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心境失落者要慎言

对心境失落者要慎言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有这份尴尬,就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对心境失落的人没有“慎言”,无意中伤害了我的校友。对心境失落的人,要谨小慎微,以免伤害他人,导致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对我们说话的对象,更要多一层分析或考虑,以便识别隐性失落者。对那些不如意的人,心境失落的人,我们—定要慎待之,慎言之。

古人有句话:“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意思是说,在与失意的人交往时要注意别触及他的“伤疤”,以免给人造成因心理落差而致的遗憾或痛苦,谨防失意者因不能忍受而爆发,造成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困境。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一定要慎对失意之人,更要慎言心境失落者。

走出校门,工作不到半年,逢上早来单位几年的一位校友评职称。他为这事奔波忙碌了好一阵子,结果,还是因名额有限被刷了下来。那段时间,他一直闷闷不乐。一天,闲着没事,我便找校友聊天。在谈话过程中,不知怎么就扯到职称的事上,他便免不了一番叹息和感慨。由于初涉人世,不明世间的许多道理,尤其是不明白人心理的微妙反应,我毫无顾忌地谈起了我的一位老师的春风得意,破格评职称的事,而且大谈特谈我们老师如何有成就,如何30多岁就评了教授。结果,当我谈兴正浓时,校友一转身,不辞而别。

这事,使我俩尴尬过好长一段时间。之所以有这份尴尬,就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对心境失落的人没有“慎言”,无意中伤害了我的校友。

事实上,人们大都受不了自己失意与别人得意之间的情感落差,更不愿意旁人把这种差距明白地摆到他们面前,而一旦有人触及到他们心理的失落和隐痛,他们便采取“走为上”的间接回击方式。更有甚者,还会间接不满直接回击,反攻谈得意事的人。

人与人不同,人与人之间有着一定的性格的差异。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活泼,有的人沉郁。外向活泼的人,他们的失意表露于言语容色,一眼洞穿,易于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而内向沉郁之人,其喜怒哀乐,往往深藏于心,不易外露,他们的失意,需要通过对他们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前后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方能得知。而且,内向的人,虽不善于表露,但其涵容事物的胸怀还是有限的,一旦触痛他们失意的心境,其回击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反攻,而非温和型的“走为上”了。

1997年1月24日,是我涉世以来教训最深刻的日子。

单位小车司机张师傅办完病退手续,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休养。看他端一盆花,笑容可掬地从办公室出来,因为彼此平日有逗趣的事儿,所以,我又趣他道:“张师傅,退休了,连花都搬回去啦?!”他一笑,问我,“你说啥子?”问话并没有异样的情绪,我便仍用原话回他。

没再说什么,他端着花走了,我也回办公室工作。不到一刻钟,他空着手进了我的办公室,站在办公桌对面,板着脸,质问我,“小粟,你刚才说啥子?”我站起身来,想向他解释。然而,已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他指着我的鼻子,恶狠狠地说:“你娃儿说些啥子?我把花搬回去又怎么样?老子又不是偷的!你怎地要说老子那个话?你还是知识分子的嘛?”他越说越火,暴跳如雷,右手攥着我放在桌上的玻璃杯,不住地磕击着桌面的玻璃板,敲碎玻璃。这时,办公室拥进了许多同事,对他进行劝解,他仍口出秽言,“老子要打你娃儿!”他拨开人群,挥着拳头,猛地冲我而来,幸好周围的同事一把将我拽开,才免去皮肉之苦。后来,在大家的好言劝说下,他才勉强消了心中的怒气。

事后,年长的同事们向我分析了事件发生的综合原因,使我进一步明白:对内向失落者(或者说“隐性失落者”)更要多加分析,慎之又慎,注意说话语言不要与失落者所处的环境相冲突。今天,细细想来,他对我大动肝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单位效益不好,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退休比在职少拿,可见,其病退是迫不得已(其实张师傅病情根本不用病退),就必然对单位现状不甚满意,难免有些怨气。其二,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就要离开单位,告别了自己从事了几十年的工作,这种人生转折导致其心理失衡和心理落差,他从心理深处不愿接受这种人生现实,必然心情不畅,心境失落和郁闷。其三,退休了,单位应该开个欢送会,以示对他工作几十年的成绩予以肯定和价值认可。然而,时近年终,领导事务繁忙,还暂时无暇顾及,时日一拖再拖,使他误以为自己被人冷落或遗忘,难免滋生愤怒情绪。其四,他平日少言(虽我们有些逗趣,那是有两代人的年龄差距,时年他50岁,我只有24岁),交往面窄,可见其性格内向,而内向之人不善与人沟通、协调。心有积怨,久之,要么伤害己身,要么爆发出来,伤害他人。综上内外因素,当时的他,虽然外表从容,看不出任何异样,然而,内心已是积怨难遣,迫切需要发泄。结果,我那句无辜的趣话便充当了他引爆失落和怨气的导火索,而我,也莫名其妙地成了他发泄怨气的对象。

教训是惨痛的,也是深刻的。如果说,第一件事例告诉我们,不要对失意人讲得意事的话。那么,第二件事例则进一步启示我们,在我们开口讲话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言,要考虑听话人的身份,现实处境,一段时间内的情况变化,以便对其进行情绪分析、心理定位,避免如我之所遇,把“内向失落者”误以为“笑容可掬”的老师傅,一言不慎,悔莫大焉。

如今,这两件事情都已作为历史。然而,人生漫漫,不敢说也不能说一生中不会遇到类似的人或事了。常言道:人生在世,十之八九不如意,生活的本来面目并不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或设想而呈现的,往往是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所以,心境失落的人,不如意的事还多着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或处事的时候,一定要时时留意,处处小心。对心境失落的人,要谨小慎微,以免伤害他人,导致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对我们说话的对象,更要多一层分析或考虑,以便识别隐性失落者。对那些不如意的人,心境失落的人,我们—定要慎待之,慎言之。

(粟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