢?

事实上,如果一个校长有激情,他就会每天充满干劲,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境界也就完全不一样,他就会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发展,他就会化信念为坚决的行动,他就会把学校的利益和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就会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就一定能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喜欢读成功校长的著作,我更喜欢研究成功校长的成功之道。我发现所有的成功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也就是说,成功校长不是社交型的校长,他们用心专一,别人在享受生活,他则在享受工作;别人在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他则在卧室里学习研修撰写;别人在为利益奔波劳碌,他则在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

是的,耐不住这种寂寞,受不了这种默默无闻,作不出这种自我牺牲,怎么可能取得成功?毛泽东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就是这个意思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成功的三种境界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关于成功的三种境界说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乃至达到“人憔悴”的地步。当然,这种寂寞是指苦思冥想、脚踏实地、执著追求、克制自我。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地,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习是第一要务,如果没有学习,怎么能有进步?但是很多人的学习,都是装装样子。真正的学习是为用的学习,为积淀的学习,学习书本、学习时政、学习教师、学习电视剧、学习外校等,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事情。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像潮水一般涌来。此时,学习如同生活、睡觉一样成为每个人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习惯。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要建立一所学习型的组织,要建立一所读书型的学校。所以,我们的校长更应该首先投入学习之中,这不仅是一个带头人的问题、做做样子的问题,更是一个自身发展的问题、学校真正发展的问题。

所以,校长的学习责任更为重大,校长更应该孜孜不倦地学习,要将学习书本理论与总结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校长不仅要学习教育类书籍,还要学习与教育有关的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等知识,另外还要学习交往、法律等知识,甚至要学习国学。校长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做一个杂家,做一个专家。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学校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学用结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西平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作为一名现代校长,要想胜任校长岗位,就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不仅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深化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发挥角色作用的需要。只有真正成为研究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才会有话语权,才能成为专家学者型领导,才能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教育家办学”的目标。

那么,如何成为富有成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教学研究的自觉性。把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作为一种常态来做,不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这是多此一举的事、这是高不可攀的事,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2)不断更新知识,坚持教学研究的科学性。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校长要舍得花时间学习,只有认真学习了,才能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才能总揽全局、俯视教学、整体把握。

(3)及时有效总结,讲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性。努力改变研而不作的不良做法,很多校长都有很多实践经验,却不能有条有理地说出来,只有做的,没有写的,也就是说,不能从理论层面来认识,那么,这种实践还是肤浅的。

(4)长期坚持不懈,保持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连贯性。矛盾与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们是不断出现并需要不断解决的。所以,校长一定要时刻想着问题,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真正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始终,始终如一地加强研究,这样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思想的研究者。

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多困难、问题、挫折和失败伴随左右,这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常态。如果没有执著、毅力、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如果没有抗打击的能力,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一个成功者与一个非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坚持,成功属于坚持者,属于面对一个个困难挺过来的人,即所谓“剩者为王”。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经历过这种磨炼的人,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事实上,在学校管理中,“人算不如天算”,像校长已经准备好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中途却杀出个程咬金来这样的情况太多了,这常致使校长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此时,怎么办?我以为,除了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出路,那就是沿着自己认准的正确的路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到底。这就需要校长有韧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质,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只要校长将之作为自己发展、学校成长中的一种常态,一切问题最终都可以解决。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必然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很多校长在一开始做校长时,很有理想,于是奋发、奋斗。通过几年的努力,自己有了发展,学校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自己成了名人,学校也成了名校。那么,在取得诸多成绩之后,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呢?有一些校长采取见好就收的态度,躺在功劳簿上,不再吃苦,不再努力,认为功成名就,偶有一些作为,也是被动的、偶发的,而不是长期的。

我以为,这不是志存高远的表现,而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降位、自我小觑的表现,是一种小农意识的体现,是眼界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阻碍学校进一步前进的步伐,影响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大局。

我以为,“富而思进”对于已有成绩的学校和校长来说极为重要。我们应该做到永不满足、永远追求、不断创新,做到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修正,做到进一步振奋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事实上,现代社会竞争极为激烈,稍有疏忽,就可能落后。所以,我们只有围绕“进”字不断地努力,才能有新的作为、新的特色、新的发展、新的进取。只有“进”了,才能从小富到中富,到大富,到久富,到厚富。这样的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为革命事业服务。

