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奴化教育的发展

奴化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2年,“中华教育会”召开第四届会议,帝国主义公然反对新教育,认为“中体西用”的方针是对西学的轻视,甚至大放厥词,应该用十字架来战胜中国,应以基督教教育为体。但其实质还是以基督教教育的领导地位来“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实现其精神侵略的目的。由此可见,“派遣教育专家来华工作”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是假,为控制中国年轻一代的思想是真。

一、奴化教育的发展

(一)基督教与儒教的结合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程度的加深,帝国主义几乎全部控制了中国新教育的发展,并妄图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征服中国。帝国主义将征服的目标转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图通过传教士的基督教义战胜中国的儒教。1902年,“中华教育会”召开第四届会议,帝国主义公然反对新教育,认为“中体西用”的方针是对西学的轻视,甚至大放厥词,应该用十字架来战胜中国,应以基督教教育为体。此后,帝国主义逐渐感到完全以基督精神否定传统儒教,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引起了中国国民的思想排斥。于是,他们改变了文化征服的策略,开始将孔子视作宗教家或唯心主义的思想家,强调要把基督教与儒教结合起来。

190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此著文宣扬孔子,说孔子是中国的圣人,是值得钦佩的,还提倡尊崇孔子的儒教徒也可以信奉基督教,露骨地表白了基督教育与儒教相结合的策略。这种观点很快得到了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肯定,并被采纳。1909年,“中华教育会”第六届大会上,东吴大学校长安徒生在他的报告《教会学校与政府的教育体系的联系》中,特别强调了基督教应“中国化”的问题,“基督教教育的成功是与保留儒家的好的和真的东西不分开的”[9]。由此可见,所谓的基督教的“中国化”,就是给基督教穿上中国的儒服。但其实质还是以基督教教育的领导地位来“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实现其精神侵略的目的。[10]

(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

进入20世纪后,为配合“以华制华”的政策,帝国主义者在实践上大力加强教会学校的工作。其中高等教育成为他们工作的重点。一方面他们加强对教会大学的建设与拓展,保持教会大学在数量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它们成为“模范”学校,对中国教育施加影响。1902年,“中华教育会”召开第四届会议。为提高教会教育的控制力,扩大其在中国的影响,会议通过了一个《向外国差会请求派遣有训练的教育专家来华工作的呼吁书》。《呼吁书》总结了当时中国教育的一般状况,并请求外国差会加强其在中国各地开办的教会学校工作,使这些学校能以“更高的模范作用”影响正在兴起的中国新式学校教育体系,以使中国的教育朝着有利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方向发展。《呼吁书》还要求各教派迅速派遣各级教育专家来中国办学,因为“让我们有受过训练的专家,最好是一般的平信徒,来到此地发展教育事业,这样,我们就能够保持我们作为教育家的合法地位,并指导这个大国的年轻一代的思想”[11]。由此可见,“派遣教育专家来华工作”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是假,为控制中国年轻一代的思想是真。

帝国主义对华教育事业的侵略步步深入,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却节节退让。1906年,学部发布《学部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无庸立案文》,根据案文规定,外国个人团体可随意在中国境内办学,无需向中国政府立案,各级政府也不得随意干涉。这样一来,帝国主义对华教育的侵略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其结果是,各级教会学校获得迅猛发展。仅就教会大学而言,东吴大学、岭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福州协和大学、齐鲁大学和燕京大学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办起来的,数量与日俱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