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差距
1.区域经济水平影响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投入www.daowen.com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公众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家庭的各种消费能力,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从而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同年原国家教委开始在部分高校推行收费制度改革,学费收费标准约为每年800元。1997年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形成。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后,上大学个人缴费比例逐年提高。“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平均学费为2769元;到2002年,其年平均学费已达5000元左右。据调查,2004年北京部分高校学费标准为:清华大学5000元,北京大学4900—5300元(医学部6000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4800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文科5000元、理科6000元;其他省市部分高校学费标准为:上海外国语大学10000元,复旦大学5500元,哈尔滨工业大学4000—5500元,南开大学4200—5000元,中山大学文科4560元、理科5160元,四川大学文科4600元、理科5000元,浙江大学4800元,山东大学3600—3940元”。[22]除学费之外,住宿费也由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000元左右,再加上大学生吃饭、穿衣、交通、日常学习等费用,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4年大约需要4万元,东部地区的高校、重点高校和部分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平均支出要远高于4万元。
从2004年东西部有关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表(见表7—13)中可以清楚看到,2004年东部样本区域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637.84元、16682.82元、10481.93元、14546.38元和13627.65元,而西部样本区域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492.47元、7376.74元、7319.67元、7217.87元和7503.42元,平均为东部样本区域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左右,东部地区居民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家庭。很显然,东部地区居民负担高等教育的能力自然会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居民。来自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在选择大学、选择城市、选择专业时,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而绝大部分东部地区、城市家庭的子女则不会有此困扰。
表7-13 2004年东西部有关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23]
2.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影响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幅度扩招后,人才市场饱成为当今就业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众多,既有就业人口基数庞大,就业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结构性问题;既有就业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就业政策不够配套的问题;既有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问题,也有就业观念需要更新的问题。但其中最核心、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还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越好,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也就越好。近几年,东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一直好于中西部,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任何均衡都是相对的,不均衡才是绝对的,只有存在不均衡现象,才会有活力和动力,也才会有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布局和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整体效率。但是,我们不能不顾公平地提高效率,没有公平的效益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将从根本上损害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低速增长,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内环境越来越优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且速度又快,因此在面对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时,还需要妥善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与发展的均衡性。
【注释】
[1]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4—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2]李福华:中美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0(1)。
[3]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网站,http://www.nces.com。
[4]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3-2006年国际数据整理,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
[5]张炜:中英两国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数量及拨款方式的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6]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7。
[7]天野郁夫〔日〕: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8]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改革扩大竞争性研究资金,2003年。
[9]马元兴:中外对比视角下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J],会计之友,2008(12)。
[10]J·B·G·提拉克:印度高等教育改革,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杂志》,1999(1)。
[11]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0—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12]根据教育部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13]根据教育部2004—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14]根据2004—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查询年度数据整理,http://219.235.129.58/reportYearQu-ery.do?id=2300。
[16]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2008年各地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有关数据整理,http://219.235.129.58/reportYearQuery.do?id=0700。
[17]根据教育部2004—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18]根据2003-2007年教育部75所直属重点高校财务决算报表整理。
[19]根据1990—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2.jsp?tablename=1068。
[20]根据《2005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整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1]教育部网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99/info1223513219855899.htm。
[22]郑家青:成本分担与公平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反思[J],建筑教育研究,2009(2)。
[23]根据《2004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整理[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219.235.129.58/reportYearQuery.do?id=07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