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年间,齐国有一个人叫做崔杼,他的妻子叫棠姜,十分美貌。崔杼十分恼怒,于是定下计策,派武士杀死了齐庄公。崔杼立灵公之子为齐景公,也没有一个大臣敢持异议。太史伯死了,太史仲接替了哥哥的位置。南史氏也是一个宁死也要说真话的人。一个人敢说真话的故事,经过一千多年,仍然对后人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现代医学发现人的健康不仅仅由生理因素,还由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信仰因素所决定。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说:“一位怀有大志和仁德的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不惜牺牲生命而成全仁德。”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仁义之士轻利重义,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与良知,宁愿舍弃眼前的实际利益,甚至是生命。

春秋年间,齐国有一个人叫做崔杼,他的妻子叫棠姜,十分美貌。当时齐国的国君叫齐庄公,是个十分昏庸好色之徒。崔杼是齐庄公手下的相国,权倾朝野。

齐庄公久慕棠姜美色,二人勾搭成奸。崔杼十分恼怒,于是定下计策,派武士杀死了齐庄公。当时,诸大臣都知道崔杼作乱,但是也都不敢去悼念齐庄公。崔杼立灵公之子为齐景公,也没有一个大臣敢持异议。

不过崔杼以臣弑君,毕竟非同小可。崔杼本人也要掩人耳目。于是他把太史伯叫来让他在史书中写:“夏五月,庄公因患疟疾,不治而死。”太史伯不从,在竹简上写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意思就是在五月,乙亥日,崔杼杀死了他的君主光,其中“光”是齐庄公的名字。

崔杼大怒,满朝文武都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太史伯竟然敢公然违抗他的命令。于是就命人把太史伯推出去斩了。

太史伯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太史伯死了,太史仲接替了哥哥的位置。崔杼仍然命令太史仲掩盖真相,太史仲和他哥哥一样,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于是太史仲也被崔杼杀掉。

太史仲的弟弟来了,仍然按照两个哥哥的样子秉笔直书:“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结果也被崔杼杀掉。

最小的弟弟是太史季。他仍然写下了同样的话:“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然后把竹简给崔杼看。

崔杼手里拿着竹简说:“你三个哥哥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怕死吗?如果你肯按照我的意思修改你写的话,我就饶了你。”太史季回答说:“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

太史季是说:“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史书,这是我做太史的职责。与其放弃职责而苟且偷生,还不如死了。”

太史季接着说:“当年晋灵公是个无道昏君,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晋国的太史叫董狐,他认为赵盾是正卿,相当于宰相。国君被赵盾的弟弟杀了,赵盾却不能将赵穿绳之以法,于是写道:‘赵盾杀死了他的君主夷皋。’赵盾无话可说,因为他知道太史的职责是不能荒废的。今天就是我不写你崔杼杀君的事情,天下总有人会写。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丑事,反而白白地让有识之士笑话。所以我不怕死,你看着办吧!”

崔杼被太史季的大义凛然所震慑,说:“算了算了,我是怕国家亡在齐庄公这个昏君的手里,不得已杀了他。你虽然秉笔直书,不原谅我也没什么。”于是把竹简扔给了太史季。

太史季捧着竹简出来,快要走到史馆的时候,碰到另一位太史,叫南史氏,正急急忙忙地赶来。太史季问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南史氏回答说:“我听说你几个哥哥都死了,担心你也会死,这样夏五月乙亥发生的事就没人记述了,所以我写好了竹简赶过来。”

太史季听了,拿过南史氏的竹简,看到上面也是几个字:“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南史氏也是一个宁死也要说真话的人。南史氏特意查看了太史季的竹简,看到他记录的确实是事实,才放心地告辞了。

崔杼畏惧太史的秉笔直书,于是把罪过推给了手下一个叫贾竖的人,并把他杀了。

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典故。到了南宋末年,文天祥被蒙古人俘虏后,在牢房中写了《正气歌》,其中有两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就是用这个故事激励自己的正气。一个人敢说真话的故事,经过一千多年,仍然对后人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

现在的人觉得说句假话实在没什么,不就是一句假话吗,有那么严重吗,十分不以为然。很多人觉得说假话好像都习惯了,没什么压力。其实人的天性是求真向善的,当人说谎的时候,会有控制不住的生理反应,比如呼吸急促、脉搏加速、动脉血压升高、手掌出汗等等。经常说谎的人,一方面担心谎言被戳穿而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生理上也会有伤害。现代医学发现人的健康不仅仅由生理因素,还由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信仰因素所决定。人如果说谎话,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