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在古代就是西夏吗

宁夏在古代就是西夏吗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置沿革古代行政建置沿革古代宁夏为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他们逐水草而居,生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这为固原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置,也是宁夏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置。后赵灭前赵,辖今宁夏全境。今宁夏地区初属陕西路。秦凤路又分置泾源路,今固原部分地区属泾源路,今宁夏北部地区属秦凤路。但出现在各种文献记载的西夏州名达30个。据《元史·地理志》载,今宁夏南北分属陕西行中书省开城州和甘肃行中书省宁夏府路管辖。
建置沿革_塞上江南———宁夏

建置沿革

古代行政建置沿革

古代宁夏为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他们逐水草而居,生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商周时期,今宁夏全境为西戎、北狄等北方游牧部落的牧地,固原为义渠戎乌氏戎国所辖。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置乌氏县。这为固原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置,也是宁夏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置。公元前272年,秦灭存在近千年的义渠戎国,设置北地郡,领乌氏、朐衍两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宁夏属北地郡。公元前214年,始皇帝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筑44县城,境内可考者有乌氏、朝那(治今彭阳县古城乡)、朐衍和富平县(治今吴忠市西南),有神泉、浑怀二章。

img7

汉承秦制,今宁夏属北地、安定二郡辖。西汉初年,宁夏北部为匈奴所占,公元前127~前121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多次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于公元前114年由北地郡分置安定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北地郡秦设置,辖县19,在今宁夏有衍、富平、灵洲(治今吴忠市西南)、灵武(治今永宁县南)、廉(治今银川市北),安定郡辖高平(治今固原市)、乌氏、朝那、三水(治今同心县东)和卷县(治今中宁县东北)、月氏(治今固原南六盘山附近)。25年东汉建立,承袭西汉,宁夏属凉州刺史部之安定、北地二郡。安定郡辖8县,今宁夏有富平、廉、参曫(今同心县南)、灵州四县。北地郡辖6县,今宁夏有高平(今原州区)、朝那、乌氏、三水(今同心县北)四县。东汉后期因羌族起义,安定、北地二郡南迁关中。

img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固原地区属魏国雍州安定郡,辖高平、乌氏、朝那县等,北部地区因战乱,郡县或迁或废。十六国时期,宁夏地区先后为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大夏(匈奴)五国所辖。前赵在今固原地区设朔州。后赵灭前赵,辖今宁夏全境。前秦、后秦时,今固原地区属雍州陇东郡。大夏国在今宁夏地区设高平城(治今固原市)、薄骨律城(治今灵武市西南)、饮汗城(治今银川市东)。南北朝时期,宁夏先后属于北魏、西魏和北周。北魏在今宁夏设置高平镇、薄骨律镇,辖区相当于今银川、吴忠、石嘴山等地。西魏在今宁夏设置原州(治今固原市)、灵州(治在今灵武市西南薄骨律镇故地)。北周,宁夏分属泾州、原州、灵州、盐州和会州(治今中宁县鸣沙乡)。

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据《隋书·地理志》载,地方行政设郡、县两级,设郡190,县1255,今宁夏分属安定郡、北地郡、平凉郡(治今固原市)和灵武郡。

唐初改隋郡为州,并在缘边置总管府,后改都督府。627年,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道下设州、府,县的地方行政建置。据《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十八载,今宁夏属关内道之原州、灵州、盐州、会州四州。原州辖平高(今原州区)、平凉(今固原市东南)、百泉(今彭阳县)、萧关(今海原县李旺北)四县,灵州辖回乐(今吴忠市北)、怀远(今银川市兴庆区)、鸣沙(今中宁县)、保静(今永宁县)、灵武(今灵武市)、温池(今验池县)六县。672年,唐朝以灵州之鸣沙县地置安乐州(治今同心县韦州),领鸣沙、温池两县,安置吐谷浑,属灵州都督府,849年更名为威州。713年在今平罗县置定远军,892年改为警州(治今平罗县姚伏镇)。

五代时期,宁夏有灵、雄、警、盐四州,统属朔方节度使。

960年,北宋政权建立。北宋的地方行政建置为路、州、府、军、监,下设县、镇。今宁夏地区初属陕西路。陕西路分置秦凤路后,宁夏属秦凤路。秦凤路又分置泾源路,今固原部分地区属泾源路,今宁夏北部地区属秦凤路。泾源路领镇戎军、西安州、怀德军、德顺军、渭州、原州,秦凤路领灵州、盐州、定州、保静镇、怀远镇。北宋灭亡后,今固原地区为金占据,行政建置大体沿袭宋制,属凤翔路,置镇戎州、德顺州、原州、平凉府。镇戎州领东山县、三川县,平凉府领化平县。

