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认真执行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基础型课程开齐开足,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课时落实,初步架构起支撑实验项目“生命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的特色创建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尚有距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育童小学将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

一、序 言

浦东新区育童小学是1999年创办的一所公建配套小学。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回归生命与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出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儿童,让每一位儿童都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同时,能在传承中不断深化办学思想,在规范、民主办学的基础上追寻人文立校的意境,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效明显,荣获了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新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新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学校、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浦东新区语言文字示范校、浦东新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学校等称号,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

回顾总结学校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通过实践2007年~2011年发展计划,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战略性要求,结合《浦东新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学校提出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即“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二、背景分析

学校在2004年~2007年度发展规划中,提出以二期课改为契机,以自信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让每一儿童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理念,进行学校整体教育改革,促进了学校的稳步发展。当办学主题从2004年~2007学年度发展规划“自信教育”切换到2007年~2011年发展规划“生命教育”时,学校较好地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办学成效逐步显现。

(一)学校初步形成了规范办学各领域、工作全过程的《育童小学发展手册》;机构设置较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管理团队的协作力、执行力较强,运行协调有序;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能通过校务会议进行重大问题决策;以项目推进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学校,创建学校“生命教育”特色项目。但在学校管理的细节、过程、实效、精致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在注重每个环节的全方位和细节的同时,更好地追求其有效性和精致化程度,以提高管理效能。

(二)认真执行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基础型课程开齐开足,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课时落实,初步架构起支撑实验项目“生命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心灵驿站”、“阳光体育”、“DOREMI小舞台”、《生命如歌》、《机器人》、《快乐排球》等校本课程颇具特色。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的特色创建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尚有距离。

(三)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专职教师5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2人、小学一级教师18人。现有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7名,校骨干教师16名,区级骨干教师已达教师数的15.7%。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67%的教师已在署、区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案例或在教学技能、论文评比中获奖。但教师结构性缺编,部分学科缺少专职教师。要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培育出更多的好教师、名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四)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育童小学教学流程管理制度》、《育童小学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考核实施意见》、《育童小学生命活力课堂评价指标》等,明确了教学“五环节”的基本要求与落实措施,并加强日常检查工作;以探索“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为研修抓手,推进校本研修的深化,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结合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的创建工作,开展了“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力培养、提高课堂实效”、“研究教学设计,构筑活力课堂”等系列主题研究活动;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确保教学常规效能。活力课堂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要深化对活力课堂的理性认识,并结合学科特点形成富有操作性的实施要点。

(五)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小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实践研究,开展“形象少年”、社团活动,努力践行“学生健康、和谐、人文发展”的理念。但由于生源主要由市区动迁居民、原来的当地农民、外来打工人员等家庭组成,非本地户口学生占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家长学历层次比较低,他们为生计奔波忙碌,以致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落实,家校配合度低、流动性大,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

(六)生命教育实践已有阶段性成果,但“生命教育”的办学主题尚需进一步凸显,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与行动策略上,给予系统、完整的思考和设计。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学生自主而和谐的发展”

学校将秉承已有的办学理念“教育好每一位儿童,让每一位儿童都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并依据当今的教育形势和要求进行拓展和丰富,探索“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学生自主而和谐的发展”。

1.学校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引导另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育童小学将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

2.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要将这种理念在育童小学学校层面上落实,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价值,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具体表现为兴趣、爱好的潜能因子,积极营造相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与氛围,实现学生自主的发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起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方式,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办学目标:“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把学校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育童小学将以学校文化为载体,通过建设优质文化,实现学校生命体价值的全面提升,使学校生活成为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1.“自主和谐、科学人文、实践创新”的管理文化。在强调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共同责任的原则下,学校管理者勇于给师生自主发展提供舒适的环境,教师敢于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思想,进行自主探索教育教学实践时,才能给学生的思想解放创造机遇和发展空间。

2.学校要着眼于作为“人”的教师本身的发展,尊重教师主体生命的自在性、享受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团队合作氛围,提升教师的人生追求和发展动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事务中不断成长。

3.“身心健康、懂礼重情、和谐发展”的学生文化。学校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与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理解,促进学生张扬个性、身心和谐和人格完善,实现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验共享”的课堂文化。学校管理者要增强课程领导力,注重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置学校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只有在激发师生生命的前提下,才能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及其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显现出学校发展的个性。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学校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理念,强调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价值取向,贯穿到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形成育童小学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上述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将继续保持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校本研修基地、新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新区语言文字示范校、新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努力争取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新区法制教育示范校等。