校长应该带头锻炼身体,给全校教师、学生做一个无形的榜样。

所以,一个优秀的校长应为师生创造一个可以锻炼的场所,提供一些必要的锻炼设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重视体育的重要体现。有的校长还请专家为广大师生作养生讲座,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会。我以为,这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为师生成长奠了基,也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假如校长有病,始终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他又怎么可能集中精力参与工作呢?带着病工作,对自己不利,对学校发展也不利。所以,校长要把自己的健康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自己的健康与师生的发展结合起来,时时刻刻充满精力,时时刻刻积极努力,这样必然会发展自己、提升学校。

岳飞有句名言:“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强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对于学校的领导——校长来说,更是如此。在一所学校里,校长是学校的领袖,当然也是众人的榜样。每天都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盯着校长,如果其言行一致,不仅会让师生都折服,还能教育管理好学生。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的校长要做一个有品德、有品位的人,首先必须有令人信服的行为,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这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校集体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学校灵魂人物的校长,只有切实做到为人方正,才能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个人影响力,才能引发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感,才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度,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从而加快学校各项办学目标的达成。

所以,我们的校长一定要努力成为老师的老师,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和影响同事共同进步,从而实现“不令而行”的管理境界。一切对老师的要求都适合校长,但仅仅如此,还只算是一个好老师,而算不上是一个好校长。对好校长的要求应该更高。

大家都知道,育人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形象。这句话是对教师说的,而教师的领导——校长更应该如此。这儿讲形象,是指校长的外表,是指肖像、形象、衣着等外在的形象,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对个人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此影响很有可能会涉及对校长的看法。有些校长很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节,大大咧咧,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是细枝末节,无伤大雅。其实,这样会给人一种不严谨的印象。而有些校长则过度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头发“油光可鉴”,身穿名牌,给人一种只求外形、不求内里的印象。我们以为,校长对外在形象一定要把握度,做到端庄、大气、典雅,只要符合一般人的审美要求即可。

刚才讲的形象是外在的,是可见的。而内在的思想则是隐性的,也是最根本的。作为一个校长,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是必要的,但关注自己的内在思想却是最为关键的。只有思想正,形象才可能正,行为才可能正。

那么,怎样的思想才是最正的呢?“以人为本”是根本。以人为本,包括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有发展可能性的人变成现实中发展的人。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校长一定要从心底里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是有价值的,没有不会教的教师,要认可每一位教师,把教师作为学生的发展之本,一切依靠教师,时时打造教师,使教师有能力、有方法、有情感,尽心尽力地培养学生。只有校长的思想正了,才能引导师生走上正路,才能让学校走上正路。

校长平时一定要讲真话、说实话,不讲空话、套话,不随便允诺,“轻诺必寡信”。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要说到做到,因为校长的影响力很大,校长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当钱数”,俗话说得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否则,校长不就成为一个说谎者了吗?说话必须三思,说话必须算话,这是诚信之本。没有了诚信,就失去了基本的“德”,如为无德之人,又怎么能够胜任育人之大事呢?

一个人的行为就是其思想的外在表现。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推功诿过,要处处、事事、时时带头,要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要记住一切问题都是校长的问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的前进自然也要靠一校之头——校长去带。行为要正,还要切实做到善于反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样才能有力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有力地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师生的精神榜样。

校长要相信老师,相信同志,一视同仁,要诚心诚意对待每一个人,尊重理解每一个人,不居高临下,不做表面文章,不端架子,在内心把自己看成是教师中的一员,与教师确立平等关系,不用“平易近人”来要求自己——因为你本身只是一名教师,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份,所谓校长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校长还要做到不颐指气使、不傲慢放肆、不独断专行。在待人接物时,还要有宽容之心,“宁可亏待自己,也不能亏待自己的员工”,这才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好品德。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左传》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朝戴复古在《寄兴》中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容人之过,是衡量能否宽容的一块试金石。一是对逆耳之言要宽容,二是对异己之人要宽容。当然,这种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坚持正确原则基础上的宽容,是无碍大局发展的宽容。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可能只靠校长一个人完成,而必须靠所有教职员工一起去努力。因此,校长就要在用人的问题上做正文章。一所学校有很多部门,有诸多岗位,需要用很多人。现在学校推行的是法人负责制,校长在用人方面有着很大的权力。有权力就可能存在问题。作为一个校长,选人与用人至关重要。用人的一个原则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除此之外,一定不要搞亲疏之别、搞派别之分。学校中往往存在一些能人,而其思想激进,可能与校长的思想有相左之处。我以为,只要这些人是为学校、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只要能力较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应该用之。实践证明,如果将这些人用好了,他们对于校长的决策绝对会作出有益的提醒与提升,从而使决策更全面、更充分、更科学。只有用人正,用权才能正。作为校长,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耍权,不弄权,不玩权。用人要正,还有一点就是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接班人。一个好校长,不仅自己在位时,学校在发展,在提升;自己退位后,所培养的接班人也应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走下去,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仍然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