唐末五代,党项族平夏部势力不断壮大,向西扩张。1038年,其首领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银川市),史称西夏。西夏鼎盛时期,据《西夏书事》卷十二记载,其国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东北部,新疆东部等西北广大地区。据《宋史·夏国传》所记,在西夏早期分全国为19个州,晚期增至22个州,12监军司。但出现在各种文献记载的西夏州名达30个。西夏在今宁夏境内设有兴、灵、盐、定、怀、永、静、顺、韦(威)、西安十州,以及鸣沙、应理两县。

img11

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政建置,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据《元史·地理志》载,今宁夏南北分属陕西行中书省开城州和甘肃行中书省宁夏府路管辖。宁夏南部属陕西行中书省开城府(治在今固原市开城乡),领广安州、开城县,平凉府之华亭县、(今泾源县),镇远州之东山(今彭阳古城),三川(今原州区西北),静宁州之隆德县(今隆德县)。宁夏北部,1261年,元朝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据《元史·世祖一》载“丙寅,诏以粘合南合行中兴府中书省”(《元史·世祖一》本纪四中华书局1999年版50页),省治中兴府(今银川市),其管辖区域主要为当时西夏的京畿地区。1266年罢省,改立西夏宣抚司,后改为西夏惠民局。1271年复立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旋改称行中书省。1273年,再度罢省。1281年,复立中兴行中书省又改称甘州行中书省,省治设于甘州(今甘肃张掖)。1285年,罢甘州行中书省和中兴行省立宣慰司。1286年,移治中兴省于甘州,改名甘肃行中书省,下设中兴府路(今宁夏地区归隶之)。1288年,改中兴府路为宁夏府路总管府,“二十五年二月丙寅……改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元史·世祖十二》本纪十五中华书局1999年版208页)。这是“宁夏”地名使用之始,至今已700多年。1294年,元朝政府“分省按治宁夏”,实行甘、宁分治,曾一度将甘肃行省管辖的宁夏分离出来,设立宁夏路行中书省,但次年又撤罢。宁夏府一直保留路一级行政建置,直到元朝灭亡。按照元代的区划,宁夏府路下下辖中兴州(宁夏府路治所)、灵州(今灵武市)、鸣沙州(今中宁县)、应理州(今中卫市)、定州(今宁夏平罗)五州,怀远县、灵武县、河渠县三县。

img12

明代,在全国设南北两直隶和13个布政使司,下辖府、州、县。但由于宁夏是明王朝和鞑靼、瓦剌部对峙的边关前哨,在宁夏设“九边”之宁夏、固原二镇。地方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明史·地理志四十二》记载,今固原地区及同心县属于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辖,北部有宁夏卫,后又增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后卫、宁夏中卫六卫,另设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营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韦州群牧千户所四个。

清初在地方设十八省后增五省,共二十三省,省下设府、直隶州、县(厅)。据《清史稿·地理十一》记载,清代今同心县以南固原地区分属甘肃省平凉府所辖固原州(后升为直隶州)及化平川直隶厅,固原州辖海城县、平远县。宁夏北部地区属甘肃省宁夏府,辖宁夏县、宁朔县、中卫县、平罗县、灵州、宁灵厅以及于雍正年间增设的新渠、宝丰两县。

1912年民国建立,先改府为道,后又废道,将厅、州改为县制。因宁夏府之名与所辖宁夏县同名,为古朔方之地改称朔方道。今固原地区属甘肃省泾源道,后改为陇东行政专区,辖固原、隆德、化平、海原、西吉五县。今宁夏北部地区初属甘肃省朔方道,辖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武、金积、盐池、同心八县。1929年宁夏建省,辖区除原朔方道八县外,又将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划入朔方道,并置磴口县,后又增置中宁、永宁、贺兰、惠农、陶乐县和银川、吴忠两市以及香山、居延、紫湖三个设治局。

