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的研究日益兴盛,人们也开始重视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是更深层的为学校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由此,教育不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更要促进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整体的发展,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

一、教学和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的研究日益兴盛,人们也开始重视学校文化尤其是课程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斯坦德(Geert Hofstede)和沙因(E.Shein)的定义,所谓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经过长时间发现、发明和发展的,用于应对环境挑战和内部整合的符号意义系统。它是更深层的为学校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可以说,当前关于学校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证明,学校文化能够通过提升学校效能,以隐性课程的形式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和责任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本文的教育案例中,“给孩子播下一颗精神的种子”的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正生动地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给孩子播下一颗精神的种子”的理念不仅承认学生是认知性的个体,还发现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存在,更强调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认为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由此,教育不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更要促进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整体的发展,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积极优质的学校文化,一方面潜在地影响着学校管理,通过建立学校组织共同的价值、行为准则,整合学校内部成员的行为、减少内耗,形成学校群体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帮助全体教师树立“给孩子播下一颗精神的种子”的集体名言和共同理想,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践诺。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帮助学生群体不断生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责任心和自主意识,充当学生发展的重要隐性课程,乃至帮助他们获得“精神可以创造永恒的财富”的生命感悟。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而言,学校文化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和建立共同价值及发展目标的功能,引导着学校群体成员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和变化,树立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一种潜在的动力机制激发学校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而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