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学生发展建构生命课堂

关注学生发展建构生命课堂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能与一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把统计与猜测的内容设为独立章节,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在生活中有些事可能会发生,有些事一定会发生,尝试用“可能”、“一定”表达事物发生的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抽签决定每队参赛的两名代表。出于以上的考虑,我注重了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

关注学生发展建构生命课堂——《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 刘 培 陈灿华

背景与导读

《可能与一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把统计与猜测的内容设为独立章节,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在生活中有些事可能会发生,有些事一定会发生,尝试用“可能”、“一定”表达事物发生的情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把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融入到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初次教学:抛(转)硬币游戏

师:大家猜一猜:把1元的硬币抛出去哪面朝上?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师:猜正面朝上的小朋友请举左手,猜反面朝上的小朋友请举右手。

师:(学生拿开手,露出硬币)你们看!是反面朝上,刚才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有的小朋友没猜对!这个游戏真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呀!

生:想!(异口同声)

师:不过,在游戏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看谁能发现它们!好了,小朋友开始玩吧!

(教师一起与学生玩起抛、转硬币的游戏,学生兴趣高涨。)

师:(游戏停止后)谁能告诉大家,在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硬币开始转得很快,后来越转越慢。

生2:转的时候,我听到它发出“噗噗”声。

生3:我把硬币拍停后,它有时候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我总是猜对!

生4:硬币转的时候,正中间有一道很亮的光。

生5:我的硬币转的时候卡在一条缝里,它竖起来了!

生6:我抛了6次,5次都是正面朝上,只有1次反面朝上。

生7:(很得意的样子)老师,我抛了5次,我每次都是抛的正面朝上。(有的学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生8:我抛的硬币,总爱往桌子下滚,我总在捡它。

师小结:你们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了不起!小朋友们,在硬币停止转动以前,我们只能是猜测,硬币停止转动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以是反面朝上,偶尔也可能出现硬币竖起来,侧面朝上的情况。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

[反思]

抛硬币、转硬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然而学生的各种发现,让我暗暗惊叹: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教师做出的小结,只是针对生3、生5、生6的发现进行了对“可能”这一概念的揭示,而忽视了生1、生2、生4、生6、生7、生8的发现,他们的发现不仅有自然规律,还隐含着可能性中有关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的问题。虽然教材没有把“可能性的大小”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它却真实存在,并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如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如何真正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言呢?因此,我做了新的尝试。

修改后教学:拔河比赛

课前准备:请学生在小卡片上写好自己的姓名,分别投入红色(女生)盒子,蓝色(男生)盒子中,并在讲台前空地上摆放好拔河绳,定好中线。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齐声)喜欢!

师:现在,我们要举行拔河比赛,谁想参加?(台下的学生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老师,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迫切地想参加比赛。)

第一轮比赛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想参加,可是由于场地限制,我们不能都上来比赛,这样吧!我们抽签决定每队参赛的两名代表。

师:出示(蓝色盒子)先请小朋友猜一猜,从这个盒子中抽出的姓名卡片是男同学的还是女同学的?

生:(齐声)男同学。

师:一定是男同学还是可能是男同学?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蓝盒子装的都是我们男生的姓名卡片,女生的姓名卡片都装在红盒子里啦,所以抽到的一定是男同学。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就请你来抽签吧!请你分别抽出两名男同学,两名女同学。

教师把蓝、红两个箱子放在这名学生面前让他抽签,同时,为上场的学生安排位置,组成蓝队(1男1女)VS红队(1男1女),参赛队员戴好红、蓝帽子。

师:现在蓝队和红队各有2名队员。在比赛之前,先请大家猜一猜比赛结果:猜红队赢的小朋友请举红牌,猜蓝队赢的小朋友请举蓝牌。

(一部分学生举红牌,一部分学生举蓝牌,还有一个学生把红蓝两块牌都举起来了。)

师:有的小朋友猜红队可能赢,有的小朋友猜蓝队可能赢!咦!你为什么把红牌和蓝牌都举起来了?

生:我觉得红队和蓝队都可能会赢,所以都举起来了。

师:你考虑问题可真全面,说得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可能性!(同时板书:可能)

师:到底哪个队会赢呢?让我们看看结果吧!

(教师为裁判,在口哨声中,双方队员都鼓足了劲,比赛僵持一段时间后,终于红队获胜,一部分学生欢呼起来,一部分学生叹惜着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师:经过努力,红队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同时为红队发2枚金苹果奖牌)虽然蓝队输了,可是你们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顽强,你们这种拼搏精神,老师非常欣赏。刚才猜红队赢的小朋友你们猜对了,这个金苹果奖给你们。(在黑板上贴一个苹果)

第二轮比赛

师:(指着刚才比赛的学生)如果由这两名男同学组成蓝队,这两名女同学组成红队。(学生根据教师手势换位置)再比一次,哪个队会赢呢?

