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学校的扩张

教会学校的扩张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以及洋务事业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教会学校的急剧扩张,教会学校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也由微而著,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封建教育体系之外的学校系统。特别是1877年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之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教活动不断扩大,基督教改变了过去零星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教会学校的扩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天津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和国内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教会学校也随之由原来的几个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到内地,数量大幅增长,办学程度也由初等教育扩大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以及洋务事业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教会学校的急剧扩张,教会学校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也由微而著,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封建教育体系之外的学校系统。

这一时期,随着基督教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天主教教会学校虽然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停留在初等教育层次,影响越来越不及基督教教会学校。特别是1877年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之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教活动不断扩大,基督教改变了过去零星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在教会内部,教会学校的独立性加强了,并着手讨论和解决关于教育的具体问题,如教科书、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考试制度及教学方法等,加速了教会学校的制度化发展。到19世纪末,教会学校增加到2000所左右,学生增加到4万人以上,层次也更高了,中等学校占10%,很多学校都在中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大学班级,大学生总数虽不到200人,但表明教会大学正在逐渐形成中。[5]洋务运动中期之后,多数教会学校已经不再免费招收贫苦人家的孩子,而是吸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富裕家庭的子弟,收取高额的学费,不仅提高了教会教育的影响,还能在进行文化渗透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

img61

图7-5 狄考文

这一阶段创办的比较著名的教会学校主要有:1863年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创办的圣芳济书院,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的蒙养学堂,1876年改称文会馆(为济南齐鲁大学的前身),1867年公理会在通州设立潞河书院(后发展为华北协和大学,进而发展为燕京大学),1879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书院(1894年改为上海圣约翰大学),1881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玛利亚女校,1882年,监理会林乐知在上海设立的中西书院(后与苏州的博习书院合并,发展为东吴大学),1885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设立的格致书院(后发展为岭南大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传教士和中国官绅合办的新式学堂,如1873年、1874年间创办的上海格致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