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即模仿

学习即模仿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杜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一结果验证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班杜拉揭示的观察学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学习现象。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打破了单一因素决定论的错误思想,这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个体亲身参与的学习才是学习吗?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建立S-R的过程,所以学习一定是个体亲身参与的过程,没有亲身参与就无法学习。而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对先前的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对人的观察行为作出了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解释。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他人的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班杜拉指出,模仿是指按一种已有的行为模式习得与之相类似模式的行为活动,它可以巩固或改变原有的行为,也可以使原来潜伏存在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还能使人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班杜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的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比较和分析儿童目睹攻击性行为后的行为表现。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实验者随机选取两组儿童,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用以比较实验结果。实验者安排实验组的儿童观看成人对充气塑料娃娃进行攻击,攻击行为包括拳打、脚踢、口骂等;然后把儿童们带到相似房间里,里面有一个类似的充气塑料娃娃,实验者通过单向屏观察儿童的行为。实验者让控制组的儿童观看成人平静地玩充气塑料娃娃,毫无攻击行为;随后,儿童们也被带到相似的房间里玩同样的充气塑料娃娃。

三、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者发现,实验组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比控制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要多得多。这一结果验证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儿童目睹侵犯行为后的行为表现(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从实验结果可知,儿童通过观察可以习得攻击性行为。若孩子很暴力,父母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采用暴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家里是否经常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不休。那么,如果要控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我们是否只要不让孩子接触那些暴力的、侵犯性的事件就可以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阻断儿童的信息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是不现实的。家长可能会问,许多儿童看到了攻击性行为,可他们并未表现出攻击性,这又是为什么呢?怎样消除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我们来看下一个实验。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榜样的不同作用。

二、实验过程

为比较不同方式榜样的影响,班杜拉又做了以下实验。实验者首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他们能在游戏中得到一些现金兑换券作为奖励。随后,实验者把这些儿童随机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实验助手作为榜样。在第一组里,助手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自私自利者,他劝说儿童把好东西留给自己,同时自己也带头不把现金兑换券捐出来;第二组里,助手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他对儿童说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想到其他人,并且带头把现金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组里的助手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虽然嘴上说要把兑换券捐出来,但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做;第四组的助手则相反,他嘴上说要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但实际上却把现金兑换券都捐了出去。

三、实验结论

从四组儿童最后的选择来看,第二组和第四组儿童捐献的现金兑换券比第一组和第三组都要多,这说明口头劝说虽然能影响儿童,但实际行为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如果人们仅仅是通过自己行为的结果进行学习,那将是非常缓慢、非常吃力的,同时,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幸运的是,人类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的。由此看来,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童或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更为重要。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取决于四种相互联系的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和动机过程。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首先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和观察学习的重要性。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是在研究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使学习的过程缩短,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来说是很重要的。班杜拉对学习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系统地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还在于澄清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区别,这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班杜拉揭示的观察学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学习现象。它不仅更多地表现在人类的学习中,而且也表现在动物的学习中。黑猩猩许多模仿人类的行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忽视对学习的内部过程的研究和行为的认知因素,把人的行为看成是完全受外界环境控制和制约的,是由刺激和强化所决定的。班杜拉批判了这种机械论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学习受认知过程的影响,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打破了单一因素决定论的错误思想,这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最后,在学习动机方面,班杜拉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在人类的观察学习中,班杜拉尤其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所谓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或模仿者在学习中不必直接受到外在强化,只要以其观察或模仿的榜样为媒介受到间接强化体验,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说,观察者在模仿榜样的行为时,是以榜样作出的反应所受到的强化为动力的。所谓自我强化,指的是人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这无疑是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观察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了解了榜样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特点之后,我们需要遵循这些心理规律,合理使用榜样教育,科学发挥榜样学习的作用。

1.遵循孩子模仿学习的规律,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榜样。

人的行为模仿一般都呈现“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由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及学习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模仿,由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特质的模仿”这样的趋势。因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应该侧重他对周围环境、身边人物的直接模仿。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表现优秀的同桌会比为数学奉献一生的数学家更有影响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杰出的、有影响力的榜样,通过学习榜样的某些思想特质或精神激励来感染学习者,从而达到引导、督促、激励的目的。

2.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接纳榜样。

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榜样的合理宣传,切忌将他们塑造成高大完美的“神”。榜样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受教育者领悟到榜样的优秀之处,从而引导他调节自己的行为,向榜样靠近。如果我们所宣传、树立的榜样过于完美,高高在上,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去模仿和学习,对其“敬而远之”。因而,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榜样,认识到榜样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使榜样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3.榜样示范可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从前面的实验可知,真人示范在榜样教育中影响最大,效果最好。但是真人示范会受到空间、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作用的范围较小。而利用电视、电影媒体将真人示范镜头拍摄下来进行宣传,其影响效果虽有下降,但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的范围会更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的需要,为他选择适当的榜样示范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相互补充,从而使榜样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更深入、更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