师:请大家举牌表示你的猜测结果。(很多学生都举起了蓝牌,少数学生举起了红牌。)

师:咦!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猜蓝队会赢?

生1:因为他们(指男生)个头大。

生2:因为男生力气比女生力气大些。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一般男同学的力气要比女同学大一点,所以蓝队赢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那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教师讲到“比较大”“比较小”时放慢了语速,学生很自然地轻声和着“比较大”“比较小”)(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师:红队的小朋友可要加油呀!预备!

哨声响过后,全班学生再次投入这场激烈的比赛中,“红队加油!蓝队加油!”的呐喊声久久回荡在教室上空,有的学生甚至站在凳子上大声喊着。终于红队体力不支,输给了蓝队。

师: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蓝队经过努力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为学生发奖牌)虽然,红队明知自己赢的可能性比较小,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仍然在努力拼搏,老师相信,只要有这种拼搏精神,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到你们!(听到老师鼓励的话,台下的学生热烈地鼓起了掌,两名女同学很自信地回到了座位上。)

[反思]

拔河比赛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这个比赛游戏中,参加比赛的学生顽强拼搏,台下的学生“啦啦队”热情高涨,高声为参赛队员呐喊助威,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地站在凳子上,比赛结束时教室里是一片欢呼和叹息声,学生仿佛忘记了自己是在数学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释放。学生在亲身参与两次比赛实践中轻松地感悟到“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这3个抽象概念,同时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意志、态度、猜测分析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个过程的设计实现了学生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发展,一句“只要有这种拼搏精神,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你们!”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启发,一个触动,希望学生们在面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决不轻言放弃!这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了。

[片断二]

初次教学:摸球游戏(1)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摸球游戏(教师出示一个纸盒)。

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老师把什么放进去了?(教师动作夸张地把4个白球放入盒内)

生:老师放了4个白球在盒子里。

师:现在我们开始摸球游戏,谁想来玩?(学生纷纷举手,老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来)

师:如果这位小朋友从盒子里随便摸了一个球,大家猜一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白球、白球……(摸球的学生摸出的正好是白球,台下的学生一遍欢呼,猜对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为什么猜他会摸到白球呢?

生1:因为盒子里面都是白球,所以他一定摸到白球。

生2:因为盒子里只有4个白球,没有别的球,所以他只能摸到白球。不可能摸到别的球。

师:你们说得真好,还用到了只能、一定、不可能这样的词。(板书:一定不可能)

师:刚才,这个纸盒里有4个白球,老师现在又放了什么进去?(教师动作夸张地把4个黄球放了进去)

生:老师又放了4个黄球进去。

师:盒子里现在有几个白球,几个黄球?

生:盒子里有4个白球,4个黄球。

师:这次谁愿意上台来和老师一起玩?(1名学生上台)

师:这一次你来摇动纸盒,刘老师摸球,下面的小朋友猜一猜,我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白球

生2:黄球

(教师摸出一个黄球,猜对的学生非常高兴,没猜对的学生有点失望。)

师:有的小朋友猜错了没关系,我们再来猜一次!这一次我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生1:白球

生2:黄球

(教师摸出一个白球后,有的学生高兴,有的学生失望)

师:咦!为什么这两次你们都没有第一次猜得那么准呢?

生1:因为盒子的球变多了,我就猜不准了。

生2:因为盒子里有4个黄球,4个白球混在一起了,所以老师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你真会动脑筋!如果老师还摸一个球,大家猜猜,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2:黄球、白球都有可能(板书:可能)

[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切都显得很顺畅,虽然学生参与了活动,但在活动中他们并没有积极开动脑筋、去主动探索发现,学生学得很被动。出于以上的考虑,我注重了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

修改后教学:摸球游戏(2)

课前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一个纸盒,其中1~5组的纸盒内装有6个黄球,第6小组的盒子内有6个白球。

师:大家看,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了6个球,现在我们要举行摸球比赛,就比哪个小组摸的白球最多好吗?

生:(齐声)好!

师:既然是游戏,那我们应该遵守什么?

生:游戏规则。(CAI显示游戏规则,全班学生齐读一次。)

师:(举起一个金苹果)这就是你们的奖品,你们想得到吗?

生:(齐声)想!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又快又顺利地把球摸完?

生1:摸的时候不能抢。

生2:可以一个接着一个摸。

师:你们说得真好!也就是说我们要团结合作。看看哪个小组最团结,摸得最快,游戏开始。

(学生迫不急待地开始摸球了,当学生把自己摸出的球装入透明的文件袋中时发现1~5组的盒子里没有1个白球,都只有6个黄球,只有第6组摸出了6个白球,有的学生互相议论着,有的学生嘟起小嘴,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

师:(问不高兴的学生)你怎么不高兴呀!能告诉老师吗?

