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活教育中,与“生活即教育”蝉联而来的还有“社会即学校”。有人主张“学校即社会”,陶师认为不如提倡“社会即学校”更符合实际,也符合教育的要求。“社会即学校”,教育的内容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四、“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教育中,与“生活即教育”蝉联而来的还有“社会即学校”。人的生活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里,每个人总要和社会上的各种人交往、打交道。一个人要与社会隔绝是不可能的,否则他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有人主张“学校即社会”,陶师认为不如提倡“社会即学校”更符合实际,也符合教育的要求。“社会即学校”,教育的内容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比如,旅游学院的各专业都必须同时走向社会去办,否则一出学校便手足无措。如果“学校即社会”,学校变成“鸟笼”,一切都减少;在生活教育下,社会即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围墙”,这样可以达到亲民亲物的境界,能培养出见多识广、有生活力的真人才。

陶师说:“大学是造就学者和领袖的地方,不是剃度和尚的地方。我们要大学培养与国计民生有关系的学者领袖,不要大学培养避世的隐士、出世的僧尼、不知世事的书呆子。我们要学生认识人民,人民认识学生。我们要到民间去的学生,不要到天上去的学生。”(Ⅱ,284)陶师的这段话正是对“社会即学校”的注脚,说明了学校教育的任务,必须使学校与社会联成一体,学生要到民间去,学生与人民要互相认识:学生认识人民,知道人民的困难需求,学会做人做事;人民认识学生,就会更好的教育他们,人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比什么老师都重要。陶行知历来反对“鸟笼”式的学校,“鸟笼”再大也不是森林,森林才是鸟真正的世界;同样的道理,“鸟笼”更不是人的世界,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人真正的世界。陶师历来主张要运用社会力量来教育学生,不运用社会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陶师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Ⅳ,429)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真教育,不是书本的教育。

以社会为学校,我们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对人民的需求了如指掌,办学就有了办法,可以减少办学的盲目性,即能使学校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这是双方互利的,于是学校便办活了。也正是这样办学,才能使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力量,社会也同时成为促进学校进步的巨大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