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者委员的参政之路

学者委员的参政之路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兆安:学者委员的参政之路一、导语在我们这个时代,商业资本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制造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明星”,冉冉升起又戛然陨落。据了解,其目的是为了在部分市中心区域限制私车在特定时段行驶,从而扩大公交车的路权,提高公交车的速度。在2006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张兆安就已将这个问题写成提案提交。

张兆安:学者委员的参政之路

一、导语

在我们这个时代,商业资本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制造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明星”,冉冉升起又戛然陨落。然而,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中,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他们或许并不炫目,却实实在在地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经济学家就是这样的人。他叫张兆安,现为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上海经济年鉴社主编,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长期集经济研究、决策咨询和新闻出版工作于一身。

张兆安认为,做经济研究,始终要牢记的是看现实问题的深度、把握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提升决策咨询的高度。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同时又身兼数个重要的职位,张兆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上海市政协每年年中、年末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均由他执笔撰写,已经成为市政协的“品牌”报告之一,连续几年市政协关于长三角发展的常委会建议案或主席会议建议案也出自其笔耕,成了政协系列调研的特色之一,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好评。他每年要参与编纂140万字的中英文三种版本的《上海经济年鉴》,仅仅是审稿就要看上六遍,相当于一年看完80本长篇小说。难怪有不少朋友说他满脑子数据,又熟悉上海市、区两个层面的经济情况,这对于他更好地参政议政大有裨益。

二、一切从民生出发———两份政协提案诞生记

作为市政协委员,张兆安连续两年执笔撰写了个人提案,受到了市政协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有人会认为,经济学家的视角都是宏观的,其实不然。在他提交的政协提案中,有不少都是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现实问题,但却又都是从小处入手看到了大格局,因此他的个人提案能够成为第十届市政协优秀提案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降低交通成本一举两得

日前,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上海将根据市场需求和道路容量,研究更加完善的调控措施和合理的机动车总量规模,在适当的时候推行“道路拥挤收费”。这项措施听来只是针对私车车主,与平日里乘坐公共交通上班的市民并无关系,而事实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据了解,其目的是为了在部分市中心区域限制私车在特定时段行驶,从而扩大公交车的路权,提高公交车的速度。

据媒体预测,在实行“拥挤收费”的区域内,交通量有望降低10%~20%,平均车速将提高15%~25%。由于对公交车不收拥堵费,乘公交车出行成本将相对降低。与此同时,上海还将采取财政补贴、“月票”“周票”等多样化票制措施,以此来降低市民乘公交车的出行成本。这样一来,公共交通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出行者,也将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项举措无疑是件大实事,不过这项举措的直接受益者们或许并不知道,早在2006年的“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就已经提交了一份针对本市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建设加快、市民从中心城区外迁至城乡结合部数量增多等情况的提案———“建议高度关注市民市内交通成本上升的问题”。

提交这份提案的正是张兆安。张兆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协内各个界别不同,每个委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以提供新思路。让我这个主要研究经济问题的人开阔思路,也可以从社会、科技的角度考虑问题。”

张兆安告诉记者,当时提交这份提案由于自己在思考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时发现的一个微观问题: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有一部分市民搬迁出了中心城区,但其工作及孩子上学仍在市区,这就导致了三口之家每人每天都有一段很长的上班、上学路,其出行成本也大大增加,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出行成本高的要700~800元,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张兆安指出,事实上,出行成本增加会导致城市交通拥挤,许多市民会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方式多了,但自行车却没有减少,这当然同公交出行成本高有直接关系。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住得较远的市民会采取以轨道交通为主,自行车摆渡为辅的交通出行方式,这也是地面交通状况未能很好改善的因素之一。因此,地铁、轻轨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了,应该成为减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推动力之一,关键在于降低公共交通成本。据一份资料显示,上海居民每月公交出行支出为175元,约占平均工资的7%,而这一数字在香港为4%,在新加坡更低。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相关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当公交出行费用占平均工资的5%以下时,市民就更乐意选择公交。

