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川初级中学

陇西川初级中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陇西川初级中学位于县东南部,始建于1936年,校址在陇西川村中街,她的前身是赵源珍创办的私学,学校规模较小,直到1949年,才发展为一所正规小学。校领导张晟、李进山在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荣获“教学新秀”称号。纵观陇西川初级中学70年的历史,从一所私塾发展到初级中学,虽历尽艰辛,但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教育精神没有变;虽前后2

陇西川初级中学

会宁县陇西川初级中学位于县东南部,始建于1936年,校址在陇西川村中街,她的前身是赵源珍创办的私学,学校规模较小,直到1949年,才发展为一所正规小学。1968年设初中,附设小学部;1978年春季,学制变更,成为一所八年制“戴帽”中学,有学生200多人,本县党岘乡人董继锐任校长;1992年因教育发展需要,剥离小学,成立独立初中,张晟任中学校长。从1992年到2007年,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校实施了“义教项目”、“寄宿制工程”,实现了“两基”达标,教学质量也随之逐年提高。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6年—1949年)

1936年,举人出身的赵源珍,为后代子孙计,创办私塾。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幼学》、《四书》、《千字文》、《三字经》、《珠算》,学生42名,教师4名,由赵鼎负责私学教学工作。1937年梁希号继办私塾,聘请陇川知名人士梁锦荣任教师,校址在关公庙院。

1938年—1939年成立“保国民学校”,高文俊任校长。学生有后来任陇西川学校校长的冯国玺、杨景亭等。办学条件极差,没有教室、设备简陋,采用复式教学,不同年龄的学生挤在两孔窑洞里学习。

1940年—1948年先后有梁治中、冯继德、冯国玺任校长。历时十年,艰难创业,虽生源不足,仍向前行。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为培植崇文重教的民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受到了弥足珍贵的文化教育。

第二阶段(1949年—1968年)

1949年“陇西川初小”建成,梁河人梁克信任校长。一所四年制小学,容纳了76名学生,可算是解放前教育普及的一个巅顶。

1951年划分辅导区,陇川辅导区辖上王、吊岔、党岘、梁河、魏岔等初小,杨景亭任联合辅导区校长。至1954年,先后增派教师李邦彦、梁芝荣、万子坚,学校规模初具,学生达到158名,课桌凳均为榆木制作,这些课桌凳厚实坚固,一直用到九十年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生活,培育了师生们奋发向上的情操和意志,激发了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作风,一匹匹毕业生后来成为生产劳动第一线的骨干人才。

1954年,“陇西川初小”改制为“陇西川完全小学”,刘元任校长,范俊德任教导主任,教师有张士杰、魏毅、杨景亭、梁鸿吉等,学生148名。开设课程有语文、算术、图画、唱歌、体育、劳动等,学校有土木结构建筑四座,总建筑面积不到100平方米。乡村正规的小学教育从此开始。

1957年—1967年,李香亭、马继仁先后任校长,教师队伍中第一次补充进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他们是许仁、陈超(抗大第一届毕业生)、薛自珍(音乐专科)、郑康雄等。他们之中许多人来时风华正茂,去时两鬓萧萧。甚至,无可例外地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了不白之冤。但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铭记在当地人民的心中。

第三阶段(1968年—1992年)

1968年,学校改制为七年制,赵海明同志任校长。至1973年学生达到270人,开设代数、物理、化学、工基、语文、政治、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课程,其间张文选、苏玉玺曾任校长之职。五年间建成土木结构教室四座,教师宿舍14间,总建筑面积达到968平方米,学校注重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制度、措施日臻完善。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人才。

1974年—1976年,史纪元担任校长。上任伊始,争拨农业试验基地10亩。学校大力发展养羊、养猪,解决了教学经费的困难,又开辟操场4000平方米,种植树木上万株,购置理化实验设备和药品,添置图书上千册,篮球架一副。他,管理水平较高,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成绩突出,使这所学校声名远扬。

高考制度恢复以后,1977年—1991年,历届领导大抓校风、学风、教风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优良作风和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以“全面培养、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为校训,教育教学管理崇尚“严谨合作、科学创新”,学校呈现出一派“团结勤奋、务实求是、尊师勤学、自主自强”的文化景象。校领导张晟、李进山在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荣获“教学新秀”称号。十多年来累计考入各类中专学生32人,升入高中264人,特别是1984年,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得到了县政府的嘉奖,为学校颁发《辞海》一本,同时,初三班主任张晟同志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第四阶段(1992年—2008年)

1992年,生源剧增,已有的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就读需求,经学校申请,县政府批准,原陇西川八年制学校改制,分立陇西川初级中学和陇西川及幼希望小学。中学教师由21人增至30人,班级由6班增至9班,学生由326人增至707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2002年—2005年,学校先后实施二期“义教工程”和“寄宿制工程”项目,建筑面积达到2202平方米,校园实现全面硬化,遍植松柏花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教书育人,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30余种,做到各教研组、各年级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各岗位人员职责有例可依;学校视质量为生命线,雷厉风行抓管理,聚精会神搞教学,全力以赴上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陇西川初级中学2004年—2007年中考情况统计表

img524

续 表

img525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教改兴校”,发扬“三苦两乐”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风学风转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会宁县杨集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我校教师魏作仁、李自仁、高玉洲、史俊宏等发表论文10多篇,魏作仁等3名教师获会宁县园丁奖;闫小红、董奇等4人获英语、数学、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奖;梁娟、范宁、潘同福等7人获县级说课奖;高士奇获白银市园丁奖。自2000年以来,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完成率分别达到99.1%、99.2%、100%、100%,六科合格率和中考升学率逐年稳中有升。

目前,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697人,30名教师中,有一级教师7人。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套,拥有远程教育模式3设备,图书室藏书7000册,订阅报刊杂志21种,师生借阅方便,文化底蕴浓厚。

纵观陇西川初级中学70年的历史,从一所私塾发展到初级中学,虽历尽艰辛,但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教育精神没有变;虽前后26任校长、100多位教师,但品德高淳、为人师表的教风没有变;虽是黄土高坡一村学,但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没有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这是我们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艰巨任务。

(供稿人:魏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