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君尧舜上

致君尧舜上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一直以来对于尧舜是非常称道的。《论语》中留下了许多孔子赞美尧、舜、禹和怀念周三代的文字。实现“国天下”,重建周代文制,挽救日趋解组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已将孔子的政治理想彻底地摒弃。因为孔子,这种政治理想常常变味地强加于劳苦大众的身上,劳苦大众受苦,孔子因之也千万世而被批判,永世不得安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尧曰第二十·一章》

《尧曰》篇是对整个《论语》的一个总结。

孔子一直以来对于尧舜是非常称道的。虽然本篇第一章前并未冠“子曰”等限定性的词,也不知道这段话究竟是不是孔子说的,但是它在实质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论语》中留下了许多孔子赞美尧、舜、禹和怀念周三代的文字。如: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同上)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同上)……

这些文字的背后,透露着孔子的政治理想——

实现“国天下”,重建周代文制,挽救日趋解组的社会。它可以具体地表现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说:谨慎对待度量衡,检查各种法规制度,恢复被革掉的官职,使全国政令畅通;复兴被灭掉的国家,继续被中断了的氏族、宗族,推荐隐逸躲藏的人,让天下老百姓从心里归顺。重视人、粮食、丧礼和祭祀,努力做到宽厚、守信用、勤快办事、公平。

孔子之所以要把远代的帝王和已灭亡的周三代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说把他们理想化,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社会已由《礼运》中所记载的“天下为公”的“国天下”而变为奴隶时代的“家天下”。孔子虽只是一个无兵无勇的匹夫,但他凭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精神,把自己当作是尧舜三代文化的继承者,作为古代帝王理想的实行者。这在当时,应该说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这种理想在当时,只能是妄作,只能是乌托邦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研究孔子的这种政治理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意义。社会的发展已将孔子的政治理想彻底地摒弃。我们只需要明白,这种选择是孔子生当其时的一种特殊性选择。而这种特殊性,不幸的是一直被后世的儒家奉为圭皋,而成为孔门难以脱咎的“罪证”。“五四”运动及以后,“打倒孔家店”也是不无道理的。

孔子一生把这种不能实现的政治理想背在自己的身上,一生不得快乐,一生痛苦。因为孔子,这种政治理想常常变味地强加于劳苦大众的身上,劳苦大众受苦,孔子因之也千万世而被批判,永世不得安宁。

谁之过?谁之罪?

但是啊——“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