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习方式多样化

让学习方式多样化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众所周知,体操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通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多数呈现的是学生个体技能形成的单一练习形式,而缺乏个体之间“合作性技能形成”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实现学生整体垫上技巧技能水平,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共同进步与提高。其中实施有效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学习方式的变化实质上也是教师思想的变化在践行中的体现。

教学设计:让学习方式多样化

【案例】垫上多人合作技巧组合教学片断

1.复习垫上技巧单个动作: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燕式平衡、跪撑平衡、肩肘倒立、挺身跳。

教师:在复习单个技巧动作时,同学们一要注意每个动作的关键要领,动作要做到位,要完整;二要注意动作姿态的优美。

2.复习垫上技巧组合范例:燕式平衡—前滚翻交叉转体—后滚翻—挺身跳。

教师:在复习技巧组合动作时,每一位同学要按照每个动作的程序,控制好动作之间的衔接与节奏,一定要克服动作浮躁的现象,动作要完整,姿态要优美!同学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教师: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啦!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垫上技巧组合范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垫上技巧组合范例练习点评。

教师:在技巧组合动作复习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姿态有了一定的控制,但练习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单个动作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尤其是前滚翻交叉转体接后滚翻时,低头翻掌贴肩做得不够及时,另外,挺身跳结束动作,站立不够稳,这些动作在下面的练习当中,同学们要注意自我纠正。

5.垫上技巧组合创意练习:

创意练习一:改变技巧练习体操垫摆放的形状。

教师:请同学们围到展板前,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图上体操垫摆放的形状,是我们刚才进行技巧组合练习的“一”字形,如果我们改变一下体操垫摆放的形状(揭开隐藏的第二张图),把它摆放成这些形状,我们将如何在不同形状(“Z”、“Y”、“T”、“工”)的体操垫上做技巧组合动作呢?我们首先要根据体操垫摆放的不同形状,来确定组合动作开始的起点和结束的终点位置,然后再考虑和进行单个技巧动作之间衔接的过程排列。好,下面各组选择体操垫摆放的不同形状尝试组合练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形状的体操垫摆放形式,尝试技巧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不同形状体操垫摆放形式的技巧组合练习展示与交流。

(3)展示点评。

教师:在各组进行不同形状体操垫摆放的技巧组合动作展示中,同学们相互合作,善于动脑筋,想出了很多技巧组合练习的形式,其中,第二组的同学,他们在“Y”形的体操垫上,做出了两人合作的技巧组合练习,这种创意非常好,突破了我们技巧组合单人练习的形式。下面我们就以第二组的创意练习为起点,各组再尝试多人合作的垫上技巧组合练习,看一看我们哪一组创意出更精彩的组合动作出来!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教师:很好!同学们在创意多人合作技巧组合动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多人合作做技巧组合动作的空间,重新设计体操垫摆放的多种形状。

创意练习二:多人合作的技巧组合练习。

(1)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我们这一组同学准备编排怎样的多人合作技巧组合练习?

学生:我们想把垫子摆放成一个正方形,由四个同学分别从四个角端向中心同时开始做前滚翻,然后交叉转体接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再向各人的角端做前滚翻起立成燕式平衡结束。

教师:很好!老师还建议你们,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正方形体操垫摆放的空间,增加参与人数,起始动作可以有时间差,相互交错着做,在保持同等节奏的前提下,动作造型上也可以有所不同。好,你们可以试一试。

教师:老师刚才看了你们这一组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做了连续三个前滚翻,接挺身跳结束,动作排列上,显得单一了点,如果挺身跳转体90度,继续向前做其他单个技巧动作的衔接,不仅可以丰富组合的动作,还可以变化多种练习的方向。

(2)组织各组进行多人合作的技巧组合练习展示与交流。

(3)各组多人合作的垫上技巧组合练习示意图

(4)展示点评。

教师:从刚才各组交流展示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大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根据体操垫摆放的形状,设计了多人组合练习,将已学技巧单个动作合理地编排起来,并注意了多人合作做技巧组合动作时的节奏,比较整齐划一。今天只是同学们初步尝试多人合作的垫上技巧组合练习,总体表现比较好!当然,在展示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同学由于在力量与协调方面的欠缺,影响了动作质量与姿态上的美感,因此,下面老师为同学准备了一组锻炼腰腹肌力量的方法。加强腰腹肌力量的锻炼,不仅为做好技巧动作奠定必要的力量基础,而且还能塑造同学们健美的体形。

——案例来源:孟文砚、周兵,《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

众所周知,体操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通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多数呈现的是学生个体技能形成的单一练习形式,而缺乏个体之间“合作性技能形成”的学习方式。垫上技巧是体操类运动教学中较为普及的一项。注重动作正确、协调连贯与姿态优美,是垫上技巧技能表现的主要特征。然而,在垫上技巧教学中,我们却不太注意突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如何突破学生个体从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技能形成的单一练习形式,并体现出不同垫上技巧技能水平的学生通过个体技能掌握与他人主动默契配合,共同完成和提高技巧组合动作质量。本课案例在学生个体垫上技巧组合范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垫上技巧运动形式与练习方式的拓展,即以体操垫摆放形状的改变,在原有垫上技巧动作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运动技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多人合作的组合方式。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垫上技巧学练可持续发展的兴趣,而且更有效地提升了体操垫上技巧合作学习上的价值。以此来实现学生整体垫上技巧技能水平,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共同进步与提高。

