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各帝国主义所办教会学校一贯不受中国政府的领导与管理,学校工作全由教会和帝国主义分子操纵,严重地侵犯了中国教育主权。整体来说,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不能低估。作为一种近代教育形式,教会学校以其一定的先进性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强力冲击,并在传统教育制度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的启蒙和示范作用。

四、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教会学校在中国存在达一个多世纪,经历了一个由自发状态向制度化转变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种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教会学校的性质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教会学校是在我国土地上出现得最早的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学方式创办的学校。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基督教会为在中国传播“福音”而建立的,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因而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总是与侵略者的殖民扩张活动联系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各帝国主义所办教会学校一贯不受中国政府的领导与管理,学校工作全由教会和帝国主义分子操纵,严重地侵犯了中国教育主权。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绝不允许其教育主权受到如此公然的侵犯。教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最主要的是宗教,它是一切学科的中心。此外,为了宣扬宗教,吸引学生,也开设了一些自然、史地等科目,但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替代旧士大夫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从而在政治上、社会上、宗教上控制中国。

西方列强试图通过教育使中国皈依基督教,进而控制中国。然而,百年的事实证明,在中国民族主义的强烈冲击下,教会学校的这一目的未能如愿以偿,相反,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它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促进因素,使中国近代教育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轨道。

教会学校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教育模式,教会学校虽然由于混杂了宗教的内容而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资本主义教育的面貌,但毕竟是资本主义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学校教学体制、课程规划、教学方法、考试管理等方面,都不同于我国当时存在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学校,具有近代教育的特征。它的管理、组织的严密性,它的教育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它的教育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整个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及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比起清王朝的腐朽空疏的封建教育要优越得多。教会学校成为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教育的“样本”,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技,给沉闷的封建教育氛围带来了清新之风,给中国的近代教育以启迪和借鉴。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过渡阶段,教会学校的毕业生至少在知识结构上符合新式教育的需要,为洋务乃至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新式学堂提供了大批新式教师

整体来说,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不能低估。作为一种近代教育形式,教会学校以其一定的先进性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强力冲击,并在传统教育制度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的启蒙和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