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蒙边教育之梦

深入蒙边教育之梦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平民教育运动时期,在1924年1月7日,陶行知等人赴察哈尔一行,目的是在蒙古人居住地区开展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等人观看了蒙古学生的演出,陶行知深受感动。在给朱其慧先生的信中,陶行知说:“知行现已深入了蒙边教育之梦,志不在中原了”。陶行知对此行感到莫大欣慰,由衷地说出了这样的话。但是,陶行知认为,关于蒙古平民教育,努力去干,暂不发表,等十年后办有头绪再说。

二、深入蒙边教育之梦

在平民教育运动时期,在1924年1月7日,陶行知等人赴察哈尔一行,目的是在蒙古人居住地区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0日,陶行知等便与蒙古学生开会。察哈尔区平教促进会也在这一天成立,陶行知在会上演讲,说明五族一家之精神,“蒙生深能领略”这一精神。陶行知等人观看了蒙古学生的演出,陶行知深受感动。

三天后,蒙古平民教育第一先锋队出发了,他们先在自己的蒙古包中办起读书处,逐渐推广开来。在给朱其慧先生的信中,陶行知说:“知行现已深入了蒙边教育之梦,志不在中原了”。陶行知对此行感到莫大欣慰,由衷地说出了这样的话。但是,陶行知认为,关于蒙古平民教育,努力去干,暂不发表,等十年后办有头绪再说。

当时蒙古人给陶行知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叫“麦勒根亚布达拉图”(意即按智慧行动的人),陶行知感到十分有趣。

陶行知办民族教育事业非常执著,早在1919年他写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就说过:“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不能把那边疆的教育置之度外,我们要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奔,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Ⅰ,26)做一个开辟的教育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陶行知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而是身先士卒的实践者。

由此看来。早在青年时期,陶行知己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了,这是青年陶行知的远见卓识,青年陶行知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信徒,他从信仰三民主义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有了信仰,便产生了力量,他发出誓言:“西藏,极西边极穷苦之地也,有须吾办教育者,吾即往西藏而不辞。蒙古,极北边极穷苦之地也,有须吾办教育者,吾即往蒙古而不辞。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Ⅰ,263)“要有开辟精神,时候到了现在,不可专在有教育的地方办教育,要有膨胀的力量,跑到外边去,到乡下地方,或是到蒙古、新疆这些边界地方,要使中国无地无学生。一定要有单枪匹马勇往直前的气概,有如外国人传教的精神,无论什么都不怕,只怕道理不传出去,要晓得现在中国,门户边界的危险,使那个地方的人,晓得共和国的样子,用文化去灌输他,使他耳目熟习,改换他从来的方向,是很要紧的。”(Ⅰ,318)

1924年3月,陶行知发表《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一文,时值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召开(1924年1月31至2月6日)后不久,一届二中全会召开(同年8月)之前,是革命形势最好的时候。在文章中陶行知一连提了八个问题:

中华民国号称“五族共和国”,但五族共和是否真有这回事?

这五族共和的理想,曾否想法实现他?

挂了五族共和的招牌,曾否去干五族共和的事?

五色国旗代表五族共和,五族的人是否觉得这是他们公共的代表?

五族的人,每人都晓得有个中华民国吗?

人人都爱护中华民国吗?

人人都承认他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吗?

在文章的最后,陶行知告诫人们:“想到这些问题,可以醒了。”(Ⅰ,604)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中华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争取民族平等的宣言书。

五色国旗挂起来了,但是各民族仍然是“各干各的”。陶行知说:“我们要有五族共和、就不能各干各的,要各干各的,就不能五族共和。”(Ⅰ,604)所以共和是名、各干各的是实。

中华各民族,如何从“各干各的”做到“和衷共济”的地位?

“我们关心五族共和,不是空谈所能收效。”

“拿武力来统一南北或统一五族都是不可能的。”

“还有殖边这一派也是所谓关心边事的。我们试为边民一想,他们喜欢不喜欢殖边这件事?”

陶行知无情地指出:“武力派和殖民派有一个根本的错误,这错误就是他忘记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五族共同的国家。他们不把五族通盘打算,只是在那里为一个民族打算。他们都是站在一个民族的地面上着想。凡是只为自己而不为别人打算的,一定走不通,。推到极点,不到五族共争不止。”(Ⅰ,605)这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建设共和的最大障碍。只有改正这个根本错误,为各民族通盘打算才能建设共和。陶行知说:“我们五族好比是一家五兄弟,彼此应当相知、相爱、相敬、现在的情形是彼此隔膜,彼此仇视、彼此轻慢。这种情景断不能长久,有心人断不忍长久让他如此。拿教育的精神和方法来把五族的同胞都培养到一个相知、相爱、相敬的地位,都培养到一个亲兄弟的地位,也是我们五族教育界同志的责任。”(Ⅰ,607)

这五兄弟彼此隔膜、轻慢是怎样造成的?

陶行知以外蒙古之独立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外蒙是老三,他对中华民国有误会,蒙古文中,“民”字就是“汉人”,如此,中华民国就成了“中华汉人国”了;我们待小弟不公,如众议院里蒙古议员名额有13名,但只占两席,其余的都被汉人抢占了;我们从前的军队没人道,他们到了蒙古,无法无天,比土匪都不如,蒙古人恨之入骨髓;加之为政腐败。由于这些原因,老三便和我们分家了。“要想一家团圆,就要免除误会、公平相待、设身处地,最要紧的就是要政治清明。”(Ⅰ,6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