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与对策探析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某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上海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男生158份,占41.8%,女生220份,占58.2%,本科生282份,占74.6%,专科(高职)生96份,占25.4%,1990年前出生的137份,占36.2%,1990年后出生的241份,占63.8%,理工科专业150份,占39.7%,文科专业228份,占60.3%。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与对策探析

郭 平

(上海政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 201701)

摘要: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某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寻求生命发展的积极性不足,对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缺乏主动性;大学生对自杀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我与自身不和谐,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大学生对于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开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义重大。本研究认为,首先,高校要增强教育的生命意识;其次,在大学相关课程中增设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第三,高校要切实了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因材施教,校本化地落实生命教育;第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生命实践体验。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伤人、虐待动物等事件经常见诸媒体。从马加爵残忍杀害四位同窗好友,到名牌大学优秀博士生跳楼自杀,再到清华博士伤熊、北大学子虐猫……说明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行为的失范。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一方面处于不断探索、追问、求知之中,另一方面又处于压力、忧患、竞争之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帮助大学生在珍爱生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生命价值,并自觉提升生命价值,是大学教育的本真所在。是否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是一种对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和感悟。一般来说,包括浅层次的生命存在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就生命本体而言,是指对生命的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就生命价值而言,是指为了追求生命的存在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表现在对生命的本体认识模糊和对生命价值追求的缺乏,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外,学校教育在生命意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未形成明确的生命价值观。

本次调查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希望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结果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男生158份,占41.8%,女生220份,占58.2%,本科生282份,占74.6%,专科(高职)生96份,占25.4%,1990年前出生的137份,占36.2%,1990年后出生的241份,占63.8%,理工科专业150份,占39.7%,文科专业228份,占60.3%。调查对象区分不同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还进行了个别访谈,使得本次调查更具有科学性。

调查主要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学历、年龄、专业等;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共有17个涉及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问题,每个问题后附有不同量的选择答案,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问卷所包含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常见的与生命有关的问题,如对自杀的态度,对人生的规划,能不能做到热爱、珍惜生命等,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SPSS数据统计法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对生命的本体价值的认识和感知

这是指对人的生命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的认识,生命的存在意识表现为对生命的认识和生命情感,具体体现在大学生能否尊重生命,是否既能善待自己、珍爱自己,是否能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从两个部分进行了调查。

1.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认识

(1)是否了解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前提。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较好地了解自己,理性地认识自己。选择“很了解”和“比较了解”达58.2%,而选择“比较不了解”和“一点儿也不了解”的只有4%,选择“一般”的有21.5%。

(2)是否热爱自己。大学生们非常地热爱自己,密切关注自己的身心状况。选择“非常爱”和“比较爱”的高达83.8%,而选择“一般”的只有14.8%,选择“比较不爱”和“一点儿也不爱”仅有1.9%。

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生命的本体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2.对他人和动物生命存在的认识

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生命存在于普遍联系之中,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都会影响生命个体的存在和发展。能否善待自我生命之外的其他一切生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本体价值意识,是生命本体价值认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1)对他人生命存在的认识。面对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大学生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能关爱他人的生命。对别人的困难处境有着深切的同情,并能够采取实际行动。选择“通过实际行动捐款捐物”和“表示道义上的支持与慰问”的高达99.2%,而选择“与我无关”的仅有0.8%。

(2)对动物生命的认识。这里的动物主要是指一些观赏性的动物,对动物是否有爱心是衡量一个人生命本体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指标。例如,对于有人故意伤害流浪狗、流浪猫行为的看法。大学生对生存权有着强烈的意识,而且懂得珍爱动物的生命。选择“它们也是生命,人们没有权利伤害它们”的占绝对多数,高达64.7%;选择“太残忍了”的占26%;选择“无所谓”和“它们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活该”的占9.3%。又如,对于在涮羊肉馆外,老板正准备杀一头带着羊羔的母羊,路过的您听见母羊嘶叫、羊羔哀鸣的感受。大学生是思想较为成熟的生命个体,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生命。选择“虽有些心酸,但也无可厚非”和“这不人道,对于带羊羔的母羊,应让它把小羊羔带大,或妥善处理好小羊,再杀母羊”的高达87.6%。

3.对自杀的看法

(1)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到来,物质日益丰富,大学生却越来越丧失自主性。此外,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当代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学习以及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压力,而他们的心智并非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面对一些似乎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选择“经常有”的有2.1%,选择“偶尔有”的有21.5%,选择“从来没有”的有19.4%,选择“不知道”的有57%。可见有些大学生并不是太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甚至忽视了自己。

(2)怎样看待自杀的行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自杀行为,他们尊重生命,并对家庭和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选择“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是对家庭、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的占79.5%,选择“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是一种勇敢行为”的分别占17.2%和2.9%,可见在大学生中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杀危机”,也是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生命的价值意识与人生追求

这是指生命个体为了追求生命的存在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包括对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的体认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知与追求。也从两个部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探讨生命的意义