(三)育人目标:“身心健康、基础宽厚、自主自立、特长初露”

在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确立了“身心健康、基础宽厚、自主自立、特长初露”的育人目标。具体体现如下:

(四)实验项目:“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是学校传统特色项目。面对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继承的是,学校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经验、在主题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内涵及《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编制等;发展的是,以学校文化为统领,在教育教学与管理领域全面渗透生命教育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实验项目“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旨在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让育童小学的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周边教育环境四者形成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生态圈,建构起系统的学校文化,把学校教育和师生的幸福联系起来,使全体师生拥有最优的幸福感。

四、工作内容

(一)学校管理:“自主和谐、科学人文、实践创新”的管理文化

1.主要体现

倡导“效能化”校本文化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创建以自主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绿色管理模式,追求崇尚成功的管理实效,实现科学与人文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学校成为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共存的学习型组织。

2.主要措施

(1)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员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深化条线负责制和项目责任制,推进学校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注重全员参与、注重过程激励、注重创建实效。

(2)修订《育童小学发展手册》。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依据,对《育童小学发展手册》中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育童校情的,兼顾科学性、民主化的学校制度体系,力图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凸显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3)生态绿色管理的实施。班子成员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各组室了解管理实情,及时总结、反思管理中的经验与得失。尊重教师的发展权,进一步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深化阳光教师和形象教师论坛,提高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人文含量。同时,遵循岗位设置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深化教师管理的全员聘任制,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加强温馨教室和班级发展规划,在融入学校管理体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

(4)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关注中层干部和青年干部的成长,有效落实中层干部每月述职制度,在工作中激发中层干部的“五想”意识,深化“千方百计、不折不扣”的工作作风,贯彻“精心策划、全面准备,注重常规、重在落实,反馈迅速、整改及时”的工作要求,使学校中层干部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并不断提升岗位工作能力,胜任岗位工作,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

(二)教师发展:“品行高雅、自主发展、愉悦创新”的教师文化

1.主要体现

注重育童教师形象标准的再提炼,进行育童功臣的表彰,师德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并搭建多元的教师培训平台、教师发展的网络平台与教师博客,深化学校校本研修机制,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生命教育主课题的深入研究等方面有突破,区级骨干教师比例从15.8%提高到18%,校级骨干教师从31.3%提升到35%,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小学体育学科基地建设。

2.主要措施

(1)遵循育童教师的形象,继续开展“健康、诚信、负责、尊重、和谐”的育童教师形象大讨论,并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学识涵养,以崇高的师德成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养成规范的引路人。

(2)高质量实施教师发展计划。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制定新一轮“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注重发挥计划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开展不同层面教师的培训活动(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等),深化“与名师结对”工作,在专业成长中凸显持续发展,为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让教师不断获得成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教研组文化建设。继续坚持“六个突破”的原则,开展“生命活力课堂”的研究与展示、教师教学风格研讨会等,构建教师“互信、互动、共创、共享”的运行机制,营造团队合作互助氛围,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研究,逐步完善育童学科标准,形成创建体育等特色学科的工作机制和建设计划,形成体育等特色学科的教研团队和教师梯队,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小学体育学科基地建设,提高学校教学品牌在区域内的知名度。

(4)切实加强教育项目研究,开展《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实验项目研究。以此为核心,做好区级项目的开展、校级课题的申报与评审和实施等工作;完善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与网络结构;推进校级课题群的建设;通过专家辅导与科研骨干研修班等途径,加强科研骨干力量建设;做好管理与定期评比、优秀小论文汇编、《育童星空》的编撰;提炼实践经验,出版实验项目研究成果,展示学校科研发展的过程,评价科研发展的成果,并通过批判反思,实现学校科研的超越发展。

(三)学生发展:“身心健康、懂礼重情、和谐发展”的学生文化

1.主要体现

聚焦育童少年形象标准,注重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和少先队活动的特色创建,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温馨教室创建、法制教育、两纲教育示范基地的再发展。

2.主要措施

(1)行规训练的改进。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观念,将好习惯的培养作为行为规范教育具体的抓手。学校结合“五小”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继续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培养自觉的行为体现。

(2)德育主题活动的指导与开展。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或当前教育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尤其是学生生命价值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同时,每年举办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和“文化节”等,旨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生活。

