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时间与体验

制度时间与体验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时段体验主要根源于制度,所以又被称为制度体验。制度体验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制度是制度体验的媒介。总之,制度与制度体验密不可分,制度体验研究必须置身于制度与制度体验二者的关系中,以便揭示制度体验形成的条件。教育制度对时间的安排主要包括划分时间段、计划各段的活动内容、考核等。对教育时间段内活动内容的筹划使得师生体验的内容和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

二、制度时间与体验

以往的体验研究呈现给我们往往是一系列五彩纷呈的具体体验事件。这些研究对生命的瞬间体验描写得维妙维肖,在他们看来生命体验就是由这些色彩斑斓的具体体验构成的,体验研究就是将各种具体体验连接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他们看来,抓住了这些具体的体验就抓住了体验的深刻内含,就捕捉到了生命的本质。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大部分看似十分精彩的人生体验只是在短时间内对生命个体产生作用,但如果将其放在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则几乎看不见其产生影响的痕迹。我们称这种体验为短时段体验,它是基于生命表面现象的体验,其在生命的某一瞬间虽能引起生命个体强烈震颤,但对整个生命成长的作用却微乎其微:这些体验在生命长河中如同昙花一现,如同流星划过夜空。而有些体验则不同,它们在生命的瞬间虽让人觉得可能不值一提,但却在个体的生命长河中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的轨迹,甚至在人类的生命长河中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称这种体验为长时段体验,即对长期的生命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体验。相比短时段体验,长时段体验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长时段体验主要根源于制度,所以又被称为制度体验。制度体验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制度是制度体验的媒介。作为媒介,制度一方面促进着制度体验的不断生成,成为制度体验的生成基,另一方面也限制制度体验的生成,规定着制度体验的内容和性质。第二,制度是制度体验的结果。从制度的起源角度讲,制度并不是如同自然界一样的纯客观自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建构性事实,一种人造事实,是行动者创造的。从制度再生产角度讲,制度不是外在于个体体验的外在之物,而是内在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之中,并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而不断地再生产出来。总之,制度与制度体验密不可分,制度体验研究必须置身于制度与制度体验二者的关系中,以便揭示制度体验形成的条件。下面以教育为例来进行深入说明。

第一,教育制度决定了教育体验的内容和性质。教育制度对时间的安排主要包括划分时间段、计划各段的活动内容、考核等。①划分教育时间段,即将教育时间分解成连续的或平行的片断,每个片断应该在规定的时间结束。整个学制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习时间段,这四个系列性的时间段有着明确的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显示出明显的相互独立性;学校的课程表则将师生的教学时间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教育时间段的划分把师生的体验活动时间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准确的细微过程。②计划各段的活动内容,即详细地计划各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以使师生在每个时间段内都有事可做。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权力部门借助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媒介,对每个细微的教育活动时间里所要进行的内容都进行了规划;从微观角度看,学校对每一教育时间段的活动内容都作了详细计划,以使每段时间都与相应的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对教育时间段内活动内容的筹划使得师生体验的内容和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③考核,即每一时间段的结尾都要安排考核,以确定师生活动的质量。考核确保了师生体验的内容和性质会被控制在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体验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不合理的体验活动则被打入冷宫。总之,教育制度对于时间的安排在保证了教育活动效率的同时,也决定着师生体验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第二,教育制度的稳定性决定了教育体验具有跨越时空的类似性,教育制度的变迁带来教育体验的巨变。①教育制度的稳定性决定了教育体验具有跨越时空的类似性。教育制度的稳定性使得教育体验活动具有一种循环性时间特征:这一周期的教育体验活动和另一周期的教育体验活动具有类似的特征,这使得教育体验具有类似性,进而导致了教育活动的惯例化。惯例化使得教育行动者之间产生信任感,进而有利于通过合作来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但惯例化也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②教育制度的变迁带来教育体验的巨变。教育制度的变迁主要涉及认知性制度要素、规范性制度要素和规制性制度要素以及相应资源的调整与改变。认知性制度要素的变迁主要涉及认知规则的改变,规范性制度要素的变迁主要涉及价值观的改变,规制性制度要素的变迁则主要涉及强制性规则的改变。这些制度要素的改变深深地影响着教育实践方式,进而带来了教育体验的深度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