让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更多地并不在于形式上多么丰富多彩,而在于形式为内容有效服务的内在过程的逻辑性。其中实施有效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属性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相关,其共性特征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后,通过实践体验,确定适合自己体能水平的本体感觉,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运动技能,并通过各种举一反三的练习方式获得巩固和提高。而个性特征,则反映了学生个体之间在体能水平和技能能力上的差异。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在课堂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动作技术表现能力上的差别,导致了整体学习进度上的差距,学生个体易产生学习心态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了学生整体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虽然,教师在课堂练习的方法手段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区别对待与分层教学的手段,对促进与提高学生个体运动技能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缩小学生个体运动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保证正常的运动技能整体学习进度、实现整体上共同进步的效果却不明显。因此,如何将运动技能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相互交融于某种学习方式,在互为促进和激励的学习氛围中,有效调节不同运动技能水平学生个体学习心态上的平衡度,逐步而明显地缩小运动技能学习上的差距,达到整体上共同提高的目的,是当前探索有效学习方式的途径之一。因此体操类垫上技巧“合作性技能形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的探索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方式的变化实质上也是教师思想的变化在践行中的体现。教师的思想有了转变,他的课堂教学也会出现新的变化。

【案例】教育叙事:变·通

“快点投别踩线,这球进了可就算四分……”,“要防住林昊别给他扣篮,我们可刚好领先两分呢……”,如果您在我的课堂上听到这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又看到学生们时而抱着篮球踮了三四步、时而大喊“这球算四分”……一定会糊涂了:这是篮球赛还是橄榄球赛啊?没错,这是篮球赛。不过呢,这可是经过我改良的迷你篮球赛!而且还很受学生欢迎呢!看着在篮球场上正拼杀的热火朝天连集合的哨声都听不到的小家伙们,我只能笑着摇摇头,看来这节课少不了又要拖上几分钟了,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一个星期前……

“林敏,怎么坐地虎变乌龟爬了?”我放下哨子调侃着刚上场踢了五分钟球就气喘吁吁的小个子林敏。“老师,不怪我啊,这么大个场地你看我才拿了两次球就光练折返跑了,还怎么射门呀!”林敏有点委屈地看着我。“是吗?”看着足球场上才不过十来分钟已经累得把比赛演变成“走球赛”的小家伙们,我不禁开始反思起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加坚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中学低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用十字接力、你追我赶、圆周躲闪等游戏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可一旦接触到正式的运动器材和场地时,年龄和身体条件差异就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又一次显现出我们一直关注而又未能很好解决问题:课程标准所关注的学生共性和现实存在的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既参与体育活动又享受到体育活动的愉悦和成功感呢?我在课余找了很多同学谈心交流,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了探讨后,决定了先从简化和异化规则开始。在一节复习了运球上篮后的篮球教学比赛前,我宣布了新的规则:将犯规和违例的界限打破,允许持球走三步和双手拍球、保留踩界交换球权的规则,但去掉进攻三十秒和三秒违例、持球五秒的限制,提出连中两个罚球算三分、在2米的小篮架上能扣篮算三分、投中第二个三分球后再中算四分的新规则。学生们刚听完面面相觑,颇有点反应不过来,但随着比赛的进行,气氛在一个个扣篮和四分球中热烈起来,加油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第一次实验OK!深受鼓舞的我又对几项较受学生喜欢的运动试着进行了规则和场地的简化与异化,如四对四小型足球赛、地面乒乓球、活动篮筐等,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效果出奇的好,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一反之前的冷漠和疏远,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是啊,对还没有形成固定体育学习行为的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阶段激发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体育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降低了学生参与的门槛,学生参与进来了,沿着这个思路,我决定扩大“战果”:通过改变规则,强调合作学习!体育本身就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而产生最佳效果的,托罗普斯运动的思路,就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借鉴。以我自己创编的托罗普斯毽球比赛为例:传统的毽球比赛是每队上场5个人,两队对抗得分多者为胜。我们可以创新为双方上场仍是5个人,形式仍保持对踢,但可以按双方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连续接球的数量计算得分,而得分为双方共有。因为两队合作,取得的是相同的分数,在一场比赛中得分相同,因此不存在胜负,无法进行淘汰。但在循环赛中每两队合作情况不同,所取分数不同,就可以按总得分多少决定名次,仍可达到分出胜负和体现体育中的竞技精神!这种比赛中无失败者,达到的是团结协作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参与了运动,而且在运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曾看过一段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广告词觉得很有意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在我们的新课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亦是如此,如果没有一条连通学生与新课程目标之间顺畅的路,那新课标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的高度、理想的状态,就像最有效的药物却无法作用于患处,最终无法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理想。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到“通”,我们只能学会“变”,抛开单纯关注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教学思维,抛开僵化的教条主义,去真正地关注学生的运动习惯,并据此作出调整和变通,扫除妨碍教学目标实现的障碍,帮助、引导学生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这样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体育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们和学生一样是构建新课程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能走近学生、真正懂得学生内心所渴望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信赖教师能主动去参与的体育课才是好课。就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新的主旋律吧!再搭上引导、激励、创新的翅膀,把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托上更高的天空!

——案例来源:人教网:体育与健康,作者:黄昕

http://www.pep.com.cn/tiyu/jszx123/jxyj/jxsb/201009/t20100901_848864.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