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论教学方法一闻见知行的教学认识过程

四论教学方法一闻见知行的教学认识过程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6]他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认识过程。关于学习的过程,荀子作了明确而系统的表述,以行作为其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认为“学至于行而止”,把学习终止于行,这违反了发展的观点,给中国古代学习思想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荀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出了“善假于物”的治学思想。

四、论教学方法

(一)闻、见、知、行的教学认识过程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105]意思是说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一无所闻,不如有所闻之;光有间接的闻知,不如亲自去经历;如果不亲自去经历,虽闻知再博,也不免荒谬;只有感性的经验,而无理性的理解,虽记得再多,也不免虚妄;仅有理解而不去实行,虽有广而博、多而厚的知识,也不免困顿;只有实行了,才算完成了教与学的过程,而实行的知识,才会有更正确的理解。[106]他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认识过程。

关于学习的过程,荀子作了明确而系统的表述,以行作为其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认为“学至于行而止”,把学习终止于行,这违反了发展的观点,给中国古代学习思想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善假于物

荀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出了“善假于物”的治学思想。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7]由此可见,他主张把前人的经验作为认识的工具,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