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学院的学风现状主要是“自治”与“他治”不到位所致。下面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人文系为例,来探讨独立学院学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人文系现有在校生1320名,其中女生925名,占70℅,男生395名,占30℅。2005年,天目学院下发《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关于加强优良学风与文明建设的通知》,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每位师生都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做到“共建共享”。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人文系为例

黄伟泽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学习是学生的大事,学风是学校的大事。独立学院的学风现状主要是“自治”与“他治”不到位所致。学风建设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必须抓源头,使用组合拳,重在强化学生个体的自觉与外部学习环境管理。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路径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办学质量是其生命线。学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优良的学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独立学院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尤其依赖优良的学习风气。因为其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是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在学风建设方面,独立学院同样存在先天不足,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下面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人文系为例,来探讨独立学院学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展现:学风之现状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人文系现有在校生1320名,其中女生925名,占70℅,男生395名,占30℅。分属法学、广告学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英语等五个专业。2005年,天目学院下发《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关于加强优良学风与文明建设的通知》,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每位师生都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做到“共建共享”。通过几年的努力与积淀,一个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的育人环境正逐渐形成。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动力较足,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较好地利用大好时光和有利条件去汲取营养,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学院里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方面还比较严重,与公办本科院校间的差距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多数新生无专业思想概念,少数老生专业认同度不高

多数高校推行招生改革,按大类录取新生,或者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大学第一年主要是公共基础课、通识课,学生缺乏专业思想熏陶、形成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填报志愿时服从调剂而专业“被选择”,但是入学后发现“被选择”专业与“理想”相去甚远,导致学习原动力不足;在老生当中,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在专业分流中被分到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专业认同度低,而且这类学生多集中在一两个专业班级,导致厌学情绪交叉感染。

(二)学业在课堂之外处于“荒废”、“半荒废”状态

除上课外,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只是完成作业而已,仅少部分学生去主动进行拓展性学习。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的学业在课堂之外处于“荒废”、“半荒废”状态。据调查,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用来交友、消遣,一部分学生用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其中上网玩游戏或者聊天尤其普遍,并成为制约学风建设,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没有高强度的集中约束和管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主要靠自觉与自律。大学生自身的鉴别力和控制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业务”与“业余”的关系,他们淡漠现实生活的启示,对思政教育知而不信,不愿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部分学生功利思想严重,靠不正当竞争获得学习评价

受到社会“大气候”与学校“小气候”的影响,一些学生急功近利,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和文明素养的积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讲利益与权利却不尽责任与义务。一些学生学风浮躁、不求真才实学,在干部选举、入党推优、综合测评中做手脚、拉选票,靠不正当竞争获得“良好”学习评价。

(五)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投机心理较为严重

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在学习中抄袭他人作业、甚至论文;逃课、点名时找人代答;考试时夹带、替考、手机短信舞弊。这种投机心理,不仅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二、展开:成因之分析

(一)大学扩招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近几年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也非常快。生源质量自然下滑,同时,多数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兼职教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承担是“有限责任”,从而造成独立学院教学上的粗放运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足

课堂教学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不得不指出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引发一些学生的抵制情绪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导致课堂到课率不理想,不得不用点名和折扣平时分来维持课堂的虚假繁荣。

(三)社会不良因素对学风建设的侵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消极现象乘虚而入,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不公平竞争、贪图享乐、人情淡漠等。另外,学院周边的环境也对学风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学院周围遍布网吧、酒店,致使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游乐于其间,延误了学业。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与中学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学生短时间内难以养成适销对路的学习习惯;其次,由于实行学分制,对大学生的教育注重目标管理,增强了投机行为得逞的可能性;再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强调热门、强调个性发展,这对专业被选择的学生来说,学风建设尤为任重道远。

(五)非强势学科对学风的影响

一所大学的学科地位也同样对学风产生作用,主要是会对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产生微妙影响。强势或特色专业,学生学习的劲头自然高一些,而非强势学科,由于其专业知名度有待提高,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这使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会有所折扣,对学风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展望:路径之选择

学风建设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必须抓源头,使用组合拳。重在激活学生个体的自觉与外部学习环境管理,即管人、管环境。管理的层次可用图表表示:

img40

据此,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便有了方向与举措:

(一)充分激活学生的自治能力,推进他律向自律转化

大学生是被教育、被塑造的对象,也是参与该进程的能动的主体。而不应该被看作是“不断麻烦制造、经常需要纠正”的群体,倒可以看作是“一手制造问题、一手解决问题”的群体。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是有些人由于惰性而被隐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绝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富足、衣食无忧所致,安逸的环境使有些学生逐渐丧失了进取精神,逐渐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同感。导致这些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其实,当代大学生有学习的需要和成才的愿望,社会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成才的诱因,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应该被充分信赖、被适度放手,使他们的自治能力在宽松的育人环境中有效激活,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在学生集体中形成文明正义与勤奋好学的主旋律;在学校和老师对学习的方向与内容上施加积极影响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信、自立中感受信任,逐步提高内在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推进他律向自律转化。