(3)以形象少年的渗透为主线开展自主创新性活动。组织师生和家长研讨“守规范、会学习、勤实践、能创新、增自信”的育童阳光少年形象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评选“育童阳光形象少年”,坚持榜样引领,塑造群体形象。建立“育童阳光少年档案”,关注每一个孩子争创的过程,关注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份努力。推进团队特色活动创建工作,展现育童少年的风采。

(4)聚焦班级建设。把班级文化的创建工作作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注重班级自主发展的设计,积极推进温馨教室创建,进一步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和浓厚教育氛围;同时,继续推行班主任例会制度,落实班主任培训、考核工作,注重专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实现经验共享。

(5)做好家长学校以及家委会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发出倡议,用实际行动做孩子的榜样,并请家长共同监督,参与评定,赢得家长支持。聚焦家庭教育,注重整合、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创新教育格局。

(四)课程与教学:“尊重、交流、分享、合作”的课堂文化

1.主要体现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和《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对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战略性举措。对照这些要求,学校要以生命思想与教学形式激发生命活力,进一步落实与改进《生命如歌》,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深化对活力课堂特征以及评价的再探究。

2.主要措施

(1)研制学校课程计划。切实加强三类课程建设,注重系统规划,体现校本化和生本化。在把握三类课程内涵与功能基础上,重视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放性、多元化与选择性,形成三类课程有机整合的学校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校的特色创建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校本课程与教材编写。校本课程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完成生命教育、科技创新、快乐排球、心灵驿站、语数英拓展型、做中学、探究型等学校特色课程的编制工作。坚持普及与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科技、版画、合唱等提高型和普及型兴趣小组的课程建设。

(3)活力课堂的实施与方法选择。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梳理“活力课堂”,从活力课堂的理念、活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活力课堂评价三方面形成系统成果。切实加强教育信息技术,注重应用效度,体现交融性和时代性。四年后我们的课堂应充满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尊重、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和学会合作。具体表现为:

(4)基础性课程的质量标准、监控与提高。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细化流程管理,体现规范性和过程性。语、数、英学科中,低年级教学质量的合格率达到95%,优秀率达到80%;中年级质量标准中的合格率在92.5%以上,优秀率达到70%;高年级学科质量的合格率在90%以上,优秀率达到50%,毕业率100%。继续有针对性进行阶段性检测,确保每一年级、每一阶段、每一基础知识的切实落实。各年级体育合格率达到90%以上,音乐、美术及其他学科的合格率达到95%。

(5)加强对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完善。学校认真总结评价工作经验,加强选择性课程满意度与参与度、课堂教学满意度、考试和奖惩满意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课外活动安排等,推进和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五)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

1.主要体现

巩固已有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成果,在学校环境布置、名人名画、学生作品、楼层文化等方面逐步凸显学校的生命教育特色。

2.主要举措

(1)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提高育人功效。面对面貌一新的校园,结合学校发展特色进行校园文化规划,努力凸显生命教育、阳光体育、科技教育的特色。教学楼和辅助楼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进行精心布置,将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使育童校园呈现出安全环保、整洁优美、生机盎然、尊师重教、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

(2)优化文明校园创建,提高责任意识。学校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从打造“平安学校”的高度,巩固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荣誉。

(3)优化后勤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总务人员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做到优质服务,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建立监测保障机构

(1)建立“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学校将组建“育童小学四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小组由校长、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人构成。

(2)建立“学校四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

为了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与质量,学校将成立“育童小学四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由校内各级自评小组和校外专家评估小组两部分构成。

2.建立监测保障制度

为了配合监测保障机构的运作,建立与完善以下制度: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校内外两个评估小组,分别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分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

(二)专业保障

1.建立课程开发中心组

成立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沟通信息,反映社会(区)、家庭和学生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要求,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成立课程研发小组,负责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拓展课程的校本开发研究、编制《课程指南》。

2.成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团

(1)校内外的学校特约研究员为主体,整合教育资源,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2)用足区、署两级教育资源,深度探索“指导——合作”机制,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引领;

(3)续做好并巩固完善与市、区专家、学者结对指导工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估体系

启动并积极探索教师自主评价体系及其软件管理体系,以教师的自律、自省、自觉精神在反思中挑战、提高并超越。

(三)物质保障

学校在规划期内为上述目标的达成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并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本计划经育童小学四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2011.1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