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

“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他,攻克了油菜科研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连创两个“世界第一”,开创了杂交油菜研究史上史无前例的新路子,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他,就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殿荣。1986年12月,农业部主持鉴定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交种秦油二号”。为了让“秦油二号”尽快造福于社会,李殿荣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抓推广应用。科学无止境,李殿荣在自己开拓的“雄性不育杂交油菜”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杂交油菜之父”李殿荣_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有一个人的劳动为亿万人民带来福利,而他的业绩和名字迄今却鲜为人知。是他,攻克了油菜科研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连创两个“世界第一”,开创了杂交油菜研究史上史无前例的新路子,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他,就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殿荣。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是本世纪育种科研的一项突出成就。世界油菜科学界对油菜的杂交优势利用探索研究已有二三十年,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造福人类,六十年代初毕业于西北生物土壤学院的李殿荣便和油菜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决心攀登这一科学高峰。

1972年,他带领几名工人在三门峡库区华阴农场组建起了种子试验站。当时的种子试验站一无所有,他们白手起家,在移民搬迁后的旧宅基础上掏转垒墙,用油毛毡搭起了几间简易房,既当实验室,又当宿舍,而实验室设备是从农村集市上买来的一些瓶瓶罐罐。到1975年,他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先后选育成功“7211”和“秦油一号”油菜良种,产量均比当时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被推广到秦、晋、豫、鲁等地,分别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和陕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科研要走在世界前列,就要敢于攻克世界性尖端课题。短暂的成功喜悦之后,李殿荣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油菜杂交优势利用上。这是一道世界上数以千计的著名育种专家为之奋斗了几十年都未能解决的科学命题。李殿荣为了解决一个个谜团,他经常彻夜难眠。为了观察株系的变化,他在实验田里一站就是一天。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精神,他不分昼夜,无论寒暑,年复一年地追赶着时间,追赶着世界一流。

与动物杂交不同,油菜、水稻等农作物雌雄同花,要实现杂交育种,首先要得培养出“雄性不育系”,还要让“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一代一代保持下去的父本品种“保持系”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并能使不育性恢复正常且有较强优势的父本品种“恢复系”,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植物界“雄性不育系”现象本身非常罕见,要实现三系配套并获得优势组合就更加困难。加之季节时令,自然变化影响较大,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得待来年从头做起,前进道路真是千辛万苦、崎岖无比。

科学本身就是探险。每当油菜花开季节,李殿荣总是在实验田里精心观察,细心选育,对每一个杂交诱变的后代,都进行详细记录,并结合有关性状的综合表现,做出取舍的抉择。整个油菜生产季节他几乎天天干到日落西山,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吃罢饭便又去了办公室,查资料做笔记,一干就是大半夜。

1976年,油菜花期。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来到试验田,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选配的组合后代中有几株变异的单株,雄蕊部分退化败育,而雌蕊发育较正常。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雄性不育株吗?他如获至宝,兴奋地喊出声来,当即让记载的同志逐株检查了所有的组合,共获得了16株雄性不育株。

李殿荣知道,发现雄性不育株,只是可能成功前的一种机遇,后边还有更大的难题在等着他去攻克。为了使雄性不育性完全能以应用,并给雄性不育株选择优良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他采取“以父选母,选母看父,汰劣留良,双双互选,既选个体,又选群体”的办法,每年都要配数百个杂交组合,并且从播种、施肥、浇水、授粉、收割、脱粒到烤种,都要亲自动手。为了掌握品种选育中稍纵即逝的细微变化和规律,花期杂交期间,他废寝忘食,别人下班了,他还徘徊在田间,看着、想着、筹划着,直到天黑,才带着沉思离开田间。

1981年秋播前,连阴雨淹了李殿荣的试验田,如不能及时播种下种子就会耽误一个年度。为了不误农时季节,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排水播种。10月的天气很冷了,他赤脚踩着冰冷的稀泥播种,一干就是成十天。就这样,伴着油菜花开花落,他创造性地利用“自交、测交、回交”等办法,经过8年时间,4000多个组合实验,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于1983年完成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秦油二号”。“秦油二号”平均亩产比当时黄淮区的主栽品种增产30%左右。

1986年12月,农业部主持鉴定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交种秦油二号”。以著名油菜育种专家刘后利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李殿荣同志育成的三系及其杂种‘秦油二号’,性状优良,稳定性、恢复性能及增产效果在国内外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突破性成果。”