(二)发挥思政工作优势,激发学生苦学成才的紧迫感

思想是先导,想通了事情就好办。当今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挑选的意识日趋增强,但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表现在对待不同课程采取“差别待遇”的态度,许多学生对非专业课程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常有学生抱怨:为什么学?为谁学?这类课程也是学生逃课的“重灾区”。还有些学生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应试倾向严重,学习目的就是一纸文凭……

思政教育工作是学风建设之根本,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优势所在。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真善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勤奋学习、成人成才;帮助他们培养报效祖国、感恩社会、反哺家庭、成就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风建设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进一步加强教风与课程建设,提高课堂引力

课程体系整体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独立学院的课程要真正体现应用型特征,虽然师资是母体的,但课程设置能够而且应当有所差异。不能因照顾老师的备课、授课方便而无所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以生为本,以专业为本,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自编教材而设课。许多文科类课程因过分强调完整性而导致不必要的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学院必须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逐步化解课程“结构性矛盾”,适度增加专业课程,注重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性环节的设置,如:现有的“两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稍显庞大,占用课时较多,且偏重于知识传授,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

教学相长,教风影响学风。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学生宁愿额外花钱去校外培训班“挤大课”,却不愿坐在自己教室里听讲,这是课堂引力不足所致。当代大学生对“教”的不合作心理与行为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情况:一是课堂“满堂灌”,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与课堂状态;二是课堂教学缺乏技巧,内容贫乏,气氛沉闷;三是照本宣科,做教材和参考书的二传手;四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差,纪律混乱。必须进一步提高课堂引力,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力,把学生的心“收”回课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科学严格管理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要逐步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严格执纪,规范学生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学院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效果。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充分发挥现有奖学金、助学金及其他奖励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改进与创新“评优评先”的方式方法,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同时,对纪律松散,经常迟到、旷课、逃课、违纪违规的学生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乃至纪律处分,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把教学环节的处理、处分措施用起来,真正发挥学籍管理在学风中的作用。特别是要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激励学生敢于竞争、勤奋学习。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级,采取分级教育和管理。如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适应性教育,通过加强专业理想、学习方法、校纪校规等教育内容,精心开设系列教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振奋精神,早入角色。通过新老生联谊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和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成长成才教育。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考证过级,多组织开展一些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活动。对毕业班的学生主要是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就业竞争意识,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校友回校做事迹报告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要有机整合。教学、教务、学生管理一条线,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但三者的合力并未有效形成。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完成“教”的任务,对学生的接纳情况和课堂纪律放手不管,可谓只教书不育人。学生管理一条线,辅导员对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不多,任课教师不熟悉学生,思政教师又不常进课堂。二者间没有建立起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给少数学生逃课钻了空子。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把辅导员从严执纪的威慑效果延伸至课堂。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进行课堂专业教育、课后思想教育,引导他们重新对学习充满信心与热情。

(五)以文化管人、以环境促学风

大学文化是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亚文化形态。它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等诸多层面的有机统一。大学是传承科学、追求真理、捍卫正义、崇尚自由的地方,需要师生以求真务实的文化精神,维护大学文化免受世俗的冲击与功利的玷污。这也正是学风建设的应有之意。大学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它引领学生培养文化自觉,唤起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累强化。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校园内部环境是指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治安状况与休闲娱乐环境。这里先谈外部环境,校园周边环境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学是开放的,学生与外界联系几乎不受抑制,有些意志力差的学生经不起诱惑,沉迷休闲娱乐场所,淡化了进取意识,荒废了学业。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尤其是整顿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秩序,严控总量,严控营业时间,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校园内部环境建设重点是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是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唤起学生成才欲望的无形力量。构建优良学风,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要克服文体性多、学术性少,学生社团多、创新活动少,新生参与多、老生参与少等情况。大四学生正处于考研、考公务员和求职竞争的冲刺阶段,学习的主动性与紧迫感非常明显,是提升校园学风、正面影响其他学生的重要因素,可惜天目学院大四学生搬迁到东湖校区,造成这一积极因素的缺失,对衣锦校区的学风没能起到应有的引擎作用。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学术、艺术特征,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通过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主动性。

结束语

目标是明确的,路径也是明确的。学习是学生的大事,学风是学校的大事。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改善现状,保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实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与文化自觉。这有赖于加强学生个体的自觉与外部学习环境管理;学生要端正态度、充分激活其自治能力;教师要端正教风、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工作要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思政工作要入心入脑,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大学文化与校园环境要发挥导向功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当然学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与信心,更需要持久发力、常抓不懈,唯如此,才能奏效且不会反弹。

参考文献

[1]张华敏.从“管人不如管环境”刍议学风的环境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24.

[2]李玲莉、吕校春.以学生自治为目标开展学风建设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2)下旬刊:32.

[3]肖谦.论大学文化与学风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