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甘肃省已获审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例,在53个项目中,“文化空间”类项目只有两项,这完全不符合甘肃省丰富的“文化空间”资源实际。甘肃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空间”的申报比重。当下,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往往是由于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

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对策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于它的生存空间,各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之差异,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存在的处境,及其被保护的状态、手段以及“政府主导”在基层的实际状况等都有所不同。这些情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前期申报及后期保护工作中都应当有所考虑。

(一)加大“文化空间”申报比重

“文化空间”的本原意义是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文物学、文化遗产学中使用的“文化空间”概念采用上述含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用名词的“文化空间”是一个人类学概念。那么人类学概念的“文化空间”应当如何理解?从学科背景来看,人类学关注一个群体、社区、族群、民族的体质以及他们的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空间”除了具有时间、空间要素,还具有文化要素,并且必须有人“在场”。“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场所举行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比如甘肃的诸多岁时庆典、民族节日、庙会、花儿会等。

甘肃是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文化空间”资源异常丰富。农耕文化之下的岁时节庆,与农事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如春节、天仓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少数民族的节庆多和宗教活动联系在一起,如回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燃灯节、蒙古族的祭敖包等。而一年之中的各种庙会、花儿会更是接连不断。但是甘肃的“文化空间”项目申报比重却极低。以甘肃省已获审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例,在53个项目中,“文化空间”类项目只有两项,这完全不符合甘肃省丰富的“文化空间”资源实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密切联系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愿望,牵动着一方百姓的文化情结,在“非遗”申报中加强鉴别和认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甘肃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空间”的申报比重。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地域、族群中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任何一个族群以及这一族群所创作、享用的文化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绵延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基因,假若文化单一化那么必将影响到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相对于物质文化一经创作成功便以固化的形态独立于世,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形态特征和功能实现,与它所处的文化生态紧密相关。当下,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往往是由于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同时加大其文化生态保护。

那么,具体应当怎样加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呢?针对于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其文化生态保护侧重点也会稍有差别,但不外乎几个维度:传统习俗、男女性别、社会生活、代际传承等。

首先,要促进甘肃省青少年文化自醒。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视角、全方位的价值判断,提高他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校园与职业教育中去,以提高适龄青少年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能力。

其次,要盘活民间资本。专项资金的欠缺是导致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解决保护经费的缺口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难点。其实,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所以如此长盛不衰完全是由于老百姓们的喜爱所致,它就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中完全可以发动民间力量,做到民间事民间办。比如,“花儿”深受岷县民众喜爱,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花儿会期间举办民间赛事,为花儿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生态。梅川镇每年6月6日左右有为期6天的花儿比赛,秦许乡马烨仓6月18日左右有为期3天的花儿比赛,中寨、维新等地也兴起多场花儿比赛。这些由花儿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花儿赛事在比赛期间招徕了大批的群众跟会、浪会,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花儿传承的队伍中来。

(三)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文化大省

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指导甘肃要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它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和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保护是培植文化资源的一种文化发展战略,是文化开发的基础。我们应当在《意见》的指导下,挖掘甘肃省的“非遗”项目名录资源,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甘肃文化品牌,使甘肃由文化资源大省走向文化产业大省。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立项是官方行为,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官方、民间、学界三方合力为之的社会行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保护中政府起主导作用,这是一种责任;另外应当明白草根社会非常实际地、也非常智慧地处理着社会公众不同圈子里的文化与精神需求的伦理、道德底线,他们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人。

【注释】

(1)“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选自2001年开始,两年一届(2007年未举行),范围遍及非洲、阿拉伯地区、亚太、欧美和拉美五个地区,每个申报国家每届的申报数量有严格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