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保障机制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保障机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但在农村中小学在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与实践等方面上却不乐观。要在农村中小学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的良好进程,首先则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政策机制,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保障机制

廖娅晖 胡 羽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这提法对于确立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农村中小学在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与实践等方面上却不乐观。要在农村中小学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的良好进程,首先则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政策机制,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现状

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同时还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因此,在此种意义上的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理论和高超的职业技能的专业工作者。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呈现出低水准、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理上,大多是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研治班意识,往往出现重经验轻理论研究的现象。一些教师能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他们也愿意担当起班主任的责任,每天除了教好本科课程之外还尽心尽力的为班级服务。但这其中有的老师因为农村先进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缺少相应的培训,缺乏做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便会出现不会管理班级、组织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现象。近年来,班主任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管,班级难管,更有甚者原来班级管理十分出色的老班主任也出现班级管不好的现象。这样一来,他们虽然工作辛苦,但效果不佳,自己苦恼同时领导和学生家长也不满意。

另外在农村中小学,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老师的确也存在,但其中有的往往就不愿做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津贴也不多,当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不值得。还有的教师甚至是领导都觉得班主任工作“人人能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付出再多、做得再好也不如搞好学科教学有意义,所以不愿当班主任。而在农村家长心里这类老师往往是班主任的最好人选,从而使没有管理学生经验的或缺乏班主任专业知识老师当了班主任,这样在管理班级时往往存在很大的经验性与随意性,到不达真正管理班级的目的。

比较乐观的是,还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在担任班主任时基本能一针见血地发现班级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时,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带领和团结学生朝班级既定目标前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也不断地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在农村,留守孩子的增多,隔代教养问题的出现,这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心理的问题,这多少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由上述可见,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班主任应当是一种专门职业,需要专业的培养和实践磨炼。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通过建立和健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制度,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制度

(一)责任制度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是指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教师按照班主任工作基本任务的要求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班主任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是一个履行职责的过程。在2006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班主任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仅要协调好各任课教师,还应该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责任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这种积极意识对于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

(二)培训制度

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一个好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过程;班主任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才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的专业工作者。在农村中小学更是需要这样的专业化的培训。班主任培训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的必要性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大类。内容包括:班集体组建与管理、班级活动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心理学、家校协作方法与策略、班干部的培养、教室环境建设等。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同时组织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走出农村去学习观摩,或是请专家学者来校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导。同时,组织班主任把工作中积累的教育案例、班级讲话稿、主题班会方案、个别谈话稿等教育资料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并进行研讨,从而把工作经验从零碎转化成系统,从经验转化成理论,从无形转化成有形。

另外,可以与当地的师范院校配合,通过开展“顶岗实习”,让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脱离岗位到师范院校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班主任专业知识。

(三)服务制度

1.培养优秀学生干部

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可以为班主任提供优质的帮助。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若能承担部分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无疑是莫大支持。因此,在农村中小学学校团队组织应该担负起班级干部的部分培训工作,缩短学生干部的成长周期。

2.进行处理家庭问题的指导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农村尤为存在,一些敏锐的班主任发现了这些问题,但又不知怎样进行有效指导。学校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加强对班主任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专项培训。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委员会,让班主任参加有关活动,在活动中提高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3.提供最新的班主任专业化资源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的机会很少或接受新资源的速度相对缓慢,除了一定数量与规模的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外,这时就需要学校随时提供最新最前沿的与班主任相关的资源,例如教育杂志、教育网络资源等,让大多数的老师能在第一时间补充或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观念,用更先进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与班级。

4.师范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班主任专业化做好准备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师范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不仅要有着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更要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师范生的需求已从数量走向质量的要求。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更应该关注这一现实问题。因此切实需要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就可以打破单一的“师范性”课程设置,加设能培养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课程,使“综合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相辅相成,以使师范生更适合社会的需求。针对于农村的具体情况,各级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级的师范院校更要为农村的教育建立一支符合规范的师范毕业生教师队伍,来为真实的农村教育提供质量上保证。

(四)上岗制度

1.尊重选择,鼓励上岗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应以尊重教师自愿为原则,对班主任实行选派制度。对于个别不愿当班主任的教师,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允许其暂时脱离班主任岗位。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班主任轮岗制。学校明确了班主任人选后,必须郑重宣布任用,使其产生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考核评价,公平公正

做好班主任考核工作,是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可以是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或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要与班主任待遇挂钩。对于不履行班主职责或者玩忽职守而造成重大事故的教师,应撤销其班主任职务。为了保证班主任队伍的先进性,必须严格把守班主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在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遵循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学生评议和学校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对班主任的结论性评价必须建立在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之上。

(五)鼓励制度

对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好的老师,学校可以集中开展优秀班主任宣传表彰活动。通过“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先进班主任。推广他们的经验,积极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农村中小学,对班主任的待遇可以按比例有所提高,以增加老师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争当班主任。

(廖娅晖 胡 羽 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