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家岘乡大寨小学

党家岘乡大寨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家岘乡大寨小学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学校现有学生232人,教师9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创建初期是私学,1943年改办为官学,新中国成立前夕,创建了“大寨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穷人家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校址迁至大寨村阳坡社,正式确立校名为“大寨小学”。他为创建大寨小学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铭刻在当地人心中。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大寨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党家岘乡大寨小学

党家岘乡大寨小学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学校现有学生232人,教师9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5人、中师3人、高中1人。获市级“园丁奖”1人次,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学校占地总面积3381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其中教室8间、280平方米,生活用房120平方米、辅助用房44平方米)。

创建初期是私学,1943年改办为官学,新中国成立前夕,创建了“大寨小学”。校址定于党岘“大河”,1943年—1945年有教工高耀崇(本乡窝托村人)、1946年—1947年先后有梁奋奇(本乡梁河村人)、刘谦(本村人)任教。1947年—1948年校址搬迁到大寨村龙坡社,先后有王景云、景四美老师任教。学生数在30人左右。

1949年有吴启云(本县太平店乡韩家岔人)及刘耀宗(本村人)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穷人家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校址迁至大寨村阳坡社,正式确立校名为“大寨小学”。

综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1957年)

1950年县文教局派来了公办教师南重科(会宁县城关镇南咀人,1954年辞逝,从教的教师还有范云川(会宁校场人)、张安聪(会宁校场人)、郭崇义(甘肃省靖远人)、雷淑芳(会宁城关人)等。这一阶段,学生人数俱增,达200多人,并建起大教室座,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南老师还创办了冬学识字班,使大多数农民脱了盲。学校服务半径为20多里,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他为学校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而不幸病逝。他为创建大寨小学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铭刻在当地人心中。

第二阶段(1958年—1970年)

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当时形势的影响,校产遗失,校舍倒塌。教学质量急剧下降,学生人数也由200多人减少到40人左右,当时由张振业(本县侯家川乡古道人,1957年进校,1958年调离)任校长。教师有王克极(本村人,民办)刘谦(本村人,民办)。

文革”期间,学生人数俱减,教工人员极度缺乏,学校教育事业陷入低谷。学校仅有教师一名,刘谦(本村人,民办,1957年第二次任教,1970年调离。)这一时期,学生人数相对稳定,在60人~70人之间。

第三阶段(1970年—1980年)

这一时期,李玉明(本村人,民办)任校长。教师队伍不太稳定。先后有本村的18位民办教师任教。教龄最长的8年,最短的半年。在1973—1977年之间,县教育局派来了康志明(甘肃临洮人)任校长,其余时间都是李玉明任校长,直至1991年。

第四阶段(1981年—2008年)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后,教学质量稳步回升。1982年—1992年这一时期,学生人数大副上涨,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都是本村民办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1990年校址再次由本村阳坡社迁至本村阴坡社,并沿用至今。1991年—2006年,刘全忠(本村人)任校长,刘亚文任教导主任。学生人数连年上升,达到360人左右。教师也由5人增至9人。学校服务半径为6公里,覆盖人口为1600多人。

大寨小学在它漫长的历程中迈着艰辛的脚步,为本村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自1990年搬迁重建以来,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植树种花,美化校园,自筹资金修建花园,改建校门。1999年通过了县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全体教师以“为了孩子,辛勤耕耘;为了明天,乐于奉献”为校训;“开拓、进取、合作、创新”为校风;“爱岗、敬业、忠职、苦教”为教风;“勤奋、文明、健康、活泼”为学风。教师勤恳执教,曾在1996年—2002年连续几年获乡级统考检测(双科)前三名奖项,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

学校1990年筹资重建,上级资助3000元左右,其余由群众集资、投工献料修建,所用木料、椽檩大部分是从旧校址拆卸下来的料。建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统一规划,所砌土坯尺寸不一。校园建筑布局不合理,教室大小不合规格,空间窄小,所砌墙壁歪斜不直。迄今,部分教室地基下陷,屋顶凹陷漏雨,墙根碱化脱皮。因此,2004年上级定为D级危房。面临此状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正在新建一所全新的寄宿制学校。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大寨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供稿人:刘亚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