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五节端正教育思想

第五节端正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稳步转轨,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既要具有政治素质的高水准,又要具有业务的高势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和教学观。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思维教育代替记忆教育,彻底改革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现状。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

第五节 端正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它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国民,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一般劳动者,都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其基本特点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强烈的忧患意识、公平的竞争意识和卓越的公平竞争力。这就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稳步转轨,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既要具有政治素质的高水准,又要具有业务的高势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和教学观。

我国至今尚未完全突破传统教育的封闭状态,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封闭性。学生长期被拴在学校里,很有少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因而很难有主人翁意识,他们的兴趣、爱好、视野、活动范围都大大地受到限制。关起门来搞改革是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的,封闭势必压抑个性,人本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三十六行,七十二业,要的是各种类型的人才,教育就要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去建立自己的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观念,重视全体同学,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汨罗市的刚性的管理方式、上海南市区的督导评估机制,都有力地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抚顺市提出的“科研开路,教研保驾”,推进“一功四化”的“全面、稳定、迅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格局,是教育改革的大动作,也是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实践证明,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又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强化理论认识,优化能力结构。教育是造就人的素质的工程,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育科学需要经历一个科学技术化,技术艺术化的过程,教学才能从教育科学最终升华为教学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实际上是技术、科学、艺术的三位结合体。教学技术指存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方法、技巧和操作程序。教学“得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先得“一法”后兼及“他法”,先学“一家”后师法“百家”,然后融众家之长以形成自己的一家风流,最终步入教学艺术的殿堂。我国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凡真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改活动,无一不是在确立一定理论系统的同时,对教学技术做了更多、更为具体的规定。这种规定,不同于抽象宽泛的理论,也不同于僵死单一的模式,它是由若干可供教师模仿、选择和学习的技术要领建构成的、可操作性极强的技术系统。这种技术既是教育科学的实践化,也是教学实践的科学化。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速度、深度、难度、灵活度以及巩固程度。掌握知识就要进行认识加工,学生由差变优,最终要靠他自己。技能是动作和动作方式的具体概括;能力是调节技能行动方式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概括,这两类概括也是相互制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有台阶、有层次的,各年级、各学科、各时期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侧重点也各异,无论在哪一个层面上和侧重点上,都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统一。加强“学业基础”,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全面学业素养,不单指知识或“双基”,只有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强化学业基础,通过强化学业基础发展实际能力,教学才能出现良性循环,这是更新教学观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思维教育代替记忆教育,彻底改革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现状。教学观的更新,将促进教学模式的转换,摒弃教师中心理论指导的模式,努力探索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需要技术,教师更需要技术,同样教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理论是点燃改革的火种,与教研、教改、教学密切相关,必须树立时代观念,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途径与方法,适应形势,服从大局,强化质量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变革观念。要学习新科学的基础知识,接受最新信息,用科学武装头脑,让古老的科学与新兴的科学“联姻”,比较鉴别,酝酿发酵,这样必然会产生“科学之子”、“理论之子”,教育教学才有新突破、新成果,教学改革的路子也就会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