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教与学两个方面,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例如,学习《钠及其化合物》后,学生普遍认为NaHCO3比Na2 CO3更易和盐酸反应,在习题课中按下列过程释疑。“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培养能力、传授方法是习题教学的目的。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几道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

张尚英

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对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1.注重小结,克服盲目性

教师在编、选例题前,对近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做些回顾与小结非常必要。如果教师对教学情况心中无数,全凭感觉或“经验”随意挑选几个题目,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小结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教”而言,要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知识到位了没有,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如何,教学中是否出现过差错,教学方法是否妥当,问题的提出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予以充分暴露等等。对于“学”而言,要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思维训练收效如何,还存在那些困惑以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等等。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教与学两个方面,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2.注重基础、控制难度

选题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基础这个中心策划,要控制运算量,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真正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一般来说,作为平时的习题课,题目的综合性不要过强,这是因为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接触的时间不长,有的学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题目背景较深,信息量较大,涉及的新知识较多,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这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即使是要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般也应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给出,这样做学生易理解、易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有助于学生把问题搞懂。

二、习题教学注重启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获得刺激信息,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习题课中的启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要适时、适度

教学中不要急于启发,提前启发反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因为在此时多数学生还处在阅读和理解题意中,思维尚未进入分析解题阶段。有的教师在启发的同时已把解题思路详细的进行了分析,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使学生丧失了锻炼分析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将学生的一些错误思路完全堵死,把学生的思维硬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掩盖了学生错误思维的暴露,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启发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沉住气,不妨停一停,让学生先思考,问一问,探探虚实,揣摩一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思维动向,以便准确把握启发的时机和着眼点。

2.启发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

对一道题,教师要善于通过层层启发,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或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联想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平日解答习题时,大多数同学往往就题论题,不多加思考即快速写出答案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零乱分散,不能形成系统性,也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缩小。解答习题时应善于借题发挥、扩展思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即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及多种可能的结论,这样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多解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又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而在应用多种解法中选择更简、更优的解法,有利于优化思维品质。就一典型知识题而言,可将已知与求解进行多角度的变换,如变换物质,变化变量,变数字为字母,变换题型,变换顺序,以引导学生对变换后的题型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习题教学引入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现象伴有的惊奇感和急于探索实验现象的心理活动,会产生探究的动力,这种动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习题课教学目的在于清理知识、巩固双基、发展能力,把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为化学实验,更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更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要求,是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例如,学习《钠及其化合物》后,学生普遍认为NaHCO3比Na2 CO3更易和盐酸反应,在习题课中按下列过程释疑。

(1)提出问题:HCO3和CO23-哪个更容易与H+结合?设计实验证明?

(2)实验验证:学生不难设计出下列两种方案来证明。

实验①:将少量的NaHCO3、Na2 CO3固体分别加入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到现象是NaHCO3比Na2 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实验②:在等体积等浓度的NaHCO3、Na2 CO3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NaHCO3比Na2 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

(3)实验质疑:在NaHCO3和Na2 CO3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结果与想象是否一致?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结果是:开始几乎看不到气泡,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气泡产生。事实证明:CO32-更容易与H+结合。

(4)分析释疑:HCO3结合H+有气泡现象,CO32结合H+形成img59没有明显现象。实验①、②证明的是img60比CO32-更容易产生CO2,实验③才能证明img61结合H+的难易。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CO32-结合正电荷H+能力应该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HCO3强。

通过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消除学生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找到了问题的实质,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使一些难点、难题轻松地得到解决。

四、习题教学中几点注意事项

1.习题要“少而精”

“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触类旁通之功效。

2.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并重

培养能力、传授方法是习题教学的目的。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几道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总之,正确认识习题教学,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