在2006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张兆安就已将这个问题写成提案提交。我们看到,从2006年起,上海市就推出了优惠换乘的举措,2007年10月又进一步加大了换乘的优惠力度。在使用同一张“一卡通”刷卡付费的条件下,90分钟时限内,乘客换乘内环线内409条公交线上的空调车和5条轨道交通线,后续支付的车资可优惠1元/次,70岁以上老人也实现了免费乘坐公交。后来,政协委员张兆安的提案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实践。

(二)改善养老金发放见机遇

2007年的“两会”上,张兆安针对本市离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服务不到位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服务程度低的情况,提交了一份“关于改善和提高养老金发放服务社会化程度的建议”的提案。促成这件提案的还是因为他每天上班路上看到的一种情景。张兆安的父母均在海外生活,或许同老年人的事务没有多大关系,但并未影响他对身边其他老人的生活表现出关心。他发现,在每个月总有那么一天,一大早银行门外就围满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老人早锻炼的集聚地点,慢慢地感觉不对,就心生好奇停下车,上前和老人们攀谈起来。

“老伯伯,怎么这么早就来这里排队?今天银行有什么特别活动吗?”

“今天是发放养老金的日子,我们特地来看看,养老金入账了没有。”

张兆安发现,有些老人是来给养老金搬个家,转到其他银行,有些则仅仅是看看到账了没,有的是取出来拿回去。所以一到每个月固定发放养老金的日子,银行门前就排起了长龙。

回到办公室后,张兆安查阅了有关养老金领取的资料,并开始了调查研究。他发现,原来此事已经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但媒体报道似乎都聚焦在子女对老年人照顾不周上面,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张兆安经过调研发现,其实问题在于老年人对银行的金融产品以及ATM机等新生事物并不熟悉。

关注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问题,这原本是一份普通的提案。但作为经济学家的他并没有这么简单思考,他在看到老年人领取养老金不便的同时,还看到了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张兆安说,老年人在银行门前排队领养老金,其实也说明了金融系统没有利用好老年客户这一块的资源,其实这对于国内金融行业来说,是提升自己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机遇,这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国有金融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张兆安指出,目前外资金融服务业正在冲击着中国国有银行的服务领域,众所周知,外资银行就是以服务见长的,为什么我们本土银行不能在这个上面做足文章呢?其实对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拓展了该银行在老年人家庭成员当中的影响力。

他在提案中建议,改进现有的养老金发放服务方式,消除服务网络的盲区和服务时间的盲点,创新对高龄、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服务,进一步改革社会化发放的服务机制等。

令人欣慰的是,张兆安的这份提案不久之后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2007年年初,上海市邮政公司首先推出了“养老金上门发送服务”。目前,上海共有300多万户离退休老人养老金需要按月发放,其中上海邮政承担了45%以上。上海市邮政公司和上海市社保中心共同商定,凡已在本市办理离退休手续、居住在本市并具备“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年满75周岁以上的孤老、持有残疾证的老人;其他有特殊困难亟需照顾的人员,如长期卧病在床者”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享受“养老金上门送发服务”。

三、宝剑锋自磨砺出———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学者

记者见到张兆安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谦和的学者态度,尽管他集领导、官员、学者以及许多重要的社会职务于一身,但他却全然没有官架子。

张兆安开玩笑说,“过去是坐在下面听,现在是坐在上面听。”以前他的烟瘾大得很,开个会要出去抽好几次,现在少了,因为坐在主席台上,开会去抽烟的间隙只有中场休息那一次。社会地位在改变的同时,张兆安的心态和工作态度并没有改变。他很坦率地告诉记者,“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责任,荣誉和信任是别人给的,责任和义务是要自己去付出的。”

