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技巧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技巧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班主任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态度友好和蔼,亲切平等。2.教师与学生进行的谈话适宜采用讨论式。6.与学生谈话适当时候可以做一些自我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而有的班主任对待一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往往采取蔑视的态度,待答不理,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惧怕与班主任交流,从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技巧

一、班主任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技巧

要注意谈话技巧,就是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其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误入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1.班主任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态度友好和蔼,亲切平等。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也才敢讲真话,才会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

2.教师与学生进行的谈话适宜采用讨论式。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学生同你讨论某些问题时,你们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宜和学生进行讨论,层层剖析,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切忌生硬训诫,让学生充耳不闻,口服心不服,感到迷茫。

3.在与学生交谈时教师应适当的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家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入话题。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4.谈话应当多以夸奖鼓励为主。青少年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往往凭一时冲动,不太理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挫折感,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班主任就要善于做“催化剂”,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充分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扬起远航的风帆,推动他(她)去勇敢地乘风破浪。学生处于失意、气馁、苦恼、不思进取的时候,都应该是班主任主动出击,为学生添加动力的时候。作为教师,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这样难免就会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处处加以批评指责。可是,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或者当做耳边风,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5.找学生谈话时要尽量多一点幽默感。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谈,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大哭鼻子,或者乱发脾气,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厌烦,不要大声责骂学生,甚至发火,倾盆大雨般地批评学生,使学生如履薄冰,更加自卑。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神态和动作,设计几个玩笑,引他破涕为笑,缓和一下气氛,再因势利导地交谈,这样,教育效果可能更好。

6.与学生谈话适当时候可以做一些自我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当教师跟学生在某件事上关系比较紧张时,做教师的不能一味以师长的面孔自居,而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说说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哪些地方没有帮助关心到学生。哪些地方对学生的态度不够正确等,这样,学生会自觉查找自己的责任,会学着理解和体谅老师。

7.如果学生在交谈中说出了内心的小秘密,老师要绝对保密,切忌外泄。有的学生做错了事,老师给气昏了头。这时,老师务必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千万不要高声叫喊;“请家长来,告诉你家长!”相反,教师既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辩明是非,又要为学生保密,不让学生面子扫地,背上思想包袱。

8.教师找学生谈话的时候,要尽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目前校园生活中也会有各种社会现象的折射,他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烦心的事情。当学生愿意跟你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要教他们避开烦恼,消极处世,而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分析事物,积极地处理矛盾,并帮助学生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二、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应尽量避免的谈话方式

(一)挖苦式谈话

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理解和帮助的愿望非常强烈。班主任若随意地对学生进行挖苦,如:“你是不是智商有问题?”“知道狗熊的奶奶是怎么死的吗?是笨死的!”等等,则只能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极有可能使强烈的自尊心转化为消极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心理防御,恶化师生关系。

(二)比较式谈话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什么都和别人比较。然而有的班主任却喜欢说:你看看某某某学生,学习成绩那么好,再看看你的成绩,总是拖班级后腿。这种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警醒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获得好成绩。然而,这种比较式谈话如果运用得过多、过滥,很容易使效果走向反面。或许有学生会这样反问班主任:他除了学习好,什么都不好,我除了学习不好,哪样都比他强。对于学生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不少班主任又往往简单地以“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理由封住学生之口。因此取得的效果就不理想

(三)轻蔑式谈话

一般来说,不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总都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关心。而有的班主任对待一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往往采取蔑视的态度,待答不理,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惧怕与班主任交流,从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命令式谈话

不少班主任爱班级爱学生之情学生都有目共睹,也能理解;然而就是说话不得法,喜欢运用命令式的口气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样,不能怎么样,造成很多轻松、愉快的教育教学行为变作沉重、苦恼的行政性命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制造了沉闷的班级气氛,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多给学生激励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交流沟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以上介绍的集中谈话方式,还有以下几种可以用于学生身上的激励办法。

(一)信任激励

所谓信任激励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也就是在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的时候,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比如说,问题回答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尊重激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三)帮助激励

所谓帮助激励就是指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帮助和激励。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迷惑状况、遇到困难、思维阻塞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时,不及时地予以帮助,那学生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大,欠的债就会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效率只可能是每况愈下。

(四)赏识激励

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同样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多多进行赏识激励。因为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