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纪念李荣先生《官话方言的分区》

纪念李荣先生《官话方言的分区》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提要:1985年李荣先生发表《官话方言的分区》。李荣先生有关汉语方言分区的一组论文的发表及随之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标志我国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官话方言的分区》发表于1985年,至今三十年了。李荣先生在《分区》指出:普通话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对象,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

侯精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提要:1985年李荣先生发表《官话方言的分区》。此文的学术创新在于建立汉语方言的分区层次理论,提出“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指出“山西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李荣先生有关汉语方言分区的一组论文的发表及随之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标志我国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官话分区;分区层次理论;北方官话;晋语

《官话方言的分区》(简作《分区》)发表于1985年,至今三十年了。[1]三十年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实践充分表明《分区》的科学性及其在学术上所具有的创新价值。1985年李荣先生还发表《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2]《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3]1989年李荣先生又发表《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汉语方言的分区》两篇文章。[4]前后五篇均为汉语方言分区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之作。李蓝在编辑李荣先生的《方言存稿》的“后记”里指出:“以上[十一]、[十二]、[十三]三篇(指1985年的——本文注)是李先生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阐述,[十四]和[十五]两篇(指1989年的——本文注)是李先生汉语方言分区的实践。李先生汉语方言分区的观点和方法为《中国语言地图集》[5]的全国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了完整、系统、坚实的理论保障,他的方言分区理论和分区实践是中国语言学家对普通语言学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其中,《官话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分区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论著之一。”[6](李蓝20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由香港朗文出版于1987/1990,李荣先生上述五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985年、1989年。作为《中国语言地图集》的中方总主编李荣先生在该书出版之前发表这五篇讲汉语方言分区的文章,可以看作是中方总主编为《中国语言地图集》作的先期解读。

《分区》的学术创新在于建立汉语方言的分区层次理论、提出“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指出“山西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李荣先生有关汉语方言分区的一组论文的发表及随之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标志我国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 汉语方言的分区层次

《分区》把汉语方言区划最多分为大区——区——片——小片——点,共五个层次。其中“区、片、点”是最基本的。区底下一般分成若干“片”,“片”有时分成若干“小片”。有些区可以总括为一个“大区”。“点”指调查点,一般是市县或相当于市县的行政单位。(李荣1985—2)

官话有如下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大区”:官话大区,第二层次是“区”:北京官话区、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胶辽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区”以下是 “片、小片、点”三个层次,此处从略。

晋语区有如下四个层次,区之上没有大区,与官话区不同。晋语区下分八个片。吕梁片下分汾州小片与兴隰小片,邯新片下分磁漳小片与获济小片。其他六个片之下不分小片。晋语区的“区、片、小片”如下,小片下的市县地点从略。请看下表:

晋 语 区

李荣先生的方言分区层次理论基于对该地区方言的充分、深入调查。在此之前发行的中国语言分省地图是无法作到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比起50年代以前的一个平面上的一次性分区,这是一大进步。”(李如龙2006)[7]

二、“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

普通话与方言是什么样的关系?李荣先生在《分区》一文给出了答案:“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这十四个字最简单不过了却是最科学地回答。李荣先生在《分区》指出:普通话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对象,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十亿人口的大国,标准语、标准音不用一个活方言——北京话做底子,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北京话作为普通话的底子,事实上已经吸收了大量的方言成分。古清音入声字北京话分读阴阳上去四声,就体现出北京话的综合性。”(李荣1985)“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一个“之中”、一个“之上”,生动说明普通话与方言在语言生活中各自的地位与二者之间的交融关系。用语生动、专业。李荣先生还以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为例。进一步指出:“往往是文读接近北京音,说明读书识字时方言受北京音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往往是白读接近其他方言,表示口语用字容易受其他方言的影响”,并举苏州话的文白异读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为例。(李荣

1985)1990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上,李荣先生还以《普通话与方言》为题深入分析普通话与方言“之中”、“之上”的关系。[8]

汉语方言的地名读音往往都很特别,究其原因是地名的读音多为白读音。《河北省志·第89卷方言志》(2005:252)指出本省“地名读音一般为白读音”。[9]笔者粗略统计,该书第七章列出的河北省地名为白读音的就有626条之多。举例如下(括号内的标音是文读音):

河北临漳:牛村 ou53 (niou53) thsuəŋ33(晋语区)

河北巨鹿:大河道 ta2153 thau (tau)(冀鲁官话区)

河北文安:鹿疃lu42-31 than(than312)(冀鲁官话区)

河北香河:梁务liaŋ35 fu214(u51)(北京官话区)(此四列分别见于吴继章、唐建雄:265、 260、254、253)

三、“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

《中国语言地图集》出版前,1934年上海申报馆发行的《中华民国新地图》晋语属于华北官话区,1939年上海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第四版和1948年上海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晋语均属于北方官话区。1985年,李荣先生的《官话方言的分区》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李荣先生指出:“现在我们还要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作为学术名词,‘晋语’跟‘山西方言’应该有区别。‘山西方言’着眼于地理,指山西省境内的方言。我们用‘晋语’着重在语言,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这个定义,山西省东北角的广灵县没有入声……山西省西南部下列二十七个县市没有入声,不属于晋语。”晋语的范围不限于山西方言。山西的西边(陕北)、山西的东边(河北与山西交界处)、山西的南边(河南北部)、山西的北边(内蒙古中西部)有入声的汉语方言均属于晋语。[10]

