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奇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在平淡的教学中适当加入点新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不断思考,并期待后面内容的快快到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悬念是未知通向已知的一道神奇的“门”。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促进积极思维。

第五节 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悬念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是一种具有巨大学习潜能的心理状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也都能清晰地回忆起那种感觉,当我们看小说或电视剧的时候,剧情发展到高潮之时戛然而止,我们欲罢不能。于是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事如何,结局怎样。这就是悬念的作用,它吸引着我们一直把书或电视剧看完。

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平淡、枯燥的教学往往使学生无精打采,交头接耳,甚至伏案大睡。好奇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在平淡的教学中适当加入点新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不断思考,并期待后面内容的快快到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

经典案例

溧阳市戴埠中学教师汪德富先生为人开朗大度,有着一股特有的幽默和优雅。学生们十分喜欢并尊敬汪德富老师。他在工作上的魅力确实无人能及,听他讲课,每每让人欲罢不能。

下面是他的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在学习“碳的几种单质”一节时,汪老师对台下的学生说道:“同学们,今天我带了一把玻璃刀,有哪位愿意借给我一支铅笔用用呢?”

前排的一个学生立即将一支铅笔递给汪老师。

“大家都知道玻璃刀非常锋利,只需轻轻一划,就能将一块玻璃一分为二。你们知道玻璃刀的刀口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台下的学生有的说是钢铁,有的说是一种特殊的材料。

汪老师没说出答案,只是接着问:“大家再看这支铅笔,你们知道铅笔芯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石墨!”一个学生抢着回答。

“对,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而玻璃刀的刀口则是用金刚石做的。”

“金刚石?”学生们好奇地问道。

“对,是金刚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天然物质,而制成铅笔芯的石墨是最软的物质之一,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不会吧,如果真的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话,性质也应该相差无几啊。可是为什么一个这么硬,而另一个那么软呢?”台下的学生一个个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看着老师,急着等他说出答案。

“好,同学们想知道答案的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片段二:

在学习盐类的性质时,汪德富事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不知名的溶液、一个小铜片、一支细铁丝。

然后,他指着手中的铜片说:“同学们,你们中有哪位能在上边画出一只小企鹅呢?”

台下的学生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又不是一张白纸,除非用刀子在上边雕刻。

见学生不语,汪老师笑笑,说:“大家看我的!”

说着,他用一根细铁丝在杯子中的溶液里搅拌了一下,让铁丝上沾满溶液,然后在铜片上勾勾画画,几分钟后,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了。

“哇,真像我QQ聊天时的那只企鹅!”

“老师,这是什么魔水?”

汪老师看着台下七嘴八舌的学生,说道:“大家安静了,想知道我用了什么魔水吗?现在我们开始去寻找魔水,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盐类的性质,刚才用的魔水就是一种盐……”

案例分析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汪老师上课时特意设置悬念,用学生不知道的但很感兴趣的话题引出课上内容,让学生从心底产生疑问,生出诸多好奇,让学生在充满疑问、期待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悬念是未知通向已知的一道神奇的“门”。当我们打开这道“门”之时,豁然开朗,不知不觉,悬念已不再,于是,一切就淡了;但是,当“门”未开时,扑朔迷离,揣测连绵,人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促进积极思维。同时,课堂上的悬念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愉快地将自己的思绪投入到探索化学知识的情境中去。

课堂教学中如能巧设悬念,必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