许多熟悉张兆安的人都知道,之所以他有这样谦和处世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

1977年,张兆安作为最后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到了位于上海奉贤的五四农场。他回忆说,自己上小学文革始,中学毕业文革终,整个大环境造成书念的不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到了农场后,他依旧在繁重的农活之余追求着知识。似乎冥冥中有一种预感告诉他,未来有那么一天在等待着他。

终于,张兆安和全国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盼来了恢复高考的那一天。1979年,张兆安在农场参加了当时的高考,并取得了333分的好成绩。333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据他回忆,当年高考上线分数是254分或274分,而北大和复旦等重点的分数线都在300以上。

不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在这本应金榜题名、皆大欢喜的秋天,一件戏剧性的突发事件改变了张兆安的人生轨迹。

当时张兆安所在的生产连队是距离海边最近,同时也距离农场场部最远的一个。在成绩发榜后,张兆安得知自己的成绩在报考的北大、复旦分数线之上许多,心里激动不已。接到场部招生组通知去填志愿,他一路步行,由于路途遥远,等赶到场部时,就差他最后一个了。由于准备不足,招生小组用完了所有的大学志愿书,只剩下中专志愿书了。情急之下,工作人员让张兆安先把高考志愿填写在中专志愿书上,由他们带回县城再重新抄在本科志愿书上。

就这样,张兆安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发放。在当时,一张北大或复旦的录取通知书可说价值千金,蕴含着丰富而多彩的人生机遇。第一个星期过去了,第二个星期过去了……张兆安的心情有些焦急,只见别人都拿到了通知书,自己却没有收到片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完了,各个高校又即将开学了,在那个时代信息十分闭塞的连队里,张兆安只能请假回到上海市区查询结果。一切水落石出,原来可能是当时工作人员疏忽,张兆安的志愿书被遗忘在中专文档里,错过了大学录取的档期。当时招办劝他明年再考,但张兆安还是选择了当年滞后招生的上海农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的农村经济系。在大学4年,他以所有课程全优的成绩度过,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后又调任至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在此期间,他还通过考试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研究员的职称。

张兆安告诉记者,自己底子薄、起步晚,注定了一生不敢懈怠,曾经的务农生涯对真诚、坚毅、务实、耐力的磨练又获益良多。他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的17年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理论知识的深厚累积是今日随意发挥的基础。1997年,张兆安参加《上海经济年鉴》的主编工作。2000年,在时任徐匡迪市长的批示下,《上海经济年鉴》的编撰工作由社科院划归到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张兆安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并当选为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2007年3月,张兆安被推选为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

四、情系长三角及全国

2007年9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等15座城市共同推出大型广播新闻行动———“穿越长三角”,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

节目播出之时,作为幕后策划者之一的张兆安正在北京学习,并不了解节目播出后的热烈反响。学习归来,节目尚未结束,张兆安就作为随行专家参与了苏州和无锡两座城市的节目制作,他对苏州的教育问题以及无锡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之后他才知道,这档反映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入探索长三角区域各城市按照国家规划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发展的节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张兆安在经济研究与决策咨询工作方面,注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因而常常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命题方面发表独立的见解,并且专著、译著、论文、文章以及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颇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近年来在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2007年的市政协“长三角论坛”上,张兆安就“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合理分工的建议”作专题发言。其中,有关“辩证认识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同构化问题”的观点得到了时任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肯定。

张兆安指出:“长三角产业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二、三并举’推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明显,产业发展长期以来重叠较多,竞争激烈,辩证认识这一现象,对长三角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同构化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将在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得到化解;长三角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还不高,产业合理分工的整体态势也尚未形成。”

