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

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营养工作涉及制订营养平衡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幼儿进食和营养摄取量,进行烹调指导和监督等。卫生保健人员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要与后勤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儿童膳食,保证幼儿获得生长发育和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

二、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应根据各地的实际和园所条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使园舍、场地、设施等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创设净化、绿化、美化和儿童化的环境。如较宽的场地,活动室采光通风,桌椅等适合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

(二)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应参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同时考虑儿童在园时间的长短和季节特征等因素,制定适宜的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时间。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中,应正确安排“作”即活动与“息”即休息的时间,按照幼儿神经系统活动规律和特点,安排不同活动的内容,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使生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有利于幼儿健康发育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生活的安排应该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平衡,又应考虑使有组织的活动与自由活动、集体与小组及个别分散活动的比例适当。一日活动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内容(见表7.1,表7.2)。

(三)提供营养膳食

合理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工作涉及制订营养平衡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幼儿进食和营养摄取量,进行烹调指导和监督等。卫生保健人员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要与后勤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儿童膳食,保证幼儿获得生长发育和活动所必需的营养。

(四)健康检查防病

幼儿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预防接种、消毒隔离、体格检查、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制度,完善各种防病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

表7.1 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举例)

img30

表7.2 一日活动时间分配统计表

img31

【资料链接】

西安市托幼机构大型玩具及公共场所消毒记录表

img32

西安市托幼机构紫外线消毒登记表

img33

(续表)

img34

(五)开展体格锻炼

教育机构增强幼儿体质的最积极有效措施就是注重体格锻炼。幼儿园应注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并注意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空气、水)进行幼儿体格锻炼,要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幼儿体质,减少发病率,增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进健康,同时促进其动作协调灵敏,在活动中培养活泼愉快的情绪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幼儿体格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注重掌握运动量,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要由小至大,逐步加强或增加。体格锻炼要坚持一贯,持之以恒,以使幼儿逐步建立动力定型,达到应有的效果。还要注重采用多样化方法进行体格锻炼,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锻炼方式,将专门的锻炼与生活中的锻炼结合,动作训练与游戏活动并举。体格锻炼中要加强个别教育护理,依幼儿的不同需要提出要求,而不能强求一致。

(六)安全工作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涉及全园各部门的工作,如门卫、幼儿接送、设备场所及活动安全等。幼儿园应特别注重增强全园职工的安全意识,并加强有关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又需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七)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也是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心理卫生教育,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水平,从而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通过观察、诊断、筛查等方法,可以及早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这样便可以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为童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延伸阅读】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特提出以下一些工作操作要点供大家工作时参考:

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入相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不知所措。而教师在新生入园前,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会,这将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

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

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

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

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

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

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

4.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须经过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

6.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在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7.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8.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其各自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9.教师不要对幼儿发火。有些老师喜欢在幼儿“不听话”时,或者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对幼儿发火,这种发火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在发火的状态下,我们会失去理智,会作出许多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来;同时,我们的“发火相”将会深深地留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觉得“某某老师真可怕”,这对幼儿心理的安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也将会是十分持久的。所以我们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另外,我们也不能因少数幼儿不听话而责怪全班幼儿,因为这对所有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不过,我们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尽量避免“气”伤幼儿。

10.教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抖擞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心情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尽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1.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学习计划,让他们每一步都能学会,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不管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

13.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亦称心理教育课)。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1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教”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

15.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因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必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效果上看,如果到幼儿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才来做补救工作,进行矫正和治疗,则难度就很大,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效果还不一定显著。而如果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防患于未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因此,抓预防工作是关键。而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只有坚持这个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1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理由有二:一是幼儿的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及其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幼儿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二是当前幼儿的家长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7.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8.教师要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因为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园长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们经常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让小朋友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幸福地生活。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努力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以便我们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资料链接】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结构

img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