生1:我们组的盒子里没有一个白球,我们赢不了!

生2:我们组也没有白球。

生3:我们这几个组都没有白球,摸出来的全都是黄球,白球都在6组的盒子里面。

生4:这太不公平了!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而且还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错!大家看,第6组的盒子里全都是白球,所以他们每次摸到的一定是白球,当然会赢了,其他各小组的盒里只有黄球没有白球,所以不管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摸到白球,摸到的一定是黄球,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一定”。(板书:一定)

师:既然小朋友认为刚才的比赛不公平,那还要不要公平地再比一次呢?

生:(齐声)要!

师:如果盒子里还是放6个球,你们认为怎样放球公平呢?

生:放3个白球、3个黄球。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

生:同意。(教师告诉学生从抽屉中的备用袋中取出自己需要的球在盒子里放入3个白球、3个黄球)

师:猜一猜。如果现在从盒子中随便摸出1个球可能摸到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白球和黄球都有可能,因为盒子里有2种球,所以都可能被摸到。

师:如果还像刚才比赛那样摸6次,哪个队会赢?

生:大家都平了,摸出来的都是一样的。

师:摸几次就能比出胜负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1:可以摸4次。

生2:摸1~5次都可以。

师:既然摸1~5次都能分出胜负,那我们就摸4次吧!(CAI显示游戏规则2,学生齐读后,分组比赛摸球,学生在摸出球后,有的兴奋,有的失望,有的学生摸球动作慢,小组其他成员就显得非常着急,各小组成员都很团结,严格遵守着规则,全部摸完球后,就争先恐后地坐好。最后由教师观察评出最团结,行动最快的小组,颁发团结奖,由学生根据各组摸出白球的情况,评出优胜奖,并发奖。)

[反思]

同样的摸球活动,不同的设计,让全班学生思维达到高度活跃状态,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在第1轮摸球活动中,各小组的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摸球,都希望自己能摸到白球,然而结果让1~5组的学生失望,他们把盒子里的球摸完了也没有摸到1个白球,全部摸了6个黄球,当发现第6组的学生摸出的全部都是白球时,学生的智慧受到了挑战,他们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摸不到白球?为什么白球都在6组的盒子里?这样的比赛我们怎么会赢呢?这公平吗?……失望、疑惑、生气、愤怒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这时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一句:“你们怎么不高兴,能告诉老师吗?”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一定”这个抽象的概念生动而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场公平的摸球比赛在学生的期待中展开了,当提出“盒子里怎样放球?”、“摸几次就能比出胜负?”后引起了学生较深刻的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进行反思评价,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探索、争论中体会了数学的乐趣,在合作中互相启迪思维,在多向信息交流中相互提高。教师也只是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让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时刻闪烁,与学生一同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点评与拓展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前,我们认为尊重教材,就是要对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每道习题,每个结论,都原封不动地照搬。现在看来,这个观念必须改变,教材上的例题,有的适用于城市学校的学生,有的适用于乡镇学校的学生,教师应当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选用使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例题和情景。例如:本案例把课本上的例题1“抛硬币”换成了“拔河比赛”,又把课题《抛硬币》换成了《可能与一定》,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1)“抛硬币”只能引导学生预测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而“拔河比赛”既可引导学生预测第一轮的比赛结果:可能是红队胜,也可能是蓝队胜,从而让学生感知“可能”;还可引导学生预测第二轮的比赛结果,蓝队获胜的可能性较大,红队获胜的可能性较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与“可能性小”。

(2)学生对数学课堂上的“拔河比赛”觉得新鲜,比“抛硬币”更感兴趣。既然例题由“抛硬币”换成了“拔河比赛”,那么把课题由《抛硬币》换成《可能与一定》就更贴切些。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源于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编题意图,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而更尊重教材。

2.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表扬,因此,他们对教师的每一个评价,每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手势都非常在意,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盲目地、空洞地夸奖“你真棒”、“你真好”等等,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有分寸的、有导向性的,既注重评价学习结果,也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刘培老师执教的《可能与一定》一课较好地注重了多元化地评学生。如当拔河比赛结束时,她既给优胜小组发奖表示祝贺,又鼓励拔河失利的小组:你们虽然比输了,但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在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相信你们能发扬这种精神,把握好以后的许多机会。又如:她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摸球比赛设计了“优胜奖”和“团结奖”,既评价学生摸球比赛的结果,也评价学生摸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与紧张而有序的方法。

(点评:湖北省孝感市教科院 王世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