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人,必然都有喜好。同样,校长也是有喜好的。而校长的喜好关乎学校发展的大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校长,作为教师的领导,以身作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要求老师有正当的喜好,自己首先要有正当的喜好,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我以为,一个校长的喜好应该是单纯而正当的,首先应该体现在学习、研究、读书、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上,这些喜好能给教师以引领、以榜样、以示范,而不应体现为喝酒、唱歌跳舞、人际交往、拈花惹草、品评人物、算计别人。校长可不可以喝酒?当然可以,但不能以此为主要喜好,更不能以此喜好著称。如果这样,整个学校将会往哪里走呢?所以,每一个校长都应该有力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做该做的,说该说的。久而久之,自己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成就自己、成就学校。

校长要依法办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上级始终保持一致,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学校。如果不依法办事,必然会遇到种种阻碍。结果,不论校长的设想有多么美好,都会失去生存的基础,那自然是得不偿失,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无论校长的决策有多新,多么具有时代性、创造性,都必须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得到政府的认同,走应该走的程序,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校长,一定要注重学习,一切依教育法规办事。另外,校长还要了解时事法规,特别是新近出台的政策,而不能总以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不能做时代的落伍者。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工作的废止性、短期性、应对性行为应为目的性、长期性、主动性行为所替代,这就要求校长具有规划意识,全面分析学校现状,确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目标具有指向和吸引作用。在学校里,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调动全部成员积极性的手段。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要有前瞻性、引领性,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要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要循序渐进。对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批判地接受,不能全盘否定。好的要坚持,不好的要改变,不可造成一个校长一个规划、一个校长一个格局。坚持就是一种格局,坚持就是一种特色,坚持就是一种发扬。制定学校的规划,必须从学校的真实问题出发。为此,校长必须真正地走进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走近教师、学生,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找到了与先进学校之间的差距,发现了学校的优势与弱点,所制定的规划才是可靠的,才有可能实现,才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样,实践起来才有可能成功,才有针对性。总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规划,必须体现学校的发展个性以及鲜明的特色。千人一面、办学雷同,是校长缺乏深度思考的结果,更是校长思想力弱化的反映。而学校鲜明的个性,缘于校长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附庸风雅、故作姿态、追求怪诞、标新立异、任性使气、排斥异己,更不是扼杀另类,而是校长角色品格的本真写照,是精神岁月的自然流露以及群体精神的复合。校长有了鲜明的个性,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师的个性差异性管理,才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特长,学生才会有特点,学校才能有特色,学校才能走出独特的办学之路。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划桨开大船。”任何一个校长都不可能是圣人,都不可能通晓一切。就算是圣人,也需要良臣贤相、猛将武夫来辅佐。《三略·上略》中说:“谋及负薪,功乃可述。”意思是说:“谋断时能够倾听群众的意见,就有可能大功告成。”一个校长,不能意气用事、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说得严重一点,这些是独裁思想和缺少民主意识的体现。相反,如果校长做到了集思广益,就是在尊重大家,这样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意见是大家提的,办法是大家想的,自然大家都会去做。如果做错了事,用大家制定的制度进行处罚,被罚者必然就会无怨无悔。所以,校长即使有三头六臂,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要谨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这样才会作出更大的成就。集思广益时,一定要让大家说够,真正做到各抒己见,不能有任何先前定调,更不能有任何“会后算账”;所作出的任何决断一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能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校长要有决断的意识,要有明晰的思想,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并做好说服工作,不能随波逐流。

