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校共建长才干

区校共建长才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交通大学开展区校共建活动已有三年时间,在组织、参与区校共建的过程中,青年骨干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思政素质,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动员、辐射带动,促进了广大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时代精神的培养、公民精神的培育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

区校共建长才干

华东交通大学

2006年3月起,华东交通大学与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开展区校共建,以学生骨干到社区挂职锻炼为抓手,通过骨干示范、全员带动,促进了形式由“游击战”到“阵地战”的转变,领域由“大锅饭”到“责任田”的转变,建立了组织协调、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以区校共建为主要载体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实现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与服务自身成长成才的有机统一。

每年,华东交通大学在全校选聘一批学生骨干到社区挂职(任期至少一年),围绕本社区的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化理论认知为理论信仰和实践;发挥优秀学生骨干的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同学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国情、体察民意,认知社会发展规律、明确肩负社会责任,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在的强烈需求。

充分调动团员青年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坚持“项目化运作、事业化发展”,形成党政关心、社会支持的强大合力,为同饮赣江水的交大学子提供履行南昌市民义务的广阔舞台,在南昌“三大工程”中大有作为。

1.搭建一个平台——区校共建。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与街道团工委签订共建协议,并由12个学院的团委(团总支)书记兼任对口街道团工委副书记一职,举学院之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二是注重机制建设。学校建立了领导、例会、考核等一系列完整的区校共建运营机制,加强共建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推进工作的经验交流与分析研讨、督查活动的进展情况与落实成效。

2.定位两种角色——实践者、引领者。一是严格选人。每年在全校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骨干及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骨干中,遴选、培训、推荐27名同学分赴27个社区,由区委组织部正式下文任命为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挂职锻炼一年。二是注重育人。挂职锻炼的学生骨干,既是信念坚定、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模范实践者,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可亲、可敬、可学的示范引领者;既是同龄人,更要成为引路人。

3.服务三大工程——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一是发挥生力军作用。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城区综合载体作用,实行社会实践项目化、制度化和责任制管理,做到管理有团队、项目有专人、周周有行动,持之以恒地为英雄城发展造声势、鼓干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是发挥突击队作用。在党有号召时,能够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平台,在第一时间确保思想、组织、人员、措施到位,做到来之能战、战则能赢。2006年6月,在南昌创卫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我校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即组建了由1700余人次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为南昌创卫贡献青春力量。

4.突出四个特征——青年性、实践性、时代性、示范性。一是坚持青年性。始终坚持以青年为主体,突出青年特色、彰显青年活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由组织推动转变为青年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二是注重实践性。广泛深入开展电器维修、国学宣讲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较强的教育活动,于奉献社会中不断增长学生才干。三是体现时代性。主动把工作放在党的事业的大格局中去思考,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准工作的定位、载体和路径。四是强化示范性。按照“组织体系完善、运作模式成熟,项目发展良好、示范作用突出”的要求,力争“处处有亮点,个个有看点”。

5.打造五支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法律知识普及团、传统文化宣讲团、科技服务团、文艺演出团五支专业重点服务队。一是突出重点组队。心理剧汇演播撒“心理鸡汤”、青少年法律事务服务护航等主题活动,着力在党政最关心、人民最直接、青年最现实的问题上,收战线、克难点、谋求大作为。二是突出特色组队。依托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法律事务部等品牌工作,紧密结合专业所长、服务专长,开展特色鲜明、群众急需的服务,促进百花齐放的品牌化建设,出精品、办实事。三是突出联动作业。根据地方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五支重点团队工作规划系统、服务衔接有效,不搞轰炸、不留空白。

6.抓好六个环节——服务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团建、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全民创业、强化文明创建。一是党建带动团建。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用青年人特有的热情、执着、干劲和追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发挥好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二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工作思路、设计工作内容,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活动创新推动区校共建不断取得新发展。三是实现两个覆盖。提升优秀群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使区校共建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7.做好七个表率——崇高理想的信仰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求真务实的实践者、改革创新的先行者、科学发展的倡导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要求挂职锻炼的学生骨干德才并进、知行合一,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姿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大局中准确定位,在务实中谋求作为,在创新中提升水平,在服务中展示形象,并带动广大团员青年共同进步。

华东交通大学开展区校共建活动已有三年时间,在组织、参与区校共建的过程中,青年骨干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思政素质,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动员、辐射带动,促进了广大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时代精神的培养、公民精神的培育和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挂职锻炼的同学中,1人获评“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人入选江西省团员青年学习十七大精神宣讲团,100%获得市校级以上奖励。

坚持“学以致用、学以立德”,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弘扬高雅文化、推进红色文化,传承赣鄱文化、倡导创新文化,切实增强了校、区基层组织在青少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并发展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富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团建工作的创新、校园文化的繁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明德社、社区“第三空间”(青春互助超市实体)等一批先进典型硕果累累。

以高职学院东青文明创建,信息学院红色网络建设,电气学院家用电器门诊、金晖爱心基金,经管学院贫困家庭支教,软件学院软件技术支持,机电学院公交文明督导等一大批项目化特色工作为依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加强社区团建,关爱弱势群体、服务全民创业,在南昌大街小巷中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促进了和谐文化的建设、民生工程的改善、节约理念的树立和公共事务的发展。

案例点评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化理论认知为青年学生的理论信仰和实践,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华东交通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收战线、克难点,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切入点,以服务城市和谐发展为着力点,出精品、办实事,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构建了以区校共建为主要载体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项目发展良好、示范作用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