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承转合,互动学习

起承转合,互动学习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协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关系的一种带普遍性的模式。“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希望“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能够承载着上述教育理论,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改蓬勃发展。

起承转合,互动学习——“三动四环节”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一、现代语文教学呼唤教学模式的创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对其终身学习、工作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是中小学课程中开设课时最多的一门课程,然而在目前教学实际中也是效率、效益不高的一门课程。

作为思维和交际工具,人们每天都在运用语文。这本是语文学习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中小学语文教学何以“事倍功微”呢?主要是受在应试教育功利轨道上运行的语文教学“思想狭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等积弊制约所导致。

受应试教育功利教学观的压迫,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分数上,“以考定教”;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鲜活的课文肢解为索然无味的“知识拼盘”;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超量灌输、强化训练;把本应是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变成枯燥的,令人生厌、生畏的痛苦历程,这是落后观念,陈旧方法和僵化教学模式共同作孽的结果。

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实践已证明,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现代教育呼唤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中介,是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有效载体。抓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抓住了语文教改的关键。因此,我应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探索构建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

二、“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或程序及方法体系。教师、学生和教材(学习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这三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某些相对稳定的连接方式。教学模式不仅要在空间上反映教学各要素发生作用的组织结构,而且还要在时间上反映教学各要素发生作用的时态序列。“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在构思各要素时空关系时的思路如下:

三动:启动→互动→自动(师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关系结构)

四环节:起→承→转→合(课堂学习过程的艺术结构模式)

“三动”“四环节”之间的时空交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img4

“三动”揭示的是“启导式学习”过程中师生围绕学习内容发生的交互关系的三个阶段。

“启动”主要指教师对学习主体的唤起。它包含师生双方情感的调动、兴趣的激发以及启导式学习的心理准备。

“互动”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掌握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促进生成的。

“自动”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学习主体进入自动积极学习状态: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展现、知识的充分运用、思维的充分发展、潜能的充分开发。

这三个阶段,教师从“引导”“扶助”到“放手”;学生从“跟随”“探究”到“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的兴奋状况正好呈反方向发展。教师由兴奋到抑制,而学生的兴奋则“步步高”。

“四环节”要求按“起—承—转—合”四步来艺术地构思每一个学习过程,使每个学习过程都各自成为一个有机的部分,又互相衔接,艺术地组合为一个整体,好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转折起伏都处置得当,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起”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启动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及方法。教师要充满热情,用有效的形式启动学生的“成功机制”——目标追求机制的积极运行。

“承”是强化学习过程“整体性”不可少的环节。它主管各学习环节间的过渡照应,协调“三动”关系的几个阶段,使学习内容、过程和师生间关系都达到和谐、自然。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整体性、艺术性和学习系统的高效性。需要强调的是,“承”这个环节,并不仅在“起”与“转”之间承担衔接作用,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常备构件,可以在各个大大小小的环节中发挥作用。

“转”是学习过程的结构原则和技巧。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构思设计课堂学习各环节之间的变化和发展。前人在概括写作技巧时得出的“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作文诀窍,也正是“转”这个环节追求的目标。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整合的课堂学习系统是否生动,是否有层次和梯度,能否体现起伏跌宕、变化发展,像一篇吸引人的文章一样,就靠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转”字上下工夫。语文学习要注重把生活的源头活水、社会的即日信息引入课堂,把课堂变为灵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艺术的课堂。

“合”是概括、总结、评价、反馈延伸的环节。把学习中的实践所得升华到理性的层面,把零散的知识归入系统,把问题和不足或反馈矫正、或伏笔待探索,把课内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对“学习”过程画上句号、分号、叹号或者省略号,都在这个环节中思考。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教学中不存在一种能适应一切教材和一切教学情景的万能模式。“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是协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学习内容)三要素关系的一种带普遍性的模式。在操作时要结合具体学习情景作变式研究,才能达到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完美结合。

三、“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依据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素质教育观,人文教育观,现代教师观、学生观,终身学习观……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因材施教”原则。现代教育的“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平等的学习的合作者”等观念,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构建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新型师生关系和充满创造性的新教学模式。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的特点。”使教学过程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希望“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能够承载着上述教育理论,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改蓬勃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是引导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程序,一种便于操作的范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思考两大关系:一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关系;二是对话展开的艺术程序,即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组合关系。

“三动四环节”课堂模式,借助并创新数学直角坐标系图示,形象地标示了上述两大关系的交错组合辩证关系。只要“三动四环节坐标”成竹在胸,教师驾驭课堂的机智就了然于心,引导对话交流就有条不紊。

“三动四环节”模式不仅适合于语文课堂,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

作者:刘晓白

“三动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概况

1.模式的理性追求

课堂是师生、文本对话交流的民主、和谐的讲演堂

一堂课就是一篇完美的散文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和谐交融,共同发展的创造园地

2.模式实践运用、研究成果

2000年开始在“中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与习惯养成研究”中实践:张转珍、莫三川、秦久传分别执教研讨课,秦久传执教《安塞腰鼓》课堂实录收入重庆市教改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秦久传执教《故都之秋》获得县级高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05年,秦久传参加重庆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获得一等奖,其中以“三动四环节”模式设计的教案获得单项总分第二,得到评委会高度评价。

2006年,刘晓白研究“三动四环节”模式的文章在《今日教育》发表,指导秦久传以该模式设计的教案《山中一日》同期发表。

2006年,刘晓白、秦久传研究“三动四环节”模式的专题文章在《大足信息》刊载。

2006年9月至今秦久传坚持在重庆八中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三动四环节”模式,得到学生认同。

2007年,大足田家炳中学科研课题组开始该模式推广探究。

2007年后,该模式在大足县中、小学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学中推广,重庆市其他区县也逐步开始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