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家岘乡吕堡小学

党家岘乡吕堡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堡小学位于会宁县党岘乡东北部的吕堡村观音社,始建于1968年,当时校址为“文革”村办“树忠堂”。在上级领导的号召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定改“树忠堂”为“吕堡小学”。从此,吕堡小学发展成为五年制小学。学校的规模已扩大为6个教学班,有教师8人,学生269人。

党家岘乡吕堡小学

吕堡小学位于会宁县党岘乡东北部的吕堡村观音社,始建于1968年,当时校址为“文革”村办“树忠堂”。在上级领导的号召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定改“树忠堂”为“吕堡小学”。当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教师办公室1间8平方米左右,教室2间不足40平方米,课桌凳不足10套,只有3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人,建校初由上湾生产队青年丁光锐担任校长。

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8年—978年)

为学校创建初期,学校的规模较小,办学条件差,办学的效果不明显。这一时期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未有明显的发展变化。

第二阶段(1978年—1995年)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国考试制度的恢复与改革,使得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当地人办学热情空前高涨。从此,吕堡小学发展成为五年制小学。1978年村上又自行筹资对学校进行扩建,在以后的几年中由于学生的不断增长,学校亟待重建,校长糟正武多次向村委会反应,热爱教育事业的雷振华老支书多次向乡政府申请拔付建校舍资金。终于在1991年春,乡上下拔5000元,由于资金太少,村委会号召全村群众投工捐料,折合资金15000元,于1992年6月重建了7间教室6间宿舍,从此,学校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乡亲们面前,1994年学校通过了“县标准化学校”验收,从此,吕堡小学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2002年)

2002年利用“危改”项目拔款6万元,新建4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和8间土木结构的宿舍。至此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学校的规模已扩大为6个教学班,有教师8人,学生269人。

第四阶段(2002年—2008年)

2004年的吕小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为了控制这种下滑局面,乡教管中心于2006年秋做出了决定,把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王起老师从杨湾小学调吕堡任教。王老师进校后,起早贪黑,苦抓教学质量,有时中午饭也不吃,只啃几口馍,他还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补课,一年后他所带的六年级语文在县统考中名列全县12名,居乡上之首,今年他所带的五年级数学又在全乡统考中名列第二。王老师为吕堡教育事业的振兴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从此吕堡教育事业又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多年来,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遵纪爱校、勤奋求知”为校训;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为校风;以“严谨探索、务实奉献”为教风;以“巧学苦练、善思进取”为学风。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勤”、“实”的原则,努力创设“和谐教育”的氛围,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校情,创设了“求真、求善,崇善,尚美”的德育主题和以“备、说、授、评”为指导的教学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抓好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室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新理念。

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量化管理。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教师还远远跟不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使自己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育浪潮推动下,全校师生正在努力营造新的和谐师生关系和校园环境,为创建标准化学校而不懈努力。

吕堡小学历任校长名单:丁光锐、糟正武、丁耀珍

(供稿人:丁耀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