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受到了除战争冲突以外的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全面影响。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走向了消失、消亡的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影响因素研究_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安全威胁方面,这其中既有内部安全因素的威胁,也有外部安全因素的威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中,曾指出:“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此种文化遗产的诸多形式受到文化单一化、武装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人口外流、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并提到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安全影响因素,如全球化、工业化、战争冲突、人口迁移等。由于地理区域差异以及具体国情的差异,各个国家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以我国为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受到了除战争冲突以外的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全面影响。方李莉教授在《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一文中,具体表述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其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其二,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使得“农业文明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模式、社会结构及娱乐方式、获取知识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从而“抽离了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遗存的基础”;其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人口“为了追求先进的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向城市流动或转移,原有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逐渐消失;其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上的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在传统保护的问题上受到了现实性生存问题的挑战。也就是说,生存权往往会让位于话语权,从而成为那些地区人们在传统文化保护上的态度选择。[16]这其实基本代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到的情况。

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社会环境,许多学者还指出了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一方面,许多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落后文化”,“前人的遗留物”,认为是“过去的,在当代已不再发挥效用的,至少是不再完全发挥效用的传统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比“没有竞争力”,因此是“应该抛弃的文化”;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带有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或者出于官员政绩考虑,或者是为了学术而学术,又或者受到了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缺乏高度的“文化自觉”。[17]

在外部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传承人对持有的文化越来越失去了传承的热情和动力,并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群体的减少,消费市场的逐渐低迷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材料的匮乏、文化生存空间的瓦解,或者自身经济环境的窘迫、老龄化等一系列原因而不再继续传承。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走向了消失、消亡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