在学校工作中,有许多事情都要同时进行,但怎样做才能有用、有效呢?我以为,必须切实做到抓大放小,先急后缓,分清主次,把握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轻重缓急。所以,校长在处理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弄明白何谓大事、何谓小事。学校里最大的事是什么事?是学生的事,是课堂的事,是发展的事。凡是关乎学生、关乎课堂、关乎发展的事,都是大事。比如,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方法有很多,那如何选择呢?我以为,不能搞加班加点,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搞“流血”运动。因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都不利于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那么该怎么办?只有一点,那就是向课堂改革要质量、要分数,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当然,我们提出抓大放小,并非真的完全放小。事实上,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大事并不大,有的小事并不小,大事可以转化为小事,小事也可以上升为大事。这就需要我们分清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一般、严重与轻微、根本与表面、本质与现象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小关系处理得恰当、科学。有时还要统筹兼顾,用十个手指头同时弹钢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特长,也都有自己的弱点与弱项。为了使自己和学校同时得到发展,校长必须扬长避短。这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扬自己之长、避自己之短,因为任何校长都不可能是百事通、百事精,必然有自己的弱项;二是扬所用之人的长、避所用之人的短,这样才能使所用之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三是扬学校之长、避学校之短,使学校在相关发展与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为了扬长避短,校长先弄明白自己长在哪儿、短在哪儿。只有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让它们影响自己的成功。其次,要把握和相信自己的特长,形成优势。除了避短外,还应该做到补短,努力使自己、他人、学校克服短处,避免见短而生畏。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处伸长、短处缩短,才能有利于工作走向成功。

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必须在破和立上做文章。破,就是打破原先的常规;立,就是建立新的常规。因此,校长一旦接手一所新学校后,必须先找到学校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吸引人、促进激励人成长的口号,这种口号要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好记好懂,并不断实践,将其变成文化,建立起更加符合实际、促进学校发展的制度。然而,校长必须正确地处理破与立的关系。破的东西必须是陈旧的、落后的、过时的、不符合时宜的,立的东西必须是先进的、发展的、进步的;破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为破而破,以致破而未破、立而未成,也就是说,破不是一蹴而就的;破要求校长必须有勇气,不能只是一味地继承而不敢破,这就需要校长突破其内心的条条框框,无论是知识的、观念的还是欲望的,要根据事态的发展作出选择,敢于“破”,并采取行动,勇于“立”。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破与立。如果事物发展态势很好,很有科学性,那就不用破,只需坚持,此时,坚持就是最成功的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校长同样如此。校长要想做得更成功,就必须加强反思,做一个研究者、思想者、思考者——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好的策略、更有力的措施、更便捷的路径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提升品质?反思力是校长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的校长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决定、行为及其结果,这样的校长必然不可能得到发展。在洋思中学的餐厅大楼上张贴着这样一句话:“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哪些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人,当然包括我们的校长,要养成反思的作风。事实上,通过反思,能够使自己更好地学习、补充和提高。

