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阅读的喜爱程度

对阅读的喜爱程度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比较高。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平均值为0.57,显著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1] 。上海学生之间阅读成绩差异的12.2%可以用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来解释,该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学生阅读成绩增加39.8分,相当于1学年的学校教育。上海对阅读喜爱程度最高的1/4学生的阅读平均成绩为590分,而最低的1/4的学生的该项成绩只有515分,差距相当于2个年级水平。网上阅读活动广度指数对上海学生成绩差异解释率只有0.4%。

阅读参与度、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

PISA 2009分别考察了阅读参与度与阅读成绩的关系,以及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PISA结果表明,参与度高,阅读面广,并且掌握学习的策略,是成为高水平阅读者的基本条件。研究发现,那些在学习中能借助恰当的策略的学生,会比其他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并且学校成绩也更好 (Guthrie & Wigfield, 2000; Guthrie, Wigfield, & You, in press);其他研究也发现了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人们在工作中和在家中读了多少)、阅读动机和阅读精熟度水平之间有正相关关系(OECD and Statistics Canada, 2000)。

PISA 2009调查中,阅读参与度指的是学生阅读的动机特性和行为特征。包括对阅读的喜爱程度、用于趣味性阅读的时间、阅读材料广度、网上阅读活动广度以及学校学习中阅读活动等5个方面。

学习策略指的是当以一种目标导向的方式加工文本的时候,使用各种各样适当的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概括文章的策略(简称概括策略)、理解和记忆文章的策略(简称理解和记忆策略)、自我调控策略(又称控制策略)、记忆策略和精致策略。前两种属于阅读元认知策略,调查学生对有效阅读方法的认识;后三种属于其他领域学习活动中也适用的学习策略,调查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这些策略的多少,其中自我调控策略又比记忆策略和精致策略层次高,属于对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策略。

3.1 趣味性阅读时间

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显著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后者为63%。

每天适当地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从不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上海每天进行不超过30分钟的趣味性阅读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为560分,比从不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高63分;而趣味性阅读时间增加到1—2小时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为563—564分,增长不显著;但趣味性阅读时间增加到2小时以上时,阅读平均成绩显著降低,为548分。这一结果表明,每天适当地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的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从不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在参与PISA 2009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符合这个规律。

3.2 对阅读的喜爱程度

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比较高。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平均值为0.57,显著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1] 。具体来说:

首先,70%左右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阅读。同意和非常同意“阅读是我最喜欢的一项爱好”的占69.89%,“如果收到一本书作为礼物,我会很高兴”占69.06%,“我喜欢去书店或图书馆”占68.68%。分别比OECD各国平均值高37.24、23.01、27.09个百分点。而在“我只有不得已时才阅读”、“对我来说阅读是浪费时间”、“我阅读只是为了找到我需要的信息”等反向问题上,上海学生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分别比OECD各国平均低29.87、17.64、10.59个百分点。

其次,75%以上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比较高的自控性。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我发现很难把书看完”的占76.67%,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我无法连续几分钟安静地坐着看书”占91.89%。分别比OECD各国平均值高9.10、17.55个百分点。

此外,65%—70%的学生还比较充分地发挥了阅读的社交功能,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我喜欢和别人谈论书”的占64.58%,同意和非常同意“我喜欢对我读过的书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占69.41%,同意和非常同意“我喜欢与朋友们交换书籍”的占70.68%,分别比OECD各国平均值高27.31、13.15、34.75个百分点。

上海学生之间阅读成绩差异的12.2%可以用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来解释,该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学生阅读成绩增加39.8分,相当于1学年的学校教育。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作用的情况下,这一指数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2] 低于OECD平均值,也低于我们选择比较的大多数国家,例如芬兰该指数对成绩差异的解释率高达27%。

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喜欢阅读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最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上海对阅读喜爱程度最高的1/4学生的阅读平均成绩为590分,而最低的1/4的学生的该项成绩只有515分,差距相当于2个年级水平。这表明,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可能是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阅读材料广度和网上阅读活动广度

上海学生阅读材料广度指数为0.43,显著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上海学生除经常阅读杂志的学生比例低于OECD平均值外,阅读其他材料的比例都高于OECD平均值。上海学生每月有好几次和每周有好几次看漫画的有29.46%,阅读虚构类书籍(小说、叙事作品、故事等)的有56.04%,阅读纪实类书籍(传记、历史、访谈等)的有27.21%,看报纸的有71.05%,分别比OECD平均值高7.29、25.74、9.32、9.20个百分点。上海学生每月有好几次和每周有好几次看杂志的有54.51%,比OECD平均值低3.26个百分点。对各国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纪实作品与阅读成绩有正相关,但经常看漫画与阅读成绩有负相关。

