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教育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创新教育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要求改革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程与教学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等。教育面向未来,是要求教育具有前瞻性,要迎接未来的挑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节 创新教育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一、社会现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不是以人的多少即人口数量来衡量的,而是以人口素质即人的智慧、知识、健康等因素,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比例来衡量的。国家间的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同时也就是承担培养和开发人才重任的教育的竞争。高科技的产业不能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原料和能源,其主要靠知识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被放置到突出地位。随着电脑存储容量的增加和网络水平的提高,21世纪的工作不要求劳动者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要求具有综合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契机。

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现代化的要求,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包含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和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的双重意义。教育为现代化服务要求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要求改革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程与教学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等。教育要面向世界,一方面是指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汲取世界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借鉴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是指将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放人世界教育体系,在与世界各国教育系统的互动中探索和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面向未来,是要求教育具有前瞻性,要迎接未来的挑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教育实践

1.国外创新教育的一些探索

(1)美国的思维训练。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强调智力开发,重视创造教育,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思维训练主要有以下模式:

①“工具性增值”思维训练模式。这一模式最初于1980年由以色列心理学家雷文·弗厄斯坦设计,后在美国广为流行。他把训练材料作为达到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工具”,借助于这样一个工具使思维得到改善,训练的目的在于矫正人的一些认识缺陷。

②“儿童哲学”思维训练模式。这是美国的利伯曼等人1980年设计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案,材料是由一系列“专门思考思维”的短文构成,其目的是受训者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练习,形成“刻意安排的一种思路”。

③“芝加哥掌握学习阅读方案”思维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最初是由卡罗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经布鲁姆发展而成为独立的教学方法。“芝加哥掌握学习阅读方案”就是由琼斯等人根据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设计的一种专门的思维训练模式,强调对学习技能和策略的掌握。

④AUTA模式。这是戴维斯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的创造力培养方法,AUTA包括了意识(Awareness)、理解(Understand-ing、方法(Techniques)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四个部分。意识指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理解指让学生理解题目,方法指“个人创造思维方法”和“标准创造思维方法”,自我实现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在STAD中,学生被分成个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信息、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的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也叫提高分计分制)。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②小组-游戏-竞赛法(TGT)。TGT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它运用了与STAD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了测验。在竞赛中,学生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在三人组成的“竞赛桌”旁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在学业成就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竞赛桌的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每个竞赛桌的优胜者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分数,而不管是哪一个桌。这就意味着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同其他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进行竞争)和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同其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进行竞争)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与STAD相同,成绩优异的小组获得认可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③切块拼接法。又译“皆可熟”等,是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这种方法首先将学生按6人组成一个小组,学习事先已分割成片断的学习材料。如一篇传记可以分为早期生活、主要成就、主要挫折、晚年生活和对历史的影响等几部分。然后,各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小组”,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学习的那部分内容,直到掌握。接着学生们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将自己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教他们的组员。由于除了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外,学生们要想掌握其他的内容,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倾听他们小组成员的讲解,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兴趣。

后来,斯莱文博士对切块拼接法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它的修正型,叫做Jigsaw。在这种方法中,与TGT和STAD一样。学生在5人或6人小组中进行学习,代之以分配给每个学生一部分学习内容,所有的学生都得首先阅读同一篇叙事材料,如一本书的一章,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传记。但每个学生都要就某个部分学至精熟成为“专家”。学习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汇集在专家组中展开讨论,然后回到各自的小组中将其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小组成员,而后各自参加测验,依据STAD的计分方法来计算小组得分,达到预定标准的小组获得认可。

④共学模式(u)。它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他们所研究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4~5人的异质小组中学习指定的作业单。小组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他们的方法强调学生共同学习前的小组组建活动和对小组内部组员活动情况的定期讨论。

⑤小组调查法(GL)。它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夫妇创设的,是一项普通课堂组织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等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学生们组成他们自己的2~6人小组。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单元中选出一个子课题之后,各小组再将子课题分割成个人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开展必需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每个小组做一下介绍和展览,并交流他们的发现。

合作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3)日本的创造教育。日本比较重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其创造思维训练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创办专门学校,为青少年的思维训练提供场所。

②开展面向全体国民的“设想运动”。

③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创造力培养。把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作为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的重要使命。

(4)法国的TIPE培训课程。这是以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为中心的一种课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它引入到入学考试中。它通过设立一个主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咨询,但不过多介入。这种课程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侧重于培养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它强调自主、反省和批判的精神,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强调小组的活动。在高中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通过限定时间和主题,由学生独立进行一项活动,综合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

(5)吸引教育。它是一种旨在探索面向2l世纪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理论,自1978年问世以来,几经充实、发展,它的影响不断扩大,现已引起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学校广泛实践。吸引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构建,研究如何使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

2.国内创新教育实践的一些探索

(1)情境教育。它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中。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儿童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一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情境教育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性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①拓宽教育空间。儿童的生活空间是他的成长环境。儿童活动的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教育源。情境教育,旨在把儿童活动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以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境。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通过野外情境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课堂心灵活动的源泉。并从这三个领域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位结构的情境,丰富了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使儿童身在学校,而心灵无处不受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②缩短心理距离。教育的“距离感”影响了儿童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情境教育通过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儿童与老师、同学和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③利用角色效应。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向往的角色,扮演童话角色和现实中的角色。使儿童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④注重实际操作。情景教育注重“情感”,同时又提倡“学以致用”,并努力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景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又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即让儿童在拓展的宽阔教育空间里,在创设有情感色彩、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中,通过忘我地动脑、动手、动口学习,使自身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2)愉快教育。它是一种教师乐于教学,并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情境和氛围,运用教学技巧,采用多种适当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使学生不断地获得需要与兴趣的满足,感受创造与成功的欢乐,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愉快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即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的经验。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3)快乐教育。它的研究始于1990年,快乐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健康、和谐、民主、融洽、愉快的教育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快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①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利用图片、实物、教具及电教手段如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一般操作步骤为演示、观察、讨论和教师讲解。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它是教师在运用一般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所特有的功能,如彩色的画面、变化的图像、美妙的音乐等辅助教学的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准确掌握教材要求及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对教学具有辅助作用的优秀软件,同时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各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要与计算机演示结合得恰到好处。

