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畔初级中学

河畔初级中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河畔初级中学创建于1986年。学校虽地处农村,自然条件艰苦,但经过河畔初中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被市县综合督导组评定为“白银市规范化初级中学”。学校建成后,由河畔学区负责招生。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后,校委会及时制定了《河畔初中教学管理工作规定》和《学生在校一日要求》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工作。1988年春季,王绍祖因工作需要调会宁三中工作,李景森担任代理校长,史国胜任教务主任。

河畔初级中学

会宁县河畔初级中学创建于1986年。位于会宁河畔十字街,靖天公路南北贯通,交通比较便利。由王绍祖担任首任校长。创建初期,学校规模小,有学生110名左右。校园内松柏苍翠,环境优雅。学校占地面积3503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450平方米,绿化面积1626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四层综合教学大楼、三层教学楼、二层实验楼、一层砖混结构平房组成的“四合院”为教学区。综合教学大楼后为生活区。生活区以西为运动区,体育场地约7280平方米。学校虽地处农村,自然条件艰苦,但经过河畔初中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建成教师家属楼5栋,解决了35户教职工住房。学校设有图书室1间,阅览室1间,打字室、油印室1间,物理实验室2间,生化实验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微机室2间,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为一线教师获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保障。

学校现有教学班28个,学生1906名,其中住校生1077人,教职工101人。其中本科学历44人,中学一级教师21人,有9人被确定为市、县骨干教师,有22人次获国家、省、市、县“优秀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3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提倡“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师如亲,爱才如己”的“四爱”意识,弘扬“尊师爱生、文明进取”的校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刻苦攻读、立志成才”的学风。有一支思想好、作风硬、工作实、业务精、绩效优、适应未来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99.6%以上,20名同学被评为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音、美、体教学和特长生培养为学校特色之一,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6%和98%以上,为高中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先后为高中输送学生2500多人。自全县会考以来,升学率逐年上升。近年有70人次在全国数理化和英语竞赛中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特别是在学校与上级部门的紧密联系与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9%以内,应届毕业生毕业率达98%,有力巩固了全镇“普九”成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和表彰:曾获“县级文明单位”、“白银市五四红旗团委”、“两基达标先进学校”,2001年获全县中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2008年全县“阳光体育迎奥运”篮球比赛,男子组、女子组分别荣获亚军,2008年学校被县教育局授予“爱岗敬业、奠基未来”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自2000年以来连年荣获河畔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市县综合督导组评定为“白银市规范化初级中学”。

纵观学校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1987年)

为学校初创时期,1986年春季,河畔乡政府根据当地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上初中难”的实际,决定申请在河畔增设一所独立初中。这一决定得到了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于是,经各方筹资,于当年2月份动工修建,历时3个月建成教室2栋8座,共462平方米;建教师宿舍22间,共422平方米。为秋季招生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1987年—1989年)

学校建成后,由河畔学区负责招生。首届招收学生110名。开学前夕,教育局下文从北刘中学调来王绍祖担任本校校长;并从乡属各校抽调李景森、杨金祥、武装民、王有彦、高凤英、李军、杨根堂和令桂芬来本校任教。

同时,为有效的利用现有条件解决本乡初三级学生补习的问题,又和三中协商联办补习班两个,三中借调董世昌、刘雄亚和苟克霞三人协助教学。这样,学校开办伊始,开设教学班4个,学生226人。第二学期升学考试时,补习班的104人中,54人考入高中,2人考入技校,升学率为53.8%。

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后,校委会及时制定了《河畔初中教学管理工作规定》和《学生在校一日要求》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工作。

然而,初创时的教学设施极其简陋。除教育局配发的100套课桌、6套办公桌和6张床板外,国营拖拉机站援助了一副篮球架,其余一无所有。加之校址选在一片沙滩上,校园沙石遍地,凸凹不平。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劳动成了师生每天的必修课。到该学期结束时,共平整校园1800余平方米,开挖水渠近100米。经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1988年春季,王绍祖因工作需要调会宁三中工作,李景森担任代理校长,史国胜任教务主任。教师队伍也大大加强,1988年县督导室初次来校检查督导工作,对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给予较高评价。1989年春季,河畔乡党委、乡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第三阶段(1990年—1995年)

1990年8月,县教委调冯树雄任河畔初中校长,上任后,先后制定了《学校管理规划》、《教师工作十条》、《师德要求八条》、《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四阶段(1996—2009)

1999年,学校被列为“义教”项目学校,一期义教投资72.9万元,新建教学楼一栋,面积1650平方米。2002年危改项目投资28万元,建成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会议室等专用室的综合实验楼一栋,面积为590平方米。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2003年又投入危改项目资金51万元,建成了一栋面积为1213平方米的教学楼。2005年学校又被列为“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投资21万元建成7间420平方米的教室。二栋教学楼及实验楼的投入使用,彻底缓解了本镇小学升学的压力,解决了全镇初中学生就学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贫三”项目国家Ⅲ类标准实验仪器和义教项目实验仪器各一套,价值3.96万元。学校现有图书20000余册,生均图书达10册。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装配了微机室及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会考合格率逐年提高,学生中有30人次在今年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中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并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2000多人。特别是在学校与上级领导部门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使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有力地巩固了全镇“普九”的成果。

回顾过去,河畔初中走过了艰难的办学历程;立足现在,学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将信心百倍,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下,为争创质量、师资、条件均为一流的农村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河畔初级中学历任校长名单:王绍祖、冯树雄、王丕巩、吕有、吴云

(供稿人:吴 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