然而,上海学生网上阅读活动广度指数平均值仅为-0.35,显著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表示每周有好几次及每天有好几次进行以下网上阅读的比例为:“看电子邮件”23.59%,“网上聊天”62.79%,“看网上新闻”37.65%,“为学习了解一个特定主题而在网上搜索信息”32.64%,“在网上搜寻特定信息”20.73%,这几项都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分别低39.39、9.85、7.48、18.17、14.43个百分点。

无论是阅读材料广度还是网上阅读活动广度,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都不高,阅读材料广度指数的解释率只有1.3%。阅读材料广度指数增加1个单位,学生阅读平均成绩增加9.2分。网上阅读活动广度指数对上海学生成绩差异解释率只有0.4%。该指数增长1个单位,阅读成绩仅增加5.2分。然而在芬兰,阅读材料广度对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高达13.7%,网上阅读活动广度的解释率则为1.8%。

3.4 学校学习中的阅读活动

PISA 2009调查了学生在课堂或回家作业中的阅读活动,结果表明上海传统文学课阅读内容偏多,而运用含有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偏少。

3.4.1 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

上海学生在课堂作业或回家作业中,每个月进行“很多次”或“2—3次”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的比例为:(1)介绍作家或书籍的说明性文章,56.13%;(2)诗歌,50.11%;(3)背诵文章,81.26%;(4)了解一篇文章在文学史中的地位,46.25%;(5)了解一位作家的生平,57.78%。而OECD国家开展这些活动比较少,例如,每个月要求2—3次或很多次“背诵文章”的,OECD各国平均只有23.34%。上海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指数为0.70,远高于OECD平均值,在65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列第12位,说明上海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不少需要“记诵”的内容。

从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的内容来看,基本属于层次较低的事实性知识,学习这些内容所涉及的认知活动则属于较低级的背诵、记忆,因此,这样的内容无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比如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反思与评价等。从OECD各国平均成绩来看,该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阅读成绩反而降低2.5分。在65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有26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指数对阅读成绩有显著负效应。因此从减轻学生负担和培养创造力的角度考虑,应该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努力减少那些对学生心智发展没有多少好处的内容,腾出时间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但是这一指数在各个国家表现出的作用是不同的,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指数对阅读成绩有显著正效应,其中正效应最高的5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东亚,分别为中华台北(28.1)、中国上海(21.1)、中国澳门(20.6)、韩国(18.4)、中国香港(16.7)。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学生阅读平均成绩增加几分。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对阅读成绩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中,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指数的解释率为6.8%,该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学生阅读成绩增加21.1分。如何看待传统文学课阅读活动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3.4.2 非连续性文本材料运用

上海学生在课堂作业或回家作业中,每个月“很多次”或“2—3次”运用含非连续文本材料的比例为:(1)包含图示或地图的文章,36.92%;(2)包含表或曲线图的文章,32.65%;(3)在曲线图、图示或表格中查找信息,57.63%;(4)描述表或曲线图中信息的组织方式,33.86%。其中(1)、(2)两项显著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例如,OECD各国平均每个月“很多次”或“2—3次”运用包含表或曲线图的文章比例为55.31%。上海学生非连续文本材料运用指数为-0.34,远低于OECD平均值,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倒数第9位。该指数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的解释率为1.4%,该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阅读成绩提高9.0分。

由于非连续文本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例如,网上阅读首先需要从一系列清单中选择要进一步阅读的内容,各种文献和报告中常常要用到图表和数据,生活中也必须要会看地图和图示),所以今后必须更多地重视非连续文本材料的阅读。学生阅读的实际表现也说明,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连续文本量表,读图、读表、读数的能力比较薄弱,这可能与学生在课堂和回家作业中很少接触这些内容有一定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3.5 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发现,较高层次的元认知策略对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要高于较低层次的学习策略。从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来看,最高的是概括策略(13.7%),其次是理解和记忆策略(10.9%),第三是自我调控策略(7.5%),记忆策略(0.2%)、精致策略(2.3%)解释率较低。这说明较高层次的阅读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值得重视和研究。

3.5.1 概括文章的策略

概括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哪些策略对概括文章或给文章写摘要最有用。上海学生认为最有用的是“我通读文章,划出其中最重要的句子,然后我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句子写出来,作为摘要”,平均评分为4.89分;其次是“我仔细检查文章中最重要的事实是否体现在摘要中”,平均评分为4.79分;再次是“在写摘要之前,我尽可能地多读几遍文章”,平均评分为4.54分。其他两项评分不高,分别是:“我先写一篇摘要,然后我再检查摘要是否涵盖了每一段的内容,因为各段内容都应该包括在内”,3.70分;“我试图准确地抄下尽可能多的句子”,2.60分。

