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岔初级中学

汉岔初级中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岔初级中学发端于1947年柴蒸畔所办的私立小学,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汉岔小学,学校历经半个世纪师生的辛勤耕耘,已具相当规模。1979年,柴绳武再次出席了第四届国家全运会,国家体委给汉岔乡初级中学颁发了体育先进单位的锦旗,这是给学校体育工作最高的奖赏。在他的带领下,汉岔乡初级中学早期的建设初具规模,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先后数十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奖励。

汉岔初级中学

横跨千里的兰宜公路,铺就了山区孩子的成才之路,香甜的铁木山“神水”,浇养着山区孩子的纯真心灵;松柏青青,与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校舍交相掩映,一朵朵绽放的鲜花,与一张张孩子们纯朴的笑脸相映,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会宁中部山区坐落着一所中学——汉岔初级中学。

汉岔初级中学发端于1947年柴蒸畔所办的私立小学,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汉岔小学,学校历经半个世纪师生的辛勤耕耘,已具相当规模。

一、勤俭办学三十年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春,汉岔小学诞生。学校设在当地一座白马庙内,只有一间教室,一间阴暗小房,马应武一人任教。尽管办学条件极为简陋,老百姓还是很乐意地把孩子们送进了学校的大门,朗朗读书声给贫穷落后的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从此揭开了山区农民战胜贫穷、落后的新页面。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1952年秋季,学校实行分级教学,并逐步走向办学的规范化。1953年春,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有教师二人,学生80多人。1956年,学校从白马庙迁到现在的校址(原称梁家坟园)。1957年,有学生157人,教师7人,小学建制已完备。1958年,小学改为“戴帽子”中学,在校学生达280人。1960年,又摘掉“戴帽子”初中还原为小学。1968年春,设立初中班,当时称为七年一贯制,教师增至13人,学生360人。1971年,学校设立了高中班,1974年停办。学校在公社的支持下,自办了二个高中专业班(农机、农技)。1975年,小学从中学分离了出去。1976年,又恢复了普通高中教育。1978年,恢复跨阴历年学年度,实行夏季毕业。1980年,高中再次停办,初中又恢复了三年制,学校定型独立初中。1991年,学校配发了理化生实验仪器八组。1992年,学校被定为“青浦经验”实验学校。1995年,被命名为市级“标准化学校”。1997年,被市教委评为“素质教育先进集体”。2000年,市建行给汉中捐献体育器材,价值7000余元。2001年,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2001年11月,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两基”达标验收合格。2004年,被市政府评为白银市“两基”达标先进集体。2005年,被市委宣传部、教委评为白银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此时,教师已达91人,教学班由1个班发展到现在的24个班,学生也由43人发展到现在的1644人。

汉岔初级中学在发展前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勤俭办学。

学校从创办之时起,一直走着一条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依靠群众勤俭办学的创业道路。

在建校的过程中,当地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纷纷投工、献料,突出代表是:汉岔村的李建堂老人把自家唯一的一间房子捐献给了学校;赵岔村的李赞育老人把他花80个大洋买的五方木材外加40元人民币捐给学校;汉岔村的牟学聪老人作为长年建校的木匠工,义务建校。社员们就这样一根椽,一块板,一元钱的支持建校,有时还要从百十里以外的遥远地区拉椽运料,不管多苦多累,从无怨言。在校师生也捐钱捐物,他们当中突出代表有薛仰礼、李万奎(捐了二十元钱)、王永让、刘智贤、张俸、赵思勤、吴庭贤等人。师生为了建校,从三里远的地方挑水300方,搬石80方,都抢着和泥、抄沙、运土块、抹泥,有时手也磨破了,但从不喊苦叫累。

1954年至1984年,经过30年的艰苦奋战,历经六次大的修建,先后建成教室5栋10间,教师宿舍3栋25间,学生宿舍1栋5间,窑洞17孔,建筑面积2688平方米,折合人民币约30多万元。勤俭办学,既弘扬了社会的奉献互助精神,又培养了师生吃苦耐劳的艰苦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劲头。

一切本着节俭,一切从节俭出发。这还得从被教师誉为“红管家”的吴庭贤教师说起。吴老师事事以勤俭为己任,能自办的事从不花钱去办,大到修理一桌一凳,小到一个螺丝钉,他从不浪费,每学期扫帚发放都要领新交旧(旧扫帚用来盖房)。教学用的粉笔也是学校自制的,是师生从几十里远的地方挖来石膏烧熟后制作成的。教师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只能利用土坑取暖,每到星期天,教师三三两两到校外铲草皮,扫牛羊粪,用来填坑取暖。教室里面泥两个土炉子,动员学生拿来干柴、牛粪之类的生火取暖,冬天有太阳时学生就搬到室外上课。教师照明用小煤油灯,一周灌一灯一盏油。尽管教学条件极其艰苦,但每一个教师表现得很乐观向上。