当代建置沿革

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盐池、同心大片土地,相继成立了盐池县苏维埃政府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盐池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0月25日,宁夏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制与县名未作变更。1954 年9月,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原银川专区所属银川市及贺兰、永宁、宁朔、平罗、惠农和陶乐县,原吴忠回族自治州所属吴忠市及金积、灵武、中卫、同心和盐池五县,原固原回族自治州所属西吉、海原、固原三县,平凉专区所属隆德县、泾源回族自治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1960年1月,撤销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1969年7月~1979年7月,一度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1972年4月,设立银北地区(辖石嘴山市和平罗、陶乐、贺兰三县)、银南地区(辖吴忠、灵武、盐池、青铜峡、中卫、中宁和同心七县);将永宁县划归银川市管辖。1975年11月,银北地区撤销,恢复地级石嘴山市,石嘴山市辖平罗、陶乐两县和一区(大武口)、二区(石嘴山)、三区(石炭井)三个城市区,将贺兰县划归银川市管辖。1976年,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宁夏辖两市、两地区、16个县、市辖县级区7个。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委会”,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取代“人民公社”。1981年3月,石嘴山市一、二、三区更名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和石炭井区。1987年1月,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1996年5月,撤销灵武县,设立灵武市(县级)。1998年撤销银南地区,设地级吴忠市,辖中卫、中宁、盐池、同心4县和新设立的利通区(原县级吴忠市),代管灵武市和青铜峡市。

2002年,撤销固原地区,设地级固原市,辖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五县和新设立的原州区(原固原县);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郊区,设立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将灵武市划归银川市管辖;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属大武口区。2002年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2003年,自治区乡镇区划全面调整,314个乡镇(76个镇、238个乡)撤并为188个乡镇(92个镇、96个乡),撤减乡镇41.34%。2003年12月31日,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入中卫市辖;将同心县的喊叫水乡划入中宁县管辖;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2004年初,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陶乐县,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和原中卫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2005年1月24日,撤销红寺堡开发区沙泉乡,设立太阳山镇。2008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海原县机关驻地自海城镇迁往黑城镇。

省、区疆域变化

宁夏历史上三次建省,疆域变化很大。

第一次建省

第一次建省是在元朝。1261年,元朝在今宁夏北部地区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简称西夏行省,省治中兴府(今银川市),其管辖区域主要为当时西夏的京畿地区。1288年,改中兴府路为宁夏府路总管府,这是“宁夏”地名使用之始,至今已700多年。其寓意希望西夏故地永远安定,其辖区包括西夏政权所属的全部地区。西夏辖地“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圆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新疆东部等中国西北的广大地区。此为宁夏第一次建省的管辖区域,其面积远比1928年设立的宁夏省和1958年设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大的多。

img13

第二次建省

1928年10月19日,南京政府正式以政府令行文公布设置宁夏省。10月24日,冯玉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提出了宁夏省政府组成委员名单,并获得通过,南京政府于11月1日颁令任命。省主席由国民军第七军军长门致中担任,接着甘、宁、青三省根据国民政府第170号训令,共同商定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划界实施办法草案》,三省对省界进行了勘察划分。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正式成立,全体省政府委员宣誓就职,省治银川市。宁夏省共领九县两旗,即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武、金积、盐池、镇戎(1928年改名豫旺县,1938年改名同心县)、磴口九县(1926年冯玉祥设立,1929年国民政府认可)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全省面积27.49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8%,总人口约70万人。宁夏省政府实际只控制贺兰山下以东9县,土地面积2.9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7%。

第三次建省(区)——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4年10月,国家民委党组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拟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建立回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1956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在甘肃省东北部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省一级回族自治区的倡议,指示有关方面认真研究。1957年5月2~3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与省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提出了两种自治区区划方案。其一是以甘肃省所属原宁夏地区(除蒙古族地区)为基础上再划入邻近地区,包括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固原回族自治州和平凉专区的泾源族自治州、隆德县等17个县两个市。其二是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把平凉专区各市县和天水专区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划入自治区。经过充分讨论,确定第一方案上报国务院和全国政协。5月27~28日,全国政协召开第42次常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赞同甘肃省东北部设立回族自治区的方案。6月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51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民委副主任汪锋所作的《关于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会议同意了这个报告。周恩来总理于7月4日向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议案》。7月15日,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了这个方案。1957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1958年10 月24~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正式宣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首府设在银川市,下辖固原专区、银川市、吴忠市和永宁、贺兰、惠农、平罗、陶乐、宁朔、灵武、金积、盐池、同心、中宁、中卫、固原、西吉、海原、隆德、泾源17县,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3万多人,其中回族占人口32.5%。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其行政区划又经过二次调整。1969年7月,中共中央(1969)36号文件《关于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中,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属的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12月2日,由兰州军区会同甘肃、宁夏双方商定,将由内蒙古划归甘肃的阿拉善右旗巴音毛道工委所属的五个公社(巴音诺尔公、阿拉腾傲包、乌力吉、笋布尔和塔木素)划属宁夏,归阿拉善左旗领导。此时宁夏面积达17万多平方公里。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79)42号文件,将阿拉善左旗连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从7 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此后至今,宁夏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