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百户初级中学

八百户初级中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郭城驿镇八百户初级中学地处关川腹地,东临景色秀丽的祖厉河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繁荣,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一所新颖、独特的初级中学。学校初创于1969年,其前身是郭城驿乡六百户八年制学校。此后,八百户初级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几经搬迁扩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乡村两级先后共筹资6万元。学校硬件建设初步达到标准化。

八百户初级中学

会宁县郭城驿镇八百户初级中学地处关川腹地,东临景色秀丽的祖厉河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繁荣,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一所新颖、独特的初级中学。

学校初创于1969年,其前身是郭城驿乡六百户八年制学校。当时,在民主人士吕正国、邢万章、李尔功、吕生福等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初步创立。本乡尚湾村人李维国为第一任校长,当时学校有学生80人左右,教师6人,是“戴帽子”七年制初中。

1978年,学校初中部与小学部合并,初中部学制由原来的两年制变为三年制,学校改制为郭城驿乡六百户八年制学校,由本乡大羊营村人史纪元任校长。

1990年,小学、初中分离,初中部搬迁到八百户村中心地带,由本乡大羊营村人王海雄接任中学部校长。

此后,八百户初级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几经搬迁扩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有教职工19人,教学班6个,学生329人,教育教学质量居于全县农村初中中上水平。

纵观学校发展,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9年—1978年)

为学校始创时期,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不高。其时,初中部只有两个班,设在公路旁边,是“戴帽子”七年制初中。小学部设在祖厉河边。

第二阶段(1978年—1990年)

国家的中心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改革中考制度,全社会重视教育,办学兴教热情空前高涨。

1978年,时任校长史纪元向县文教局争取到基建资金3000元,动员当地老百姓投工捐料新建教室一栋,把祖厉河边的小学部搬迁合并到公路旁边的中学部,学校由七年制改为八年制。当时有教师9人,每级1个班分为3个教学班,学生150人。

第三阶段(1990年—2000年)

1990年,王海雄任校长,全县教育仍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自身发展这一角度出发,王海雄大胆设想:中小学分离。这一构想很快得到了乡政府、乡教委、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乡政府先后筹资3万元,村委会无偿划拨基建土地15亩,村上负责人吕卓、吕岳想方设法把村上林场10亩土地永久性承包给群众,筹集到资金1.9万元,在外地工作的本村人以及当地部分群众捐来资金1.1万元,先后筹资3万元;同时,动员本地群众投工捐物。乡村两级先后共筹资6万元。新校址选在八百户村中心地带,当年新建砖木结构教室一栋3间,面积280平方米;新建教师宿舍一栋9间,面积210平方米;土木结构生活用房一栋5间,面积115平方米;并修建了一个30立方米的水池。新校址占地面积99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5平方米。

1990年8月,初中部搬迁至新校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有教师13人,教学班3个,学生180多人。同年,村委会受到县上表彰为集资办学先进村。

1997年,时任校长姜继祖。学校高度重视“三化”建设和“三配套”建设,植树种草绿化校园,俢造花园美化环境,俢建国旗台,改建厕所为砖木结构,面积140平方米,投资8000元。学校硬件建设初步达到标准化。

第四阶段(2000年—2003年)

2000年,初一年级新生增多,平行班由一个变为两个,班级结构“一大一小”,大班50人,小班28人。由于没有教室,小班暂借村委会会议室上课,初二、初三级各一个班,有教师13人,学生208人。时任校长李尔麟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教师结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这一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县64所中学中排第16名。

2002年6月,学龄少年继续增多,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校长李尔麟与村委会负责人吕颖一道动员群众投工捐物,兴起建校以来的第四次集资办学热潮。村上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一部分,学校自筹一部分,总共筹集实物、资金,折合现金3.8万元,扩建了一栋140平方米教室3间,70平方米教师宿舍3间,新建面积共210平方米。改建学校南面围墙(砖混)90米,将300棵白杨树苗移栽到校园周围,这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教学规模继续扩大。至此,全校有4个教学班,教师13人,学生239人。

第五阶段(2003年—2008年)

2003年,在校学生人数增加到304人,初一、初三年级平行班由一个增加到两个,班级结构还是“一大一小”,只有初二级一个班。有教师16人。

2004年,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增加到348人,学龄人口急剧增长,学校硬件建设滞后,缺少教室,现有办学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了彻底改变“三大两小”既不科学又不规范的办学模式,时任校长南永峰果断决策:新建一栋砖木结构教室。经小学部老教师吕著的引荐和介绍,得到“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研究院”院长吕生弟先生的大力支持,争取到该单位捐助资金3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1417.48元,总计筹资64073.24元。在2004年8月1日—2004年9月1日,由会宁县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二分公司邢耀毅工程队承建,新建砖木结构教室一栋3间,面积189.86平方米。村委会负责人吕颖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先后筹资1.5元。同期,还新修了学校西面围墙(砖混)110米,重新俢建校门、旗台,硬化校园马路250平方米,新建库房75平方米,新挖40立方米水池1个。自此,学校办学条件彻底得到改观,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

2008年,学校占地面积997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310平方米。有教学班6个,学生329人,其中女生173人。教职工19人,专任教师18人,学历合格率达83%以上。

2007—2008学年度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四率”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的入学率99.7%,在校学生缀学率0,应届学生毕业率100%,17周岁人口的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8%。

近年来,学校以推进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精致管理、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制立校、以正立身、以身立人、以知立教”的校训,“遵纪守法、刻苦攻读、开拓进取、全面发展”的校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深入浅出、诲人不倦”的教风,“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学风。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精致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品位,不断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自己的教师自己培养这一路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在抓好师德建设的同时,乘新课改这一大好机遇,提出实现新课改三个转变的思路: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考试评价方式的转变。把师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最高体现。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2—2007年,初三共计毕业679人,六年累计考入普通高中166人,职高284人,中师中专50人。其中,在2006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全县64所初级中学中排第18名。

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共36人次,学生受到国家、省、市、县各学科竟赛奖共32人次。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展望未来,前程似景。在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大背景下,全校师生充满信心,努力把学校创建成一所独具特色的科学化、标准化的农村初级中学。

在我校毕业的学生累计已达2300多人,从初创到现在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如2003届初三毕业学生张睿东,于2006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热能系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习。他们分布祖国各地,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出国留学。以下人员曾毕业于八百户初中:

车克钧,头寨子镇三百户村人,现任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甘肃省政府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并通过初审和复审。

吕生弟,郭城驿镇八百户村人,现任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吕生统,郭城驿镇八百户村人,西北师大外语系教授。

吕东风,女,郭城驿镇八百户村人,留学美国攻读博士研究生。曾为西北纺织学院硕士研究生。

吕凤岐,女,郭城驿镇八百户村人,广东省会州会计事务所主任。

姜效波,郭城驿镇八百户村人,现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八百户中学历任校长名单:李维国、王化、赵子晋、李玉、史纪元、田汝璞、田树民惠乐田、王海雄、姜继祖、李尔麟、南永峰

(供稿人:南永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