学校勤俭办体育是很有名气的。为了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学校自制了大量的体育用具,如平梯、拉力架、拉力绳、跳箱、山羊、乒乓球台、篮球架、单双杠等。凡能替代的就用替代品,如用石头当铅球,扁石头稍作加工当铁饼,向日葵秆子当跳高架。总之,能俭就俭,能省就省,尽量少花钱多办事。虽然教学条件很差,但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取行了优异的成绩。1974年学校参加地区排球比赛夺得了冠军,射击比赛争得了第一名。1979年在省运动会上,学生王海梅分别夺得了1500米和3000米田径竞赛第一名,体育教师徐兆明应邀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五届运动会。1978年,校长王永让代表全校师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跟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这给汉岔乡的教育史写上了光辉的一笔。1979年,柴绳武再次出席了第四届国家全运会,国家体委给汉岔乡初级中学颁发了体育先进单位的锦旗,这是给学校体育工作最高的奖赏。同年,体育教师杜贵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体育先进工作者。

勤俭办学虽然艰苦,但广大师生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真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山沟里的穷孩子有6人先后从这样简陋的学校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后又融入了国外留学的阳光行列。

二、在教育改革中前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不断前进,并快速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一)教育的特质就是奉献

讲奉献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优点。学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扎在了讲奉献的土壤里。如担任学校20多年校长的王永让同志,他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教师,他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他的带领下,汉岔乡初级中学早期的建设初具规模,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先后数十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奖励。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曹树良所说,他心里只有学校,唯独没有自己。他的继任者刘智贤同志,在工作中以务实求真为突出特点,在任职期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有了大幅度提高,曾数次名列全县前十名,他也数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他常说,做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教师无职无权,但责任重大,他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他把教育教学质量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后任校长柴绳武、刘仁、赵世宏都身体力行,很注重教师奉献精神的开发,一致认为,学校办的好坏关键就看教师有无奉献精神。讲奉献的教师不断勇现,如老教师胡健体,甘于淡泊、勤于奉献,所带高中班有4人考上了大学,他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王彦伯老师,能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担任教导主任期间,为扭转学风作了大量的工作,被评为白银市优秀园丁。中年教师吕保国在语文教学岗位上,王仕刚在数学教学上,善于钻研,善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深得学生赞誉。青年教师金万福,一踏上教学岗位,就以扎实出名,他刻苦钻研业务,自学考试过了大专、本科的汉语言专业,又自学了电脑,并能在网上阅读和写作,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二)全方位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有着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把教师培养成善于学习的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我们所做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开展过三关的教研活动。

1993年通过对上海青浦经验的学习,给我校教研带来了生机,结合学校实际,重点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教学要过“三关”。首先过常规教学关;其次过达标课关;第三关就是能胜任优质课的教学——即示范课教学。在过“三关”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了三个“突出”。突出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两基”,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目标就是要开发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达到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目的,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稳步增长,主动自觉成为一种能力,使启发式教学也逐渐融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中,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同享乐;教而无教,无教而教的美妙境界,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智慧的目的。教师也先后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有十多名教师先后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名次。

二是开展优质课竞赛。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全校性的优质课竞赛活动。每组评出一名优胜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凡学校选送到县市优质课参赛者,必须从学校产生的优胜者中选送。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然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特别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课题。使教研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的死,学生学的死,究其根源,还是个观念问题,还是在应试的圈子里转,有鉴于此,学校全方位地开展了启发式教学的教研活动。启发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自主自觉学习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符德军为代表的12名学生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各类竞赛的一、二、三等奖。

三是集体备课教研。

对年级各学科教案从教学方法、内容、手段诸方面集体进行探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教案最佳优化,也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四是鼓励教师不断在职学习。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深感专业知识的不足,于是几乎所有青年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专业进修,经过自考或函授有5位教师获得了本科文凭,有10名教师获得了大专文凭,还有20多名正在进修本科。这就为学校培养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全校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促学的良好风气,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从1984年到2007年,学校在中考中曾十多次获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

(三)与时俱进,旧貌换新颜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汉岔中学的面貌也同步发生了彻底的改观,真是旧貌换新颜。

变化一,通过实施国家各类项目工程,学校的总建筑面积从1968年的不足1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234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变化二,教学实验、教学手段有了新的发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并部分实施电化教学。

变化三,上拨教育经费由1968年的不足1000发展到现在的36.6万元,这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汉岔初级中学半个世纪的校史,突显了勤俭、奉献,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这样一个特色,它使汉岔中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有了保证。但距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要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使汉岔初级中学的教育特色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地方教育增添新的风采和光辉。

(供稿人:赵世宏 王效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