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浮动津贴分配方案”遭否决到“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获通过

从“浮动津贴分配方案”遭否决到“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获通过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月6日,小组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会后,把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讨论稿)发至每一位教职工,向全校教职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工作量津贴部分,而对绩效奖金部分没有提出意见。12月26日,再次召开行政、级长、起草小组成员会议,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了重大的修改。我们还召开新一届教代会部分代表座谈会,进一步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从“浮动津贴分配方案”遭否决到“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获通过

东莞市第一中学 卢旭昌

2006年年底,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印发的《东莞市中小学校教职工浮动津贴分配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东莞市第一中学在职教职工浮动津贴分配方案》。该方案在学校教代会表决时以2票之差,未过半数而遭否决。该方案遭否的主要原因是:①《意见》制定和实施的时间比较仓促,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这就给学校实施《意见》增加了许多阻力和困难;②我们在制定《浮动津贴分配方案》过程中,经验不足,在一些环节上工作不够细致。

2008年11月24日,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绩效津贴分配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绩效津贴分配工作的通知》(东教人[2008]18号)。11月26日,我校召开行政、级长会议,传达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绩效津贴分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布置了相关工作,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方案起草小组。12月2日,起草小组召开会议,根据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详细讨论了我校绩效津贴分配的具体问题,初步提出了绩效津贴分配的构成(工作量津贴和绩效奖金)、比例(40%和60%),讨论了工作如何量化、绩效如何评价等问题。会后,由办公室副主任杜世民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形成初步方案。12月6日,小组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12月16日,召开行政、级长会议,研究和讨论起草小组提出的分配方案,经过讨论,对方案又进行了一些修改。12月19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就绩效津贴分配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并对我校制订的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讨论稿)作了说明。会后,把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讨论稿)发至每一位教职工,向全校教职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我们收到全校教职工上交的意见和建议共35份,归纳起来,主要是:①认为工作量津贴部分差距过大,最高的4058元,最低的684元,相差3374元;②认为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津贴低于职员,不合理;③认为周六、周日的工作量重复计算,不合理;④建议在工作量津贴部分设一个基数,理由是方案中所列的工作量项目,并不能包括教师工作的全部;⑤认为应适当考虑高三基础科教师的工作量;⑥体育、艺术的特长生训练、专项训练能否列入工作量;⑦负责学科竞赛的教师,其学科竞赛辅导的工作量如何体现,等等。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工作量津贴部分,而对绩效奖金部分没有提出意见。12月26日,再次召开行政、级长、起草小组成员会议,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主要有:①星期六、日不计入工作量,避免重复;②在工作量津贴部分设了一个基数,基数为800元;③上调高三X科和基础科的批改作业标准;④在方案中说明体育、艺术特长生训练、专项训练以及学科竞赛辅导不列入工作量计算,另行处理;⑤对绩效奖为四等或0的,作了详尽的说明。修改后的方案,解决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避免了工作量的重复计算;第二,基本解决了部分教师工作量津贴低于职员的问题;第三,缩小了工作量津贴的差距,兼顾了公平,在新方案中,最高的3502元,最低的1375元,相差只有2127元;第四,增强了方案的导向性,让教职工的工作底线更加清晰。可以说,教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都已被采纳,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12月30日,召开新一届教代会部分代表座谈会,会上,向代表们反馈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汇报了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所作的修改情况,并进一步征求代表们的意见。会后,我们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对方案再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09年1月2日,我们召开六届一次教代会,对方案进行表决,结果,在40位正式代表中,有32票赞成,反对的只有8票,方案获得大比数通过。

分析:回顾绩效津贴分配方案制定的过程,有许多经验是值得记取的。绩效津贴分配方案之所以能顺利通过,总的说来,是因为我们认真吸取了浮动津贴分配方案遭否决的经验教训,在制定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过程中,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科学、更民主,使方案既符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又能为大多数教职工所接受。具体是:

第一,要认识到位。这次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它牵涉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顺利地推行改革,就必须要让广大教职工明确改革的必要性,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就绩效津贴分配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正确认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正确认识绩效津贴总量核算标准(人均1 3000元/年);正确认识绩效津贴分配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绩效津贴分配等。认识到位了,就有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

第二,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体现民意。改革能否成功、方案能否通过,关键在于方案是否符合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要符合这一原则,就必须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做到集思广益,体现民意。为此,我们把绩效津贴分配方案(讨论稿)发至每一位教职工,向全校教职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召开新一届教代会部分代表座谈会,进一步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认真的研究,并根据其中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使方案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并越来越完善。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方案的顺利通过。

第三,要兼顾公平,考虑广大教职工的接受度。这次改革,要贯彻按劳分配、优质多得的原则,要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这必然会拉开差距。但是,要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取消论资排辈,又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为了减少阻力,就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适当拉开差距的同时,又要兼顾公平,考虑广大教职工的接受度。在教职工的征求意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认为工作量津贴部分差距过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研究,我们在工作量津贴部分设了一个基数(基数为800元),从而较好地缩小了工作量津贴的差距,从原来最高与最低相差3374元,调整为最高与最低相差2127元。这样,就兼顾了公平,提高了方案的接受度,有助于方案的顺利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