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吴乡二房吴小学
四房吴乡二房吴小学创办于1961年3月,由初中毕业生曹秉庆、杨聚财任教,曹秉庆任校长职务。二房吴小学在一所敞口的窑洞中诞生了,从此,村里的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学堂。
1970年大队支部书记吴廷玺在烂湾选定校址,发动群众修建了6间土窑大教室和六间办公室,二房吴小学有了落脚之地。
1970年—1980年学校有5名民教,杨聚财任校长,吴烈宪任教导主任,教师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直线上升。
197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学校迎来了发展的第一道曙光。高考制度的恢复,中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的出台,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莘莘学子们前所未有的求学热情。政府、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高涨。
但由于当时国家相对贫穷,地方教育地方办,地方政府又拿不出较多的资金投入教育,教育主要依靠政府集资和老百姓的投工投料维系支撑,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压力,但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教室、课桌凳、师资等硬件方面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学校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1982年,学校被评为“会宁县中小学先进单位”。1988年杨聚财转正调离,吴烈宪任校长,郭炳如任教导主任,学校始终把德育、安全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中,教学成绩可喜,在1992年吴烈宪被评为“会宁县优秀教师”,1994年郭炳如获白银市“园丁奖”。
1994年郭炳如任校长,曹明杰担任教导主任。1996年曹明杰获会宁县“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曹明杰调离,王成雄担任教导主任,2008年田燕担任教导主任。郭炳如担任校长期间,团结同志,注重学科管理,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6年杨彦珍获会宁县“园丁奖”,同年,唐鹏获县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07年曹小利获白银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2年在校长的争取下,学校被列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项目,国家投资15万元,村校集资1.5万元,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校新建砖木结构教室6间,教师办公室9间,辅助用房2间。新校舍落成之后,全校上下莫不欢欣鼓舞。学校现有各类图书1200册,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01人,专任教师7人。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近年来,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责任管理、科学管理。
二、抓好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四、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五、搞好后勤工作,实行勤俭办学。现在学校管理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软件建设初见成效。
此外,学校要求教师政治业务素质高、纪律性强、爱岗敬业,有“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使教师与学生的成功之路在逐步延伸,使教与学呈现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态势,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相长中健康、全面地发展,最终达到为学生的成功做好准备。
从目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状态判断,学校尚处在强化制度管理与积极尝试目标管理的转型期。常规管理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运行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在党政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所标准化、园林化的小学已呈雏形。现在,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趋向网络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时代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日新月异,不断走上新台阶。今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课改理念,加大课改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成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规模再上新台阶。
(供稿人:邢 卓 汪 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