科学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人只能发挥自身潜能的20%—30%。而在竞争过程中,人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中,这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事实也证明,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能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想象丰富。所以,作为校长,一定要有引发师生竞争的本领。首先要在学校中掀起竞争的风气,让竞争成为学校的文化;其次要建立起学校中竞争的制度,一切按照制度办事,一切以制度为准则;再次要大力宣扬竞争,使竞争成为习惯。当然,想要引发竞争,校长首先要投入竞争之中,与自己竞争,与自己的惰性、弱项竞争,与名校校长竞争,做竞争的榜样,使自己以及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校长只有在有力执行、有效执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领导形象,才会让人信服,才会被人承认,才会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机制,才会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行的。为此,学校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完整制度。也就是说,学校要对教育、教学、安保、科研、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有基本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是要切合学校实际,二是要符合国家法令,三是要通过教代会表决通过。只有这样,制度才不是校长一个人制定的制度,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会遵守的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而具体的分工,有督察的措施,有奖惩的规定。为了使制度落到实处,校长要经常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学习再学习,反复抓、抓反复。在实践中,让每一个人做到牢记职责,并且尽到自己的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对学校负责,从而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推行制度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出现各种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制度落空的现象。否则,有制度将比没有制度更为可怕。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将易、细变成常规,不偏不斜,才能形成习惯,最终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如果什么事都是做到哪儿想到哪儿,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为准则,那么其结果就可想而知。在抓常规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的管理格外重要。也就是说,事事都要有可依的法则、准则、原则,长期坚持,长期检查,长期锻炼,长期熏陶,就会将学校的常规变成自己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就会使它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寻常,就不会认为它很难办、很难成功,就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有很多人欣赏“超常规”,那么,什么是“超常规”呢?把常规的事做好、做精、做准、做透,就是超常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同样,在一所学校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有了矛盾怎么办?那就必须解决,有效地解决,这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解决呢?有效协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有人说过,领导工作的60%的时间用在各个方面的协调上。协调得好,就能消除内部矛盾和纠纷,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调动诸多方面的因素,使学校各方和谐同心;反之,就会无事生非、小事变大、大事变坏,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学校的发展大局,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校长除了身正之外,还要讲求协调的艺术,特别是与下级协调的艺术。在协调过程中,必须遵循公正、平等、民主、信任的原则,对“亲者”——与自己观点相近、平时接触较为密切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超然的、不受外界情感影响的态度待之;对“疏者”——反对自己或与自己立场相左者正确对待,有将疏者当成治疗自己各种弱点、缺点、错误的良药的气魄。总之,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自觉不自觉地掺进自己的个人感情,亲你疏他,如此才能使亲疏者都感受到校长是正直之人、光明磊落之人。特别强调的是校长要主动协调,亲自协调,早作协调;不能因为事情难办,怕引火烧身,而故意不协调,躲避协调,委托协调。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将事情弄僵、弄坏、弄砸。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所以,校长要学会经营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在管理中,既不能“见物不见人”,又不能“不把人当人看”。要以人为上,以人为出发点,做到大权不独揽,小权都分散,集权有道,分权有序,积极创造一个既团结又紧张、既严肃又活泼、既轻松又有序的和谐工作氛围。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校长还应该富有“情义”,给予教师一份家人般的关心和体贴,积极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可信赖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感觉到为学校工作就是为自己的家庭工作,有一种家的感觉。只有有了这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教师才能真正地进入工作状态,其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狐假虎威”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狐狸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力——借助外在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平凡人之间的区别,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是否懂得借力。荀子在《劝学》中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见借力的作用之大。一所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它是社会的一分子,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校长不可能做什么事情都是顺顺当当的,其间必然会有许多问题存在,必然会有很多矛盾干扰。怎么办呢?借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借助于他校的行动之力,借助于社会的传闻之力,借助于本校的优势之力,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力,可以助推校长成功。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啊。”所以,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学会造势,使势成为一种推动力。那么,怎么造势呢?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创造氛围,通过橱窗、广播、电台、报纸等全方位宣传;二是反复讲、讲反复,小场合中讲、大场合中讲;三是无限放大应造之势,专门搞几项活动来强化这种应有之势;四是借用他人、他校来造势,从而形成一种格局。造势很重要,但要特别注意,造势不是目的,用势才是目的,校长要在造和用上拿捏适度,使造势更好地为用势服务,使用势真正得到实现;造势的最高境界是自然、适度、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所以,造势不能过度,过度就出格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曾有个调侃国民党军队的小段子,说是国民党军队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军队,原因就在于国民党指挥官在冲锋之时喊的是:“弟兄们,给我冲!”而共产党指挥官喊的是:“同志们,跟我冲!”一字之差,便分出了指挥水平的高低,让我们领悟到了靠前指挥的意义。作为一个校长,绝对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下命令、指挥,或者表面地走走、看看,这是假靠前指挥,是浮光掠影,是走马观花。靠前指挥是指校长放下架子、风范,弯下腰,认真看,用心听,积极思考,以实际行动去感召和激励别人,这样决策才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才能让广大教职员工愿意去作为;是指校长离开办公室,走进教室,走近教师,走近学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深入调查研究,实施走动式管理,作出准确判断,使大家真实感受到校长的真心实干,而不是一切依靠副手,只听副手的“汇报”、“报告”,并以此作为自己决断的依据。

东方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言必信,行必果”。我们都是东方人,自然都具有东方人的特质,每个人都希望与诚信之人打交道,都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所以,校长说话做事都必须“当钱数”,校长不能做“打酱油的”,而要说一不二、讲究诚信、树立威信、爱憎分明,让教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能是非不分,对自己所说的、所答应的、所允诺的都必须切实做到,这不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更是树立自我形象的契机。言信行果,要求校长要实事求是,凡事要动脑筋,搞清楚能不能允诺、需不需要允诺、能不能兑现,必须在分析和思考之后再作出决断。千万不能不经大脑思考而随便作出允诺,这样必然是“轻诺必寡信”。校长如果做到言信行果,自然就会给广大师生带一个好头,自然就会纯洁校风、昂扬斗志,学校的诚信度自然就会提高,各项工作自然就会蒸蒸日上。

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善于挖掘领导班子的潜能,善于挖掘教职员工的潜能。千万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搞独裁,更不能以“我”为中心、一切“我”说了算。要挖掘潜能,首先,要用共同的事业激励一班人并为之孜孜以求,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他们平等相处;其次,要在管理上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使班子成员合心合力;再次,要切实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每一位同志,做到从善如流、择善而从、集思广益。只有这样,大家才愿意讲话,敢于讲话,善于讲话,才会真正地从学校的大局出发讲内心话,讲有利于学校成长的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充分挖掘广大教职员工的潜力,才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使学校人心顺、人气旺、凝聚力强,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也才能因此而发展得更好、更富有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