上海学生的概括策略指数平均值为0.06,略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说明上海学生概括策略掌握程度为一般或中等。概括策略指数是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解释率最高的学习策略指标,能够解释13.7%的差异,解释率甚至超过了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该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学生阅读成绩提高32.9分。上海学生中,概括策略掌握程度最高的四分之一学生比最低的四分之一学生阅读成绩高73分(参见图3.1),相当于一个精熟度等级水平或接近2年的学校教育。这表明,概括策略可能是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进一步针对这一策略开展指导,将有助于学生阅读成绩进一步提高。

3.5.2 理解和记忆策略

理解和记忆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哪些策略对理解和记住一篇文章的内容最有用。上海学生认为最有用的是“我划出文章的重要部分”,平均评分为4.79分;其次是“我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平均评分为4.44分;再次是“读完文章后,我与别人讨论文章内容”,平均评分为4.00分;接下来是“我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中容易理解的部分”,3.64分;“我快速地把文章读两遍”,3.52分。认为不太有用的是:“我大声地把文章朗读给另一个人听”,2.60分。

上海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策略指数平均值为0.14,显著高于OECD各国平均值,说明上海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什么是有效地理解和记住文章内容的策略。理解和记忆策略指数能解释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10.9%,该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上海学生阅读成绩提高27.3分。OECD各国平均来看,该指数能解释15.2%的差异,该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OECD各国平均阅读成绩增加35.4分。

综合各国数据来看,知道运用适当的策略来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的学生,例如划出文章的重要部分,或将他们阅读的内容与其他人讨论,比起最不懂得运用这些策略的学生,成绩要高出相当于一个精熟度水平或2年的学校教育。这表明,理解和记忆策略可能是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学生中,理解和记忆策略指数位于最低1/4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为519分,而最高1/4 为586分,两者相差67分(参见图3.1)。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的这一差距相对算是比较小的,大多数国家这一差距超过73分。在德国,用这些策略最多的1/4学生平均比用得最少的1/4学生高107分。相当于1级半精熟度水平或接近3年的学校教育。

3.5.3 自我调控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指学习时提出关于任务或文本的目的和主要概念的问题,以及对当前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特别是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阅读的材料。上海大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少运用自我调控策略。回答“几乎从不”和“有时”的比例分别为:“学习时,我会首先找出我确实需要学习的内容”,39.23%;“学习时,我会检查我是否理解了我所看的内容”,49.23%;“学习时,我会努力找出哪些概念是我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的”,49.17%;“学习时,我确信我记住了课文的重点”,51.28%;“学习时发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寻找其他信息来弄清楚这些内容”,46.72%。

自我调控策略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为7.5%,自我调控策略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增加26.5分。但上海学生自我调控策略指数平均值只有-0.28,显著低于OECD平均值。

PISA 2009研究数据表明,那些报告他们“经常”或“几乎总是”“在学习首先找出确实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所看的内容,努力找出哪些概念是自己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的,学习时发现不理解的内容时会寻找其他信息来弄清楚这些内容”的学生在PISA阅读量表上的成绩往往比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学生好。上海运用自我调控策略最多的1/4学生比用得最少的1/4学生成绩要高57分(参见图3.1);OECD各国平均来看,运用自我调控策略最多的1/4学生比用得最少的1/4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68分。由此可见,自我调控策略可能是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上海学生应更多地加强自我调控策略的运用。

3.5.4 记忆策略和精致策略

记忆策略,指学习时记住文章和内容的细节以及反复阅读。精致策略,指学习时把新的信息与先前的知识、校外背景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记忆策略和精致策略对上海学生阅读成绩的解释率比较低。

上海学生“经常”和“几乎总是”采用以下学习方法的比例分别为:“学习时,我会努力记住课文的所有内容”,39.88%;“学习时,我会尽可能多地记住细节内容”,55.62%;“学习时,我会一遍遍地反复阅读课文”,31.83%。这几项都低于OECD平均值。“学习时,我会把课文读很多遍,直到我能背诵”,35.83%。仅此一项高于OECD平均值。

上海学生记忆策略指数平均值为-0.07,上海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的比例低于韩国、日本、中华台北、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也低于OECD平均值。这说明上海学生在学习时已经不常采用记忆策略了。学生运用记忆策略多少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并不大(参见图3.1)。

上海学生精致策略指数平均值为0.16,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这说明上海学生比较擅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图3.1 上海学生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注释】

[1]参与度和问卷中的其他指标均按OECD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进行标准化计算。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指标的负值并不必然表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只是说明回答者与所有OECD国家的回答者的平均水平相比肯定的程度稍低一些。同样,指标的正值表示回答者比所有OECD国家的回答者的平均水平更加积极或肯定。

[2]本文中的解释率都是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作用情况下的单因素解释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