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毛泽东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试论毛泽东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的这一体育思想和主张,是对旧中国重智轻体的教育思想的有力批判。因此,我们联系当前的实际,学习研究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提高学校体育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对转变我们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4 试论毛泽东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当今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无疑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好坏难辨,挫伤了不少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体育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实践中缺乏科学地把握体育教育的真义和改革方向,影响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我们学习毛泽东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较全面、较系统地阐述体育的专题论著,有着其精辟论述和科学观点,对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它,挖掘其内涵,取其精髓,使之更好地启迪我们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对提高我们体育教育的新认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毛泽东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由于封建社会形成的重文轻武的思想,长期影响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导致了几千年我国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课程历史。针对当时学生体质很差、国民身体健康状态非常糟糕的实际情况,忧国忧民的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撰写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从体育与智育、德育的相互关系,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根据“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的朴素道理。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揭示了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发展才智和品德的辨证关系。基于此认识,毛泽东大声疾呼:“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这是毛泽东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辨证方法研究体育,坚持“物质第一性”的生动体现。也正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始终坚持把“身体好”放在人发展的首位。

毛泽东在文章中还指出,当时的学校“课程密如牛毛”,“详德智而略于体”,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危害作用。这样的学校只能培养出“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步水则足痉”的文弱书生。这样的人才,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甚至历史上还有许多具有很高道德和渊博学识的人,由于忽视身体而英年早逝。正是由于毛泽东认识到身体是第一性的,所以他主张初入小学的儿童应特别“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以上青年“宜三育并重”,并强调“善其身无过于体育”。毛泽东的这一体育思想和主张,是对旧中国重智轻体的教育思想的有力批判。也给当今体育教育改革新启示,“健康第一”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智轻体的旧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当今的社会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制约着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显示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发展振兴的新时代,历史又赋予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应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联系当前的实际,学习研究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提高学校体育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对转变我们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对培养人的多功能效益

学校体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进一步研究学校体育的功能,把握其层次关系,使之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培养人的多功能效益。毛泽东认为,“体育之效”有四:一曰强筋骨。“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二曰增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质,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三曰调感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四曰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益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显然,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尤为可贵的是,毛泽东还科学地论述了体育各种功能的辨证关系。他首先突出地强调了体育“强筋骨”的功能,“筋骨者吾人之身”也,“无体是无德智也”,体现了体质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然而,毛泽东并没有把体育的功能局限在“强筋骨”上,他也十分重视体育的“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作用,但他并没有把这些精神的因素摆到不适当的位置。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今研究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一是学校体育的生物功能:体现在“强筋骨”,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上的效果。二是学校体育的人文功能:体现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也体现在“调感情”、“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良好的思想道德及文明规范、刻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综合实力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对学校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体魄强健、知识全面、情感健康、意志顽强,具有独立性、开拓性和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对学校体育教育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就应遵循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充分发展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效益,明确体育教育目标,既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任务,又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社会感情的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身心皆适”,有所发展、有所贡献。

3.毛泽东论述了体育的主体意识作用

体育的主体意识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体育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关系,并特别强调,“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所以“体育必自自觉始”,充分肯定了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学校体育存在的严重弊病:“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这样的体育课,给学生身心带来的只能是严重的伤害,根本不可能使学生“动其情”,更谈不上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渴望行动上的参与,学生不喜欢体育,没有从事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在探索中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至今也还存在着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要,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觉积极性的倾向,课堂教学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身顺心违”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动其主观”的见解,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促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蛮拙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又要愉悦学生的心理和调节学生的感情,以图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的综合效益,形成体育健身意识,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毛泽东强调了持之以恒的体育健身要求

体育健身效果取决于健身行为的持之以恒。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指出,做什么事都应有恒心,运动也是一样,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收到效果。同时,持之以恒的运动,还能使“生兴味”、“生快乐”,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得到养成。毛泽东的这个主张不仅对个人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各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也必须持之以恒,而不能虎头蛇尾,忽冷忽热。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体育与其终身为伴,享受体育给人生带来的无穷乐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我们学习研究毛泽东这篇八十多年前发表的光辉著作,挖掘其内涵,对启迪我们的工作思路,指导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该文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作者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以及对体育本质的认识,仍然闪烁着光芒,仍是我国当今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方法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