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首位“长江学者”的西夏学之路

宁夏首位“长江学者”的西夏学之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4月7日,位于宁夏大学B区西南角的西夏学研究院,因周末而显得格外宁静。随着杜建录的讲述,记者了解到,“长江学者”是国家学科与学术带头人。2013年2月7日,教育部发文公布241名专家为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被评定为特聘教授,宁夏就此结束没有“长江学者”的历史。中俄双方成立西夏学联合研究所,进一步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2013年4月7日,位于宁夏大学B区西南角的西夏学研究院,因周末而显得格外宁静。穿过小红楼的东门口和过道,记者留心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自治区西夏学人才高地”的牌子。这些大大小小的牌子,无言地见证着这所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走进红楼,走廊里迎面过来一个人,身着卡其色西服,浅蓝色小格衬衫,没有打领带,他就是西夏研究院院长,前不久刚刚被评定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杜建录。

宁夏“长江学者”的零突破

在高校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学科学术水平的高低,要看有没有“长江学者”。“长江学者”究竟有何特殊,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随着杜建录的讲述,记者了解到,“长江学者”是国家学科与学术带头人。若学术水平很高的校级行政领导参评,必须辞去领导职务,也就是说这个岗位比较“纯”,因此在学界有“小院士”之称。2013年2月7日,教育部发文公布241名专家为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被评定为特聘教授,宁夏就此结束没有“长江学者”的历史

引领西夏学学科建设

杜建录通过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确立、文献资料整理出版、文献资料专题研究和利用多种资料完成大型西夏历史文献“三步走”战略,整理出版了《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等大型文献丛书和《西夏社会文书研究》,以及《党项西夏文献研究》《中国藏西夏文献研究》《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等研究著作,目前,正积极开展西夏历史文献的前期研究工作,力图全面展示西夏社会的历史面貌。

在杜建录的眼里,教育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出生到成长,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正因为有了这个基地,杜建录带领的学术团队于2006年取得宁夏文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09年取得文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2010年取得文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零”的突破。“西夏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人才高地、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都是我和同事们‘一砖一瓦’、‘一针一线’建起来的!”他深情地说。

2010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签订协议,成立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分别挂靠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杜建录院长兼任中方所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教授兼任俄方所长。中俄双方成立西夏学联合研究所,进一步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杜建录多次应邀访问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上述单位主办的国际会议上做报告,在其相关研究机构做学术讲座。

拥有自己优秀的科研团队

杜建录说:“我的老师漆侠先生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自己学术生命的一部分,极大地激励着我在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舍得花时间、下功夫。”杜建录指导的硕士生一半以上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基本都申请到了国家基金项目;指导的博士后,获全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等奖。

西夏学研究院10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骨干都是杜建录一手引进和培养起来的,他们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西夏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文献文物、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语言文字、绘画艺术、民族宗教等等,无论哪个领域都与文献研究相结合。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先生多次讲到,这样整齐的学术队伍在国内外找不到第二家,这是西夏学的未来和希望。

多年来,杜建录白天时间大多用在学科建设上,个人课题只有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西夏学学科建设的意义远非一两本个人专著所能比,杜建录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先后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层次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贴,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008年宁夏大学评出10位建校5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他位列其中。“建校50周年突出贡献奖虽然是学校颁的,但分量很重。”杜建录补充说。

一路走来,感谢恩师

谈及自己今天的成就,杜建录说自己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提携。1977年读高中时,语文老师江之浒先生对他关爱有加,他经常在老师家里补习功课,这使他两年后顺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崇尚学问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里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系主任史念海先生经常请唐长儒、王仲荦、漆侠、胡如雷等名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或讲座。名家、大师们的熏陶,坚定了杜建录献身学术研究的信念。

大四时老师杨德泉先生说有位专家写了一篇宋夏战争方面的文章,观点值得商榷,希望杜建录写一篇商榷文章。于是杜建录选定“宋夏战争性质与影响”作为大学毕业论文选题,从此开始了西夏研究生涯。这篇论文深得杨德泉先生的赏识,1983年大学毕业时,杜建录分配到一所中学,老师杨德泉先生奔走于相关部门,硬是把他调配到固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宁夏师范学院)。当时正值暑期,是杨老师顶着炎炎烈日为他办理户口、粮食关系和报到证……

1982年,杜建录在陕师大聆听漆侠先生的《宋代经济史》课程,和这位史学大师结缘。大学毕业前夕,经杨德泉老师介绍,杜建录结识著名的西夏史专家吴天墀先生,从此开始近20年的忘年交。杜建录说:“固原虽偏处山区,但我的学术研究并不孤独,从1983年分配到固原师专到1992年调入宁夏大学近10年时间,杨德泉、漆侠、吴天墀三位恩师写给我几十封信,谈工作、谈治学,指导我成长。”这一期间杜建录还和北京、甘肃、宁夏等地的西夏学前辈和青年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为后来这些专家和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这些机缘,1996年漆侠先生成为杜建录的博士生导师。漆先生多次讲到,他要在西夏史研究上给杜建录开辟一条道路。先生的耳提面命,使杜建录的学识有了较大的提高,2001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西夏经济史》出版后,被学界誉为继吴天墀《西夏史稿》,漆侠、乔幼梅《辽夏金经济史》后,西夏史领域又一标志性成果。“漆门三年,我不仅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而且还树立了西夏学学科建设的思想。”对杜建录而言,漆侠先生是他一生难忘的恩师。

离不开目标的追梦人

“我是一个离不开目标的人,几十年来一个接一个的目标,一个接一个的梦想,一旦梦想实现,下一个目标还没确定,心里就空落落的,无论是个人的学术研究还是单位的学科建设,必须确定一个新的目标,心里才踏实。”2000年以来,在学校的支持下,杜建录带领的学术团队实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目标,圆了他心中一个接一个的梦。

2012年3月,杜建录主持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与回族史西夏史”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好评。接着他又主持“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项目中国民族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西夏研究数字化中心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培育研究3个子项目。随着杜建录教授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他心中对西夏学研究和发扬的“梦想”也在一一变成现实。

相关链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其主要宗旨在于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带动这些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

(作者 唐荣尧 毕 千 原载《宁夏大学报》 2013年10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