该成果分别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轰动了国际油菜育种科研界。世界著名油菜育种专家、加拿大道奈博士盛赞:“‘秦油二号’的选育成功,展现了油菜杂交优势利用的广阔前景。”

为了让“秦油二号”尽快造福于社会,李殿荣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抓推广应用。截至1999年收获统计,“秦油二号”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48亿亩,增产油菜子400多万吨,新增产值80多亿元。推广速度之快,种植面积之大,增产效益之高,在世界油菜种植史上实属罕见。

科学无止境,李殿荣在自己开拓的“雄性不育杂交油菜”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近几年,他和他的课题组又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了既适于春油菜区春播,也适于冬油菜区秋播的低介中硫优质杂交种“杂油59”。1997年,该品种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育种技术获国家专利金奖和陕西省专利一等奖。此项技术于1997年转让法国利马格兰集团,成为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转让给国外的又一重大育种技术专利。黄籽油菜具有纤维素、高油分、高蛋白等优异特性,世界各国把其作为主攻目标之一,有的投巨资进行开发研究。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具有超前意识的李殿荣,经过多年研究,在全球油菜育种科研界首先提出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黄色种皮是受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使黃籽油菜的杂优利用成为可能。不久他就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可应用于生产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黄杂一号”,其后又育成全黄籽“黄杂二号”,含油量比同类型的黑籽油菜高出1.6~4个百分点。1996年,“黄杂一号”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在黄淮、长江流域大面积示范推广。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又一次把油菜杂优利用研究和应用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去年,他和他的课题组又发现了具有更加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的油菜不育源,其意义非常深远,将再次引起世界油菜科研界的关注。

李殿荣在杂交油菜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吸引了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瑞典、波兰、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许多国家的著名油菜育种专家前来访问、考察、交流与洽谈合作,他们一致认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是世界权威的杂交油菜育种科研单位。李殿荣研究员因而被国际油菜协会(G.C.I.R.C,总部在巴黎)吸收为会员。

或许有人不解:众多的国外优秀专家奋发追求几十年,希图培育出杂交油菜新品种。他们拥有李殿荣无法比拟的雄厚资金和先进设备,为什么在同一攻关项目中却让李殿荣夺了状元?我们想起了当年摘取了数学皇冠上明珠的那位中国人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命题困惑了全世界近十代数学权威二百年,终于不得其解,最终却由陈景润在一间6平方米的斗室里破译了这一难题。他没有自己的研究室,没有计算机,有的只是胜过常人的一种执着精神:亲人不相识,走路碰电线杆,不知苹果为何物,不知今夕是何年,大智若愚,孜孜以求,终于攀上了科学殿堂的最高峰。

李殿荣就是这种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非他莫属的殊荣。不可思议,但合情合理。

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本报评论员】

我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殿荣,在农业科研战线默默而执着地耕耘数十载,潜心研究油菜育种世界尖端课题,攻克了国际油菜育种界奋斗了几十年未得其解的难题,开创了世界油菜杂优利用的新路子,为中国人告别吃油难的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们向李殿荣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

李殿荣白手起家,没有实验室,没有高精尖设备,没有雄厚的经费,更没有丰厚的报酬和待遇,有的仅是自己亲手搭起来的几间简易油毛毡房和集市上买来的盆盆罐罐,然而,就是凭着这些最原始、最简易的条件,他却攻克了一道道世界难题,连创两个世界第一,摘取了令中华民族骄傲、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科研成果。李殿荣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科研精神和高起点、高定位、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科学态度,是他征服一个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走在别人前头的金钥匙。著名科学家陈景润身居斗室破译世界数学疑团“哥德巴赫猜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矢志不渝攀登世界水稻育种科研高峰……这些人身上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无高不可攀的大无畏精神,毫无疑问,这种精神正是支撑我们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支柱。

面对国际间激烈的科技竞争,一些人总认为我们底子薄,资金、设备、技术不如人家,缺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勇气和信心。这种“自叹不如”的思想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敌。诚然,我们发展起步较晚,经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李殿荣以及许许多多的科技先锋创造的业绩雄辩地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金钱并非万能,基础也不决定一切。“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只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攀登不止,就能到达理想的顶峰。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是很难后来居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谁最先抢占科技制高点,谁就赢得了胜利的主动。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时代需要大批李殿荣式的人物,在各个领域去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并利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愿不畏艰险的攀登者为中华大地留下一个个永久的辉煌。

载《陕西日报》1999年12月25日头版头条,获陕西新闻奖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