③游戏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一般步骤是: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设计游戏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学生熟悉游戏方案和规则,在游戏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④表演教学法。它是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等,分角色加以表演或模拟一些动作,以此进行教学活动。一般步骤:先通过讲解、讨论等教学活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等;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对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最后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

⑤评比竞赛法。它是教师通过评比竞赛等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学方法。评比竞赛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组织。课上组织评比竞赛一般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之中。步骤是:讲清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按要求进行评比竞赛,反馈评比竞赛结果,奖励优秀,纠正评比竞赛中出现的错误。评比竞赛可以由教师出题,学生比赛;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问答竞赛,教师当评委。课下也可组织各种学习评比竞赛。

⑥儿歌教学法。它是教师用自编或帮助学生编儿歌的方法,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和掌握某一知识学习的规律。运用儿歌教学法,首先要建立在讲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所学内容的规律;最后在学习理解的前提下编写儿歌,这时便是水到渠成,不至于为编儿歌而编儿歌。

⑦动作操作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参与中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的方法。一般步骤是: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达到初步感知、建立表象的目的;引导观察,分析,设置疑问,引起思考;通过讲解、讨论,从具体到抽象,建立概念,掌握知识规律;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时,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在操作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思考出更多的摆、拼、分等方法,或以新的视角,得到新的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⑧问题讨论法。它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讨论的方法,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使思维得到发展,认识得到深化。这种讨论一般在讲授过程中进行。讨论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应是可以争论、有一定迷惑性、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问题。如一个错误的概念,或是一个需要经验证方可得出结论的问题。从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上看,应有一定的层次,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有讨论的机会。从讨论方式上看,可以全班共同讨论,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的问题既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

⑨设疑教学法。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巧设疑问,使学生形成认识上的矛盾,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一般的步骤是:教师巧设疑难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实验或计算等);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实践,最后解疑,得出正确结论。其中试探性的猜测和尝试性的研究,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桥梁。

⑩分数激励法。分数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正确发挥分数的评价功能,是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采用分数激励的方法,可有以下几种:作业中有了错误,先不打分,待改正后再加以评定——使学生面对分数总是处于主动的、积极向上的状态之中;对书写质量有个评定,作业质量也有一个评定——重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成绩上松一点,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把他们的成绩往上提一提,让他们也达到优等甚至满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img1评价激励法。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评价手段,正确发挥评价功能,激励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内心的主动需求,并从这种需求出发,经过刻苦努力,尽力达到最高标准的教学方法。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在学习开始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检查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对学生做出鉴定性判断,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中要注意坚持以自评为主的原则,如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能力进行自评,同时辅以同学问的互评。

img2快乐作业法。它是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留作业的要点:时机要巧,数量要少,指导思想要正确,最好有奖励性,适当照顾后进生的实际。

img3微笑教学法。微笑是教师真情的流露,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四种情绪: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高昂、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img4师生换位法。它是在课堂上“学生做教师,教师做学生”的换位方法。如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讨论之中,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把教师的情感融于学生的情感之中。又如,学生也可以变成“教师”到讲台前讲课,教师与其他听课的学生对讲课内容进行评议……

img5教学内容激趣法。它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一般的方法有:导入新课时,以趣味知识游戏或微妙、有趣的自然现象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继续探索的强烈愿望;在讲授新课中,语文课文结构严谨的篇章、优美的语言文字,数学中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转化、扩展,自然现象的奥秘,历史发展的规律,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等等,都有巨大魅力,各科知识所固有的直观美、形象美、逻辑美、艺术美……更会使学生感受到美中有乐,进而在乐中求学。

(4)成功教育。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成功的含义:成功的下限是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没有终极的意义,是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成功教育的基本做法是:①不断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②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增加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内容;③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核心,深化德育改革;④以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⑤从学生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⑥要学生成功,必须要有一大批成功的教师;⑦要学生成功,必须帮助家长建立成功心理。

(5)和谐教育。它是广雅中学根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自身优秀的办学传统确立的“务本求实”的和谐办学宗旨。和谐教育的旨意是学校以培养学识广博、品行端正的人才为本。也就是说,以育人为本,把造就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其整个教育过程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

和谐教育的方法:①确立“务本求实”的和谐教育宗旨;②构建“全面加特长”的和谐育人目标;③推行“完整加特色”的和谐课程体系;④完善“合作加竞争”的和谐管理机制。

(6)自主创新学习。它是由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特点有: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关系是民主、互助、合作、愉悦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导学、激励、内化;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工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是:①给学生一个独立的人格、思维、活动的空间;②给学生一个选择认知、参与、发展过程的机会;③给学生一个展现个性、能力、学业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不少学校相继开展了“情境教育”、“愉快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自主创新学习”等研究,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开发资质潜能、提高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创新教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20世纪东西方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向: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并且已经在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大成果。尤其重要的是: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与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形成创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研究的重中之重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