(1)对于是否觉得人生有完美的境界的讨论。人生的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缺陷与遗憾。但是完美只是一个人的心境,境由心造。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境是很好的,他们觉得人活着是有价值的,可以到达他们所定义的“完美”。选择“应该有”和“肯定有”的占70.4%,选择“不清楚”和“肯定没有”的分别占11.9%与17.5%。

(2)对自己前途的信心程度。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信心。选择“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达63.8%,选择“一般”的有30.7%,而选择“比较没有信心”和“没有”的仅有5.6%。

(3)对成功的定义。究竟何为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设置了5个选项,要求被试者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当的两项。人生在世,很多时候不能随心所欲,有太多的无奈,因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排在了首位。一般地,大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有所建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取得成就”排在第二位也就无可厚非。以下依次是“建立恰当、和谐的人际关系”、“经济上比较富足”和“有比较大的权力,地位显赫”。

(4)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这道题按指标体系设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能托起明天太阳的一代,大多数大学生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善于把握和挖潜自己的生命价值。对“人对自己的一生要有全面的规划,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焕发出光彩”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高达78.1%;对“人要想办法多赚钱,其他都是次要的”持赞同意见的达42.3%;对“人只要实实在在的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达68.6%。一方面说明了金钱至上主义在大学生中并不鲜见,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另一方面折射出他们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人生要懂得享受,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达67.5%,可见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还占一定的比例。

2.追求生命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肯定的。人作为特殊生命的存在,在发展过程中生命意义得到体认,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人类生命存在的高级自觉与永恒目标,是生命意识的最高层次。

(1)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潜能,才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成就人生。超过90%的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有过详细规划,并付诸实践”的只有7%,“有过认真规划,但没有实施”的占31%,“仅仅想过”的有61%,甚至有8%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行脱节,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课外大部分时间主要做什么。学生要以学习为本,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有54.9%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或科研)”,有28.1%的学生选择了“网上娱乐”,可见电脑在大大方便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不少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还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四、调查结果探讨

1.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寻求生命发展的积极性不足,对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缺乏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地,大学生都能较好地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存在,并且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价值的具体内涵。但是,在寻求生命发展的道路上,很多大学生的态度比较消极。人的生命意义在于不断地发展自我,这是人作为特殊的生命存在的高级自觉与永恒追求,也是生命的本真所在。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基本上能够为自己的将来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这可能也与该校是全国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可喜的一面。另外,大部分大学生知行脱离,认识是好的,但是实际行动却是另外一回事。

2.大学生对自杀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大学生已经基本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比未成年人成熟,但是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涉世未深,自我意识比较强。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杀还是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然而有过自杀计划或行为的人高达22.48%,认为自杀行为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和一种勇敢行为的人占20.1%,这又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宣泄、疏导心理问题的能力,不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对于“曾经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可见对于死亡问题,广大大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只是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因此,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死亡教育,弥补这个教育真空。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我与自身不和谐,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一个和谐的生命,总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大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中反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迫切的要求,一方面说明对自我认识的深入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4.大学生对于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我国生命教育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当今的大学校园,生命教育严重缺乏,生命教育内容空洞,途径单一,大学生普遍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调查显示,有超过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

五、改进高校生命教育的对策

调查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学校对学生生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的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来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第一,高校要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调查显示,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来源中,家庭占47.29%,而课堂只占11.46%,说明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欠缺。高校首先要明确树立生命是教育原点的观点,即重视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其次,树立遵循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性的教育思想;再次,要认识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有其不可替代性。只有树立教育要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观念,才能通过教育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二,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公共政治课等大学相关课程中增设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和选修课。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建议高校通过专业课、讲座、报告、选修课的形式来开展生命教育。通过课堂和讲座等形式的系统教育,使大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意义,这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最基本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课程或者讲座都应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把握生活的内涵而设置,让大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开展教育,传授给大学生有用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安全自救知识、伦理规范、社会交际等,从而使大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第三,高校要切实了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因材施教,校本化地落实生命教育。在调查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过自杀倾向的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女生高于男生。说明贫困生的压力大于一般学生,女生在成长中,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现象的存在,还有女性特有的心理冲突和矛盾等,压力大于男生。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从具体问题着手,校本化地开展和实施生命教育。

第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生命实践体验。高校应创造一些条件让大学生去体验生活,进行死亡体验教育,如英国的生命教育——到监狱、殡仪馆等地方去参观,或邀请一些“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的感悟。我们不仅要让大学生知道以何为生,更能明白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学会惜时与敬业,这是生命价值社会性的体现。

此外,当前社会,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等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大学生年轻的生命,大学生应有必要的防范意识以及防范能力,而这种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的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教育、宣传、引导机制。

总之,推进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效果,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融洽的家庭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尽到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只有多方面支持、配合,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才能取得积极、整合、理想的成效,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主动探讨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从而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美]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

4.张忆琳.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透视[J].青年探索,2004,(1).

5.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