就长三角联动发展命题,张兆安除了直接撰写市政协的常委会建议案和主席会议建议案之外,还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实现上海与长三角经济“共赢”》(《文汇报》,2003年3月8日),《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人民日报》,2003年6月25日),《上海该做“后花园”吗?不必为现状担忧》(《人民日报》,2003年9月3日),《上海世博会重大效应》(《国际金融报》,2003年11月24日),《把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文汇报》,2007年5月28日),《把握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替代关系》(《文汇报》,2007年6月6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现实、趋势》(《联合时报》,2007年6月15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力量及上海的功能与作用》(《联合时报》,2007年7月13日)《融入长三角,亟须扫除思想的障碍》(《解放日报》,2007年7月19日),《把握国际油价抬升的挑战与机遇》(《文汇报》,2007年11月12日)。

此外,他还参加了数十次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上海市举办的各类主题论坛或研讨会,并作了主题演讲或发言。同时,他还每年受邀请分赴上海市内外的政府机关、高校、团体、企业等作了数十场不同专题的经济报告,并接受了中央、上海以及外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一流媒体的数十次访谈或采访,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除了立足上海,关注长三角地区之外,作为上海市经济学家的张兆安也始终在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言献策。他每年都会受邀请到外省市帮助当地进行决策咨询,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近年来也一直在台湾著名的学术期刊《台湾经济研究月刊》上发表数篇论文,从对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思考到中国房地产的市场把脉乃至中国流通业、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完善……张兆安始终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中国经济变革的最活跃处。

五、一位演讲从不用稿的经济学家

除了在每年“两会”期间积极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之外,他还积极参与了市政协组织的各项调研课题,出席了市政协举办的相关论坛或研讨会,并都作了主题演讲。此外,他多次受外省市政协或上海市区县政协之邀请,参加相关的研讨会或者作专题报告,都受到了普遍的好评。

无论是演讲还是作各类专题的报告,张兆安有一大特点就是不用稿。有一回,东方讲坛请他到一个基层政府去做演讲,去之前忘了交代演讲主题,到了之后才知道是围绕“八荣八耻”教育。这让张兆安感觉很突然,自己是搞经济的,怎么来讲精神文明呢?张兆安并没有乱了方寸,出人意料的是,他先唱了一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从这首歌他引出了演讲内容:从经济学来阐述转型社会所带来的变化,然后再又联系到“八荣八耻”上。结果演讲效果十分成功,掌声不断。

另一次让张兆安印象深刻的演讲是在江苏盐城。请他过去时,当地市委相当重视,1000多名当地官员前来听取报告。张兆安是第一次去该市,晚上到,第二天一早上台开讲。他一开头就是两个字“责任”,这是因为去盐城沿途感受到了“高速公路上车越走越少了,农民的房子越来越矮了,路边的烟囱越来越少了……这说明发展滞后了,在座的大小官员有责任带来全市人民加快奔小康。”事后,不少当地领导十分赞同如此的开场白。在说到该市旅游业发展时,他建议要有一些逆向思维,该市有一个国家级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深入到芦苇荡的栈道设计很有讲究。张兆安说:“从市中心到那个保护区行程约半个多小时,而看鸟用不了20分钟,因为世界上看丹顶鹤能超过1个小时的恐怕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鸟类学家,另一种恐怕就是疯子了。”他的观点和思路引起了与会官员的头脑风暴。为此,张兆安想了两个点子,当场获得了盐城当地官员的赞叹,一来可以将进入芦苇荡的栈道设计成迷宫,预设走出迷宫要5个小时,然后悬赏按时走出来就有奖励,来刺激游客,造声势,这就大大增加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了消费;二来可以营造氛围,如提倡游客穿着草鞋来往于芦苇荡中,然后再出售像草鞋这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给当地农民寻找了创业的机会。

记者请教了张兆安,演讲不用稿子有没有什么诀窍,他十分谦虚得说道:“哪有什么诀窍,但需要的是积累、梳理、思考、提炼,根据不同的受众,正确把握不同的表述方式和阐述内涵。”

他表示,但有所得总希望服务于民。演讲、著书立言都是把自己研究所得宣传、推广出去的手段,听众、读者越多,认真程度越高,那么他的自身价值也就越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

(原文刊于《联合时报》,2007年11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