李蓝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学界因晋语的“分立”引发争议。不同意晋语“分立”者认为“同样有入声,江淮官话留在官话而单独把晋语分离出来,这是逻辑问题。”李文指出:“在官话方言的分区里,李荣先生的晋语定义的原话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这是一个‘地理范围+语言特性’的复合定义。这个地理范围的限制至关重要。”[11]李说是对李荣先生晋语定义的很好解说。“山西方言研究的高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的。除了上面说到的山西省各县市(市)《方言志》和《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之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的B7‘晋语(山西省及其附近地区)’图及其文字说明。本图首次……根据李荣教授的意见,把‘山西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从以往笼统的‘北方官话’分离出来,确立为‘晋语’。”[12](张振兴2009)三十年过去了,晋语研究的队伍逐渐形成,大批论著先后问世。[13]

山西省地区以上的调查研究专著主要有:上个世纪80—90年代先后出版《山西方言志丛书》40种(温端政主编)、[14]《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侯精一、温端政主编1993)、《中国语言地图集 · B7晋语图》(1987)、《方言志(陕北部分)》(刘育林 1990) 。进入本世纪以来,晋语研究更加蓬勃发展,先后出版《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40种(乔全生主编)、[15]《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乔全生2008)、《晋方言语法研究》(乔全生2000)、《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邢向东2006)、《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邢向东、王临惠、张维佳、李小平2012)。

晋语分立是山西方言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引发了海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关于山西方言分区及其特点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历经十几年至今不衰。……尽管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是大家都承认了山西方言,特别是晋语的许多特殊性,……正是这场大讨论,把省内外和海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的眼光引向山西,把山西方言的研究引向深入,使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6](张振兴2009)

四、 “山西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

这段话见于李荣先生为温端政主编的《山西省方言志丛书》所写的“序”开头的一小段。[17]从中不难看出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是怎样一步一步艰辛地走过来的。序文不长,全文转录于下:

山西方言在我国北方方言里是比较复杂的。对研究语言的人来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

研究语言有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研究方言也是如此。这叫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过去有的人研究语言,直接从文字入手,对语音不够重视。研究方言必须从记音开始,过从口语到文字的关。就培养人才说,语言工作者从研究方言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更快的提高工作能力。

山西省的语言工作者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调查、研究山西方言的重要性。他们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下,配合山西省各县(市)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一个点一个点的调查研究,一个县(市)一个县(市)的编写方言志。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曾经试印过平遥、怀仁太谷、晋城、陵川、洪洞、寿阳、祁县、襄垣、文水、万荣等十一种方言志。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商讨,修改补充之后,决定以《山西省方言志丛书》的名义由语文出版社与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陆续陆续正式出版,这是文化建设方面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方言志以记录事实为主。为了便于比较,山西各县(市)方言志有一致的体例;为了反映各地方言的特点,又有灵活的安排。这种做法是可以借鉴的。

《山西省方言志丛书》将反映山西全省方言的面貌。山西开了头,假如其他省、区、市也接着做,合起来就可以给汉语方言做一个全面的记录。山西首先编辑这样一套丛书,经验不足,一定有许多缺点。如蒙读者与同行不吝指正,可以断言,编者一定是十分欢迎的。

李荣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上面一段话激励着广大晋语研究者。李荣先生指导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及《山西省方言志丛书》的编写是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的。1981年,温端政在山西省志编委会召开的全省地方志编写工作会议上提出《关于编写方言志的几个问题》,得到省志编委会的支持。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先编全省的方言志还是先编各县市的方言志。温端政为此在1981年专门去北京请教李荣先生,回答是先编各县市的。(温端政著:《回首人生(稿)》,未刊2015)。在李荣先生的指导下40种山西省方言志先后在上个世纪完成了。李荣先生还写了“序”,据温端政回忆这篇序是在李荣先生家里,是李荣先生与他边说话边写的,写好后当时就让他带回山西了[18]

李荣先生写这篇序正值山西方言调查研究的起步阶段。序文中说的“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是对参与者的莫大鼓舞!李荣先生指导山西并以山西为例,推动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工作,成绩卓著,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证实山西方言的确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坦诚地说,时至今日,我们对山西大地的无穷无尽的方言宝藏远远没有都开发出来,晋语研究的“探宝路”还得努力走下去。值得庆幸的是,晋语研究者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年轻一代已然成长、成熟,未来将有更多的山西方言宝藏呈现于世人!

【注释】

[1]李荣 1985《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第1期。

[2]李荣 1985《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方言》第2期。

[3]李荣 1985《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方言》第3期。

[4]李荣 1989《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方言》第3期;《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第4期。

[5]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1987《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社。

[6]李蓝 2012《方言存稿(李荣)·后记》,商务印书馆。

[7]李如龙 2006《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载《山高水长——丁邦新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上册》(《语言暨语言学专刊外编之六》),“中研院”语言所。

[8]李荣 1990《普通话与方言》,载《中国语文》第5期。

[9]吴继章、唐建雄 2005《河北省志·第89卷方言志》,方志出版社。

[10]李荣 1985《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第1期。

[11]李蓝 2016《方言分区中一些问题的再思考》《语文研究》第1期。

[12]张振兴 2009《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序一》,九州出版社。

[13]侯精一 2015《晋语与官话方言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

[14]温端政主编 1985—1999《山西方言志丛书》,先后由北京语文出版社、山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15]乔全生主编 2001—2015《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山西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16]张振兴 2009《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序一》,九州出版社。

[17]温端政主编 1985—1999《山西方言志丛书》,北京语文出版社、山西高校出版社。

[18]温端政 2015《回首人生(稿)》未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