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房吴乡范

四房吴乡范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四房吴乡范小学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是村里有钱的几个大户捐资建的私塾,当时仅有的建筑是3孔窑洞,其中2孔是教室,1孔是先生的宿舍。教书先生姓郭,不知大名,方邻称他为郭先生。在此期间,郭先生、马伯彦、杨太、马文清、李汉民、范世昌、李炳孝先后担任学校校长,学校现任负责人为马克勤。目前,学校有教师办公室3间,教室3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将狠抓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房吴乡范img656小学

会宁县四房吴乡范img657小学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是村里有钱的几个大户捐资建的私塾,当时仅有的建筑是3孔窑洞,其中2孔是教室,1孔是先生的宿舍。教书先生姓郭,不知大名,方邻称他为郭先生。时有学生20余人,来自四房、大沟、甘沟等乡(远者寄住本村亲戚家)。在当时极为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学校艰难地存在着。

后来,一名叫马彦伯的清末老秀才来校任教,他善书画,会拳术,让当时的教学大放异彩。

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学校由三年制变五年制,后又由五年制变回三年制。

197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学校迎来了发展的第一道曙光。高考制度的恢复,中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的出台,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莘莘学子们前所未有的求学热情。政府、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高涨。

但由于当时国家相对贫穷,地方教育地方办,地方政府又拿不出较多的资金投入教育,教育主要依靠政府集资和老百姓的投工投料维系支撑,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压力,但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教室、课桌凳、师资等硬件方面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几十年间,学校的窑洞换成了矮房,教师和学生也有进有出,但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却如涓涓流水,从未间断过。在此期间,郭先生、马伯彦、杨太、马文清、李汉民、范世昌、李炳孝先后担任学校校长,学校现任负责人为马克勤。他们一个个在黑暗的窑洞里,在破烂的土房里默默奉献着,任岁月老去,他们矢志不渝。

2003年,范img658教学点的3个教学班,在读学生达150余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同时,在乡、村、社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白银市委1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改建了新校舍。目前,学校有教师办公室3间,教室3间。红砖红瓦,窗明几净,四周树木葱郁,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流失,目前的在校学生只有10余人,办学规模逐年减小。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艰难地进行着。学校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制订岗位目标和量化管理方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将狠抓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的优异成绩回报地方的老百姓,把学校办成一所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学校,为党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今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课改理念,加大课改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成绩,使学校的教育教育质量及办学规模再上新台阶。

(供稿人:刘光祖